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7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4篇
临床医学   4篇
外科学   102篇
综合类   17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33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9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脊柱融合术后邻近节段退变的临床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随着脊柱内固定器械以及融合术式的不断改进,脊柱融合的成功率已达到较高的水平。但术后长期随访也发现了一系列并发症,如邻近节段的退变问题,使不少临床医生在对脊柱退变患者手术方案的选择上产生了困惑。笔者就近年来临床医生对此问题的研究作一综述。1脊柱融合术后邻近节段退变的发生及发生率目前普遍认为,脊柱部分节段融合术后,可增加邻近未融合节段的应力,加速其退变过程。放射学上表现为椎间盘变性或突出、椎间隙狭窄、椎体或小关节骨质增生、节段性失稳或滑脱,严重者可出现椎管狭窄[1]。由于所采用的手术方法及研究对象的不同、融合…  相似文献   
32.
手法复位加小夹板外固定治疗儿童前臂双骨折21例王振湘,张光祖,谭明生(衡阳市中西结合医院,衡阳,421002)因儿童解剖及生理特点的不同,儿童前臂双骨折的处理较成人有一定的特殊性。我们近2年来采用手法复位加外固定治疗该病21例,效果良好,报告如下:1...  相似文献   
33.
正寰枢椎脱位(atlantoaxial dislocation,AAD)是指创伤、先天崎形、退变、肿瘤、炎症或手术等因素造成关节面失去正常对合关系、关节功能障碍和/或神经受压的解剖学异常状态,是上颈椎创伤和疾病的病理转归。寰枢椎关节是颈椎中活动功能最重要的关节之一,活动度大,灵活性高,稳定性相对差,是颈椎诸椎节中容易受损伤的部位。同时,寰枢椎毗邻延髓生命中枢,脱位可造成严重的神经功能障碍,甚至危及生命。受医疗科技水平、基础研究及临床应用研究的限制,至20世纪末,我国对寰枢椎脱位多采用保  相似文献   
34.
刘威  谭明生  徐胜 《中医正骨》2010,22(6):44-45
随着全膝关节置换术的广泛开展和技术的日益完善,有关膝关节融合术的临床报道及经验总结越来越少。2004年6月至2007年12月,笔者采用骨栓并松质骨拉力钉交叉固定对16例患者进行膝关节融合,疗效满意,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5.
经椎弓根螺钉固定技术具有其他颈椎固定方法无法比拟的三维稳定性。自1994年Abumi等。报道应用颈椎椎弓根钉技术治疗颈椎损伤以来,新型内固定器械和置钉技术不断改进,国内外相关报道也逐渐增加。但由于颈椎椎弓根的解剖特点及其复杂的毗邻关系,许多学者认为经颈椎椎弓根置钉技术难度大、风险高,因此临床推广受到了限制。自2000年9月至2008年9月,笔者采用颈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颈椎不稳患者59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6.
后路颈椎椎管扩大成形术通过扩大椎管矢状径达到减压目的,不过多破坏颈椎稳定性,已被广泛应用于颈椎病的治疗。2003年3月至2007年9月,笔者采用后路侧块悬吊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28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7.
目的 探讨股骨远端内翻截骨加交锁髓内钉固定 ,治疗伴有膝外翻畸形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疗效。方法  1996年 5月~ 2 0 0 0年 8月 ,采用股骨远端内翻截骨加交锁髓内钉固定治疗 16例 (16膝 )伴膝外翻畸形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病程 1~ 2 1年 ,平均 5 .2年。按 Ahlback分类 度 10例 , 度 6例。股骨髁上截骨 11例 ,股骨干远端截骨 5例。术前、术后 8周和 2年均行患肢全长 X线片检查 ,以测量股胫角、胫骨角、股骨角及胫股关节面切线夹角及胫股外侧间距大小。按膝关节功能评定标准 ,评定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 结果  16例术后获随访 2 5~ 4 6个月 ,平均 31个月。术后 2年随访骨愈合满意 ,1例延迟愈合 ,为股骨干远端截骨患者。皮肤感染 1例。膝关节功能自 5 0 .4± 15 .9分增至 78.5± 12 .9分 ,胫股关节面切线夹角自 5 .6± 2 .9°减少至 1.6± 3.4°,胫股外侧关节间距自 2 .1± 1.8mm增至 4 .7±1.7m m。 结论 股骨远端内翻截骨加交锁髓内钉内固定 ,可作为治疗伴有膝外翻畸形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38.
