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2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8篇
基础医学   2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19篇
内科学   7篇
神经病学   6篇
外科学   34篇
综合类   57篇
预防医学   11篇
药学   24篇
肿瘤学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58年   2篇
  1957年   3篇
  1956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目的 :研究巴曲抗栓酶 [batroxobin(DF 52 1) ]对沙土鼠脑缺血再灌注期间纹状体多巴胺(dopamine ,DA)和海马ATP含量变化的影响。方法 :阻断沙土鼠双侧颈总动脉制备前脑缺血再灌注模型 ,沙土鼠 4 0只分成 5组 ,假手术组、脑缺血组、对照组、巴曲抗栓酶Ⅰ组 (8BU·kg- 1)和巴曲抗栓酶Ⅱ组 (16BU·kg- 1) ,每组 8只。沙土鼠于脑缺血10min或再灌注 6 0min时处死 ,分别测定各组海马ATP ,ADP ,AMP含量和纹状体多巴胺的含量。结果 :脑缺血组海马ATP含量和纹状体DA含量均明显低于假手术组。对照组 (0 .9%氯化钠注射液 )再灌注 6 0min时纹状体DA与海马ATP含量明显高于脑缺血组 ,但明显低于巴曲抗栓酶Ⅰ ,Ⅱ组。结论 :巴曲抗栓酶可促进脑缺血再灌注期间海马ATP含量的恢复和减少纹状体多巴胺的释放  相似文献   
42.
强效镇痛药双氢埃托啡(DHE)与左旋四氢巴马汀(L-THP)合用,在中枢抑制和镇痛方面能彼此增效。单用DHE可引起明显的呼吸抑制和心率减慢。L-THP能减轻其呼吸抑制,但不能拮抗心率减慢。而M受体阻滞剂B-7601则能拮抗其心率减慢。将DHE,L-THP,B-7601与安定合用,给犬静脉注射,能立即产生全身麻醉,可施行手术。心电无明显变化。呼吸变化不一,多数先增快后减慢。肌电减弱。  相似文献   
43.
丙泊酚(propofol)是一种新型短效静脉麻醉药,具有起效迅速,苏醒快,醒后无宿醉感等优点[1],因而被广泛地应用于麻醉维持,但其全麻作用的确切机理仍不十分清楚.Na+,K+-ATP酶对维持神经细胞的兴奋性,传导性和影响神经递质的释放等方面具有极为...  相似文献   
44.
目的研究氯胺酮麻醉后对不同年龄组烧伤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MMSE评分的方法,通过对临床245例患者的临床调查研究了氯胺酮麻醉对不同年龄组[A组(16—20岁)、B组(21~40岁)、C组(41~60岁)、D组(≥60岁)]烧伤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结果术后第1天与其术前相比,A、B、C、D组的MMSE评分均下降(P〈0.05);术后第7天与其术前相比,A、B、C组的MMSE评分没有明显变化(P〉0.05),而D组的MMSE评分下降(P〈0.05)。患者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比较,A、B、C、D四组术后第1天发生率均较术后第7天为高(P〈0.05);A、B、C、D四组两两比较,D组术后第1天、第7天发生率均较A、B、C组为高(P〈0.05),A、B、C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氯胺酮麻醉后对不同年龄组的认知功能影响不同,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可能与患者的年龄有关。  相似文献   
45.
目的观察七氟醚预处理对非糖尿病及糖尿病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效应。方法糖尿病及非糖尿病大鼠各16只,随机分为4组(n=8):非糖尿病缺血/再灌注组(N组),非糖尿病七氟醚预处理组(N+S组),糖尿病缺血/再灌注组(D组),糖尿病七氟醚预处理组(D+S组)。建立离体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Langendorff灌注模型,N组及D组采用平衡灌注20 min,续灌15 min,缺血30 min,再灌注60 min,七氟醚预处理组采用平衡灌注20 min,含2.4%七氟醚的K-H液预处理10 min,洗脱5 min,缺血30 min,再灌注60 min。比较各组平衡末及再灌注15 min、30 min、60 min心率(HR)、左心室发展压(LVDP)、左心室舒张末压(LVEDP)、左心室内压最大上升和下降速率(±dp/dtmax)和再灌注末心肌梗死面积。结果平衡末N组与N+S组间和D组与D+S组间心功能指标(基础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非糖尿病大鼠相比糖尿病大鼠心功能指标(基础值)明显下降(P〈0.05)。再灌注末N+S组较N组心功能明显改善,心肌梗死面积减小。而D组与D+S组以上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再灌注末D组较N组心功能恢复明显增强,心肌梗死面积减小。结论七氟醚预处理可以减轻非糖尿病大鼠的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4周病程的糖尿病大鼠基础心功能下降但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耐受增强,七氟醚预处理不能进一步增强其对缺血/再灌注损伤的耐受性。  相似文献   
46.
