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3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6篇
药学   3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探讨盐酸右美托咪定(Dex)对小鼠肺缺血/再灌注损伤(LIRI)的保护作用机制。方法将野生型(WT)和Toll样受体4敲除(TLR4-/-)C57BL/6雌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组)、LIRI组(I/R组)、0.9%Na Cl组(NS组)和Dex干预组(D组)。肺组织HE染色;RT-q PCR检测肺组织TLR4 mRNA的表达;ELISA检测肺组织中TNF-ɑ、IL-6和IL-1β(WT和TLR4-/-)水平;Western blot检测肺组织Nod样受体蛋白3(NLRP3)炎性小体表达量。结果 Dex明显改善WT小鼠肺缺血/再灌注病理损伤,显著降低其肺组织中TLR4表达和多种前炎性因子的产生(P0.01),抑制NLRP3炎性小体的产生和活化(P0.01)。但是在TLR4-/-小鼠中未观察到对各种炎性因子的抑制作用。结论 Dex可通过抑制TLR4的表达,减少前炎性因子释放和NLRP3炎性小体的形成与活化,达到保护LIRI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王钊  朱昭琼  谢冕  陈慧  喻田 《山东医药》2012,52(37):23-26
目的观察丙泊酚深度镇静下气管拔管时心血管变化及苏醒质量,并评价其安全性。方法将90例全身麻醉气管插管手术患者分为3组:C组(对照组):术毕等患者自然苏醒拔除气管导管;P组:术毕保留丙泊酚持续泵注至拔管;PF组:手术结束前20 min静注芬太尼,丙泊酚持续泵注至拔管。记录停肌松剂至自主呼吸恢复、手术结束至拔管、手术结束至离开手术室的时间及拔管前(T0)、拔管时(T1)、拔管后5 min(T2)、拔管后10 min(T3)HR、MAP、SpO2的变化,TOF值、AAI值,并进行镇静评分(RSS)、躁动评分(RS)。结果①HR、MAP:各组T1时均较T0时升高(P均<0.05),但P组、PF组各时间点均较C组降低(P<0.05);PF组在T3时,MAP降低更明显(P<0.05);②RSS:P组、PF组在T0、T1、T2均明显增高(P均<0.05);③RS:P组、PF组与C组比较在T0、T1、T2均明显降低(P均<0.05);PF组较P组在T1、T2、T3降低明显(P均<0.05)。结论芬太尼镇痛与丙泊酚深度镇静下气管拔管能抑制拔管期间呛咳和心血管应激等各种不良反应,减少拔管后的焦虑和躁动,使患者安全、舒适地度过苏醒期,提高麻醉质量。  相似文献   
13.
麻醉诱导药物对QT离散度的影响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 3种麻醉诱导药物对QT离散度 (QTd)及校正QT离散度 (QTcd)的影响。方法 选择无心血管合并症患者 30例 ,随机等分 3组 (n =10 )。用体表十二导联同步心电图机分别描记静脉注射异丙酚 (Ⅰ组 )、依托咪酯 (Ⅱ )和硫贲妥钠 (Ⅲ )后 2min、5min、10min和 15min时心电图 (EKGs) ,并作QTd及QTcd分析。结果 诱导前与诱导后各时点QTd及QTcd比较 ,3组组内差异显著 (P <0 .0 5 )。其中Ⅱ组 5min、10min时QTd严重延长 (QTd >6 0ms)检出 8次 ,最大达 10 0ms;3组内QTcd大于 49ms达 31次。结论 诱导用异丙酚、依托咪酯和硫贲妥钠后短时间内患者QTd及QTcd存在延长趋势 ,有潜在心律失常发生的可能。  相似文献   
14.
不同麻醉方法对牵拉胆囊时Q-T离散度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近年来 ,将Q T离散度作为预测恶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或猝死的一个简单、无创的指标正在逐渐被人们接受。为了探讨Q T离散度在麻醉中的变化 ,我们观察了不同麻醉方法下牵拉胆囊对Q T离散度的影响。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 择期胆囊切除术病人 2 0例 ,男 8例 ,女 12例 ;年龄 2 0~ 74岁 ;ASAⅠ~Ⅱ级。术前无高血压、冠心病病史 ,ECG检查无心律失常 ,Q T间期均正常。随机分为硬膜外组、全麻组 ,每组 10例。方法 麻醉前常规肌注苯巴比妥钠 10 0mg、阿托品0 5mg。硬膜外组 :取左侧卧位 ,选择T8~ 9椎间隙硬膜外穿刺 ,成功后分次…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缺血再灌注对离体鼠心线粒体心磷脂(Cardioplin)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采用Lan-gendorff装置建立大鼠离体心脏缺血再灌注模型,将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NOR)和缺血再灌注组(IR),每组18例.NOR组:在Langendorff灌注平衡20min后续灌100min;IR组:平衡20min续灌30min缺血40min复灌30min.观察平衡末、缺血前及再灌注末两组不同时点心功能变化及线粒体心磷脂含量的变化.结果 ①心功能变化:再灌注末IR组与NOR组比较,HR、LVDP、LVEDP均有统计学意义差异(P<0.01).②线粒体心磷脂含量的变化:再灌注末IR纽线粒体心磷脂含量明显低于NOR组(P<0.01).③再灌注末与平衡末及缺血前比较,两组心脏功能及线粒体心磷脂含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④平衡末与缺血前比较,两组心脏功能及线粒体心瞵脂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缺血再灌注能引起线粒体心磷脂含量下降,导致心脏功能受损.  相似文献   
16.
硬膜外阻滞是最常用且历史较久的麻醉方法之一,但仍有许多问题需要改进。硬膜外阻滞术中,通常硬膜外预置导管深度为3~5cm,留置于硬膜外腔的导管长度约3cm。本文所称增加预置导管深度的方法是指硬膜外穿刺成功后先向硬膜外腔置入导管至一定深度(如10~15cm),然后再部分退出导管,最终于硬膜外腔留置3~5cm,其目的在于观察增加预置导管深度(而不增加导管留置长度)的方法对麻醉效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评价非机械通气患者经口/鼻采用自制二氧化碳采样器连续无创监测PETCO2 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非机械通气患者50例,用自制二氧化碳采样器经口/鼻吸氧,连续监测和比较不同氧流量下PETCO2图形和读数变化,分析恒定氧流量下PETCO2与PaCO2的相关性.结果 不同氧流量下均可检测到正常形态PETCO2矩形波形;不同氧流量下不同时间点所测得的PETCO2数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ETCO2与PaCO2呈中度相关(r=0.50~0.55,P<0.05).结论 自制呼气末二氧化碳采样器经口/鼻连续无创监测PETCO2,在不同氧流量下均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同时具有经济、安全、无创、实用的特点,可以作为危重病人抢救时的快速监测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