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7篇
  免费   32篇
  国内免费   13篇
耳鼻咽喉   10篇
儿科学   5篇
妇产科学   5篇
基础医学   31篇
临床医学   111篇
内科学   25篇
皮肤病学   5篇
神经病学   10篇
特种医学   36篇
外科学   46篇
综合类   236篇
预防医学   55篇
眼科学   5篇
药学   88篇
  2篇
中国医学   63篇
肿瘤学   19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43篇
  2013年   43篇
  2012年   62篇
  2011年   49篇
  2010年   50篇
  2009年   43篇
  2008年   31篇
  2007年   39篇
  2006年   54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38篇
  2003年   30篇
  2002年   29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目的 探讨基层医院急诊科如何应用急救绿色通道对严重多发伤患者进行快速、高效救治.方法 回顾分析2010年1月~2011年12月急救绿色通道建立后126例多发伤患者救治效果,与2008年10 月~2009年12月未建立绿色通道前救治的75例效果作比较.结果 急救绿色通道建立后患者死亡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急救处置时间,从急诊到影像科检查完毕时间,会诊时间,患者入急诊科至达手术室交接班的时间均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执行绿色通道前后患者满意度、临床科室对急诊工作满意度,均明显提高.结论 基层医院通过加强规范急诊绿色通道内涵建设及高质量执行绿色通道制度后,明显提高多发伤急救工作效率和医疗质量,加强规范急诊绿色通道内涵建设及高质量执行绿色通道制度的做法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2.
患者,女,56岁,因误吞鸡骨9 d,呕血、解黑便3 d,于2011年7月10日入院。9 d前,患者因吃鸡时不慎吞食鸡骨,自觉鸡骨卡于咽喉部,遂通过食物吞咽强行把鸡骨吞下,此后一直感咽喉部疼痛不适,曾在当地诊所输液治疗3 d,咽喉部疼痛感觉消失。入我院前3d,患者出现呕血2次,每次量约300  相似文献   
23.
目的 检测老年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患者治疗前后T淋巴细胞亚群的动态变化, 探讨其在ITP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术测定ITP患者治疗前后及正常对照组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水平。结果 ITP患者治疗前后T淋巴细胞绝对值、CD3+、CD4+、CD8+、CD4+CD25+T淋巴细胞比例及CD4+/CD8+比值分别为(0.83±0.16)vs(1.74±0.36)、(71.71±1.07)% vs(72.69±1.35)%、(41.78±0.71)% vs(42.46±1.20)%、(29.67±0.97)% vs(28.56±1.75)%、(8.76±0.56)% vs(9.39±1.26)%、(1.42±0.07)vs(1.49±0.13), CD8+T淋巴细胞比例治疗后显著降低, 其余均显著升高,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淋巴细胞亚群的异常改变, 破坏自身免疫, 与病情相关, 可指导临床治疗, 并作为评估预后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24.
目的探究乳腺癌易感基因PALB2单核苷酸多态性与乳腺癌及其临床病理学参数的关系。方法收集280例乳腺癌患者作为病例组,288例健康人作为健康人对照组。以Mass ARRAY基因分型技术检测多态性位点rs447529、rs249954和rs120963在病例组和健康人对照组中的基因型分布,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各基因型与乳腺癌易感性及其临床病理学参数的关系。结果 rs447529位点各基因型在病例组和健康人对照组中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s120963位点的突变基因型TC(OR=2.46,95%CI=1.70~3.56,P0.01)、CC(OR=3.78,95%CI=1.58~9.01,P0.05)及TC/CC(OR=2.61,95%CI=1.82~3.72,P0.01)在病例组的分布频率均显著高于健康人对照组,rs249954位点的突变基因型CT(OR=1.99,95%CI=1.37~2.88,P0.01)、TT(OR=3.22,95%CI=1.75~5.92,P0.01)及CT/TT(OR=2.16,95%CI=1.51~3.09,P0.01)在病例组中的分布频率亦均显著高于健康人对照组。按照月经状态和初潮年龄进行分层分析,这2个多态性位点的各基因型在病例组中分布频率均显著高于健康人对照组(P0.05)。rs120963和rs249954与乳腺癌患者的肿瘤体积及淋巴结转移相关。结论 PALB2基因rs120963和rs249954位点基因多态性是乳腺癌发病的危险因素,并与乳腺癌的病理组织学参数相关。  相似文献   
25.
目的探讨血塞通联合利伐沙班预防下肢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疗效及对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 10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下肢骨折术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血塞通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使用利伐沙班治疗。疗程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DVT发生率、DVT早期诊断指标及血液流变学情况。结果观察组DVT的发生率为8.0%,明显低于观察组44.0%的DVT发生率,两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天,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DVT早期诊断指标D-dimer、同型半胱氨酸和CRP明显降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液流变学方面,观察组治疗后红细胞压积、全血黏度和纤维蛋白原较对照组明显降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塞通联合利伐沙班是预防下肢骨折术后DVT发生的有效方案,可以明显降低DVT发生率,显著降低DVT的早期诊断指标,并改善患者血液高凝状态,值得临床上进一步研究及推广。  相似文献   
26.