枕骨粗隆部测量及经板障间螺钉固定通道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提供国人枕骨粗隆部相关参数,探讨经枕骨板障间螺钉内固定的可行性。方法:用游标卡尺和量角器对30例成人干燥枕骨标本进行测量:(1)枕骨背面上项线区的测量;(2)过枕外隆突中线矢状切面的测量;(3)旁开中线15mm,经螺钉通道处的枕骨矢状切面的测量;(4)过上项线隆起外上角与出钉点连线的枕骨切面上的测量。在实验研究的基础上,对5例枕颈部失稳的患者采用经枕骨板障间螺钉和枢椎椎弓根钉固定,术前、术中测量进钉点、出钉点及螺钉通道,术后用影像学评价置钉情况。结果:上项线处的骨外板向外呈弧形隆起,此处枕骨较厚,上项线上和下缘的骨板厚度变薄,其平均厚度仍在5.7mm以上,可供置钉的骨通道约为26mm,置钉安全角度约74°。临床5例10枚经枕骨板障间固定螺钉均准确置入枕骨内外骨板之间的板障内。结论:枕骨具备行经板障间螺钉固定的条件。  相似文献   
39.
人工寰齿"半关节"的研制及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目的 :研 制能 替 代横 韧带 功 能的 人工 寰 齿“半 关 节”,探讨 其 可行 性。方 法:测 量 65 例寰 枢椎 干 燥骨 标本的相 关 参 数 ,包 括 寰 椎前 弓 宽 度 、寰 椎 前弓 与 侧 块 相连 处 厚 度 和高 度 、侧块 高 、宽 及 长 度 ;齿 状 突 高度 、横 径 、前后径 及齿 状 突横 韧带 压 迹高 度等 。根 据 解剖 学测 量 设计 出能 维 持寰 齿关 节 稳定 的人 工 假体 (由 带有 半 圆形 关节面的 钩状 钢 板及 2 枚 螺 钉组 成),并 在 5 具仿 真 人颈 椎模 型 和 3 具成 人 尸体 标本 上 进行 模拟 人 工寰 齿 “半 关 节 ”置入 手术 ,以 替代 横 韧带 功能 。 结果 :寰 椎前 弓 与侧 块相 连 处厚 度为 3.6±1.2m m ,侧块 高 度 为 12.6±1.6m m ,侧块宽度 为 14.2±1.4m m ,齿状 突 前后 径为 10.8±1.0m m ,齿 状 突横 韧带 压 迹高 度为 7.2±1.2m m 。模拟 手术 在 安置 过程中钩 状钢 板 未进 入寰 椎 真性 椎管 ,螺 钉未 穿 破侧 块。人 工寰 齿“半关 节”增加 了 寰枢 椎稳 定 性且 保留 了 其旋 转功能。 结论 :人 工寰 齿 “半 关节 ”置 入术 是一 种 既能 重建 C1 ̄C2 稳定 性 ,又能 保 留 C1 ̄C2 旋  相似文献   
40.
颈椎前路融合术后发生症状性邻近节段退变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蒋欣  谭明生 《中国骨伤》2007,20(12):808-811
目的:探讨分析与颈椎前路融合术后发生症状性邻近节段退变相关的因素。方法:自2001年3月-2006年7月共收治354例颈椎病患者,获得随访的263例,其中男185例,女78例,手术时年龄35~76岁,平均51岁,其中神经根型颈椎病54例,脊髓型颈椎病183例,合并两者的有26例。所有患者均接受前路减压、自体髂骨植骨、前路钢板内固定。根据门诊随访,综合评估所有患者的术后临床表现、神经系统及术前术后影像学表现,评价对象包括年龄,性别,融合椎体数,术前颈椎的曲度、活动度,椎管的前后径以及邻近节段的椎间盘突出和椎体前缘骨赘形成等,并根据随访时的侧位X线片将头尾两端邻近椎间隙的骨赘形成程度分为4级,统计学分析引起症状性邻近节段退变的相关因素以及邻近节段退变与骨赘形成程度的关系。结果:263例患者中有39例(14.8%)出现了症状性邻近节段病变,其中男23例,女16例,手术时年龄42~65岁,平均55岁,从手术后到出现邻近节段病变的时间为4~11年,出现邻近节段病变的平均年龄为61岁。这些症状表现为原有颈椎病症状部分或完全缓解后再次出现与邻近节段椎间盘突出相对应的神经症状与体征,而在原手术节段没有脊髓受压的表现。术前脊髓MRI上邻近节段硬膜有压迹或融合节段头侧邻近节段椎间盘低信号的患者,术后发生症状性邻近节段退变的概率明显高于未出现症状的患者,而年龄,性别,融合椎体数,术前颈椎的曲度,活动度,椎管的前后径等研究对象与症状性邻近节段退变没有明显的相关性(P>0.05)。对于发生症状性邻近节段退变的患者,有26例(67%)钢板头端邻近节段发生了骨化,与尾端骨化相比,P<0.01,骨化程度随临床症状的加重而加重。结论:对于因颈椎病而行颈椎前路融合钢板内固定的患者,术前脊髓MRI示有邻近节段硬膜有压迹或融合节段头侧邻近节段椎间盘退变表现者,术后容易发生症状性邻近节段退变,这种退变在侧位X线上可表现钢板头端邻近椎间隙骨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