目的总结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19,COVID-19)不同临床分型的CT影像学特征,分析其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安徽省阜阳地区54例COVID-19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胸部CT影像学资料。不同临床分型患者的年龄、初诊时间、发热、咳嗽等之间的比较采用t检验或Wilcoxon秩和检验;CT特征之间的比较采用χ~2或Fisher确切概率法,分析其诊断价值。结果普通型最常见CT影像学表现为双肺(25/41,60.98%)、多发(26/41,63.41%)、磨玻璃影(23/41,56.10%),直径大于3 cm者24例(58.54%),空气支气管征4例(9.76%)、支气管扩张2例(4.88%);重型CT影像学表现为双肺(13/13,100.00%)、多发(13/13,100.00%)、混合密度影(11/13,84.62%),直径大于3 cm者12例(92.31%),空气支气管征7例(53.85%)、支气管扩张5例(38.46%);普通型与重型CT影像学在病灶分布、数目、直径、密度方面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54例患者均无纵隔淋巴结肿大及胸腔积液。所有病例均为核酸检测确诊病例,1次检测阳性43例(79.63%)、2次检测阳性8例(14.81%)、3次及以上检测阳性3例(5.56%),提示1次核酸检测存在假阴性。结论 COVID-19核酸检测存在假阴性可能,CT特异性影像学改变有助于临床医师早期识别及判断疾病严重程度,避免漏诊、误诊。  相似文献   
27.
[目的]在人才评价改革和中医药发展面临新形势的双重背景下,研究探索适合中医药发展的人才评价机制。[方法]通过文献研究、专家会商和人才访谈等方式,梳理中医药人才评价机制发展脉络,剖析存在问题,提出建议和方案。[结果]随着国家人才评价机制改革推进,中医药人才评价体系更加健全,自主权逐步落实,特色化不断彰显,但仍存在评价导向简单化、标准单一化、方式趋同化、管理滞后化等问题。分析发现,树立正确评价导向、健全特色评价标准、完善分类评价方法、创新多元化评价模式及构建评价诚信体系,是进一步完善中医药人才评价机制的有效方法和路径。[结论]人才评价机制是引导中医药人才发展的"指挥棒",高等中医药院校应从评价导向、标准、方法、模式及保障等方面入手加以完善,构建导向明确、精准科学、规范有序的评价机制,使其更加符合中医药学科发展规律和特色,从而促进中医药人才队伍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28.
29.
去势大鼠干眼症模型眼表损伤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去势大鼠干眼症模型并对其眼表损伤进行研究。6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6组,每组10只。A组为雌性对照组,B组为雌性假手术组,C组为雌性去势组,D组为雄性对照组,E组为雄性假手术组,F组为雄性去势组。A组与D组大鼠正常饲养,不作处理。C组大鼠去除卵巢,B组重复手术过程但不去除大鼠卵巢,F组大鼠去除双侧睾丸及附睾,E组大鼠重复手术过程但不去除睾丸及附睾。所有大鼠均与术前及术后2、4、6月进行泪液分泌量、角膜上皮荧光素染色和泪膜破裂时间检测。A、B、D、E组大鼠泪液分泌量、角膜上皮荧光素染色和泪膜破裂时间检测均差异不显著(P>0.05)。去势组大鼠(组C和组F)角膜荧光染色在术后2月起为阳性,并随时间增加而加重。去势6月后,去势组(组C和组F)的泪液分泌量、泪膜破裂时间与其他组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并且C组与F组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大鼠去势后造成眼表损伤可能是干眼症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30.
目的探讨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C-IBS)5-羟色胺转运蛋白(SERT)基因多态性及其与替加色罗临床疗效的关系。方法利用PCR检测84例符合罗马Ⅲ诊断标准的C-IBS患者和103例健康对照者外周血的SERT启动子区域(5-HTTLPR)与第2内含子可变数目串联重复序列(VNTRs)两个基因多态性,对其中入选65例的C-IBS患者给予4周替加色罗6 mg、2次/d,评估治疗前后患者临床症状及便秘程度。结果 C-IBS患者L/L基因型频率比对照组明显升高(25.0%vs 7.8%,P<0.05)。治疗后C-IBS患者各基因型组替加色罗治疗的有效率有统计学差异差异,表现为总体疗效和单个症状改善S/S基因型和S/L基因型均优于L/L基因型(S/S 93.1%、S/L 70.6%、L/L 33.3%,P<0.01)。结论 SERT基因多态性可能与C-IBS相关;SERT基因多态性影响替加色罗对C-IBS患者的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