氯胺酮抑制小鼠吗啡戒断与其抑制一氧化氮合酶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氯胺酮抑制纳络酮引起小鼠吗啡戒断跳跃和其与一氧化氮合酶(NOS)的关系。方法 用放免法测定cAMP活性,用比色法测定NOS活性。结果 纳络酮引起吗啡依赖小鼠戒断跳跃、cAMP含量和NOS活性升高;用吗啡和氯胺酮共同处理小鼠,则显著抑制纳酮催促小鼠戒断跳跃、cAMP含量和NOS活性升高的作用。结论 氯胺酮对纳络酮引起戒断跳跃的抑制作用与其通过拮抗NMDA受体以及降低cAMP含量和NOS活性  相似文献   
47.
目的 探讨N^G-硝基-L-精氨酸甲酯(L-NAME)的抗伤害作用及其对异氟醚麻醉作用、大鼠大脑不同脑区突触体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和一氧化氮(NO)的影响。方法 3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生理盐水对照组、L-NAME异氟醚组和L-NAME抗伤害组;分别测定给予L-NAME后大鼠的甩尾潜伏期(TFL)、最大镇痛效应百分率(%MPE)、异氟醚最低肺泡有效浓度(MAC)和大鼠不同脑区粗制突触体NOS活性以及NO的生成。结果 L-NAME可延长大鼠的TEL,增加%MPE,降低异氟醚的MAC,抑制大脑不同脑区突触体NOS活性和NO的生成(P〈0.01)。结论 L-NAME能通过对中枢神经系统突触体NOS活性和NO生成的抑制,发挥其抗伤害和减轻异氟醚麻醉作用。  相似文献   
48.
目的研究氨茶碱联合阿托品治疗冠心病窦性心动过缓的疗效及对患者心功能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60例冠心病窦性心动过缓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80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治疗,对照组接受阿托品治疗,实验组接受氨茶碱联合阿托品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每搏输出量(SV)、每分输出量(CO)],治疗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91.2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CO、SV及LVEF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而实验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治疗期间并发症发生率3.75%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3.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冠心病窦性心动过缓患者中应用氨茶碱联合阿托品能够提高患者临床疗效,改善心功能,减少并发症发生,具有较高的安全有效性,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49.
目的研究脑缺血大鼠纹状体多巴胺含量和Na+,K+-ATP酶活性的变化以及NMDA受体拮抗剂氯胺酮对这些变化的影响。方法采用大鼠4-V-O造成急性脑缺血模型,缺血10min后分别应用HPLC-ECD和比色法测量纹状体DA含量以及Na+,K+-ATP酶活性。结果脑缺血前15min腹腔注射氯胺酮(25mgkg-1和50mgkg-1)能明显拮抗脑缺血时DA含量和Na+,K+-ATP酶活性的降低。结论氯胺酮可通过阻断NMDA受体,抑制纹状体DA释放和Na+,K+-ATP酶活性的降低,对抗脑缺血损伤。  相似文献   
50.
目的探讨不同驱动压力对脂多糖诱导的肺内源性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治疗作用及其机制。 方法40只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分为对照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模型组(ARDS组)、机械通气低驱动压组(L组)、机械通气一般驱动压组(M组)、机械通气高驱动压组(H组),每组各8只。气管内滴注脂多糖6 mg/kg复制ARDS动物模型,模型复制成功后对L组、M组及H组实施相应的机械通气策略4 h。比较5组大鼠动脉血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肺组织湿/干重比、肺泡灌洗液(BALF)中总蛋白、Ⅲ型前胶原(PCⅢ)、血清中白细胞介素6(IL-6)的表达水平以及肺组织病理形态学变化情况。 结果5组大鼠PaO2、PaCO2、肺组织湿/干重比、BALF中蛋白含量、血清IL-6、PCⅢ表达水平、塌陷肺泡所占比例以及膨胀肺泡所占比例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 25.054、5.316、14.306、84.940、93.379、41.983、49.343、123.433,P均< 0.05)。进一步两两比较发现,L组和H组PaO2、肺组织湿/干重比、BALF中蛋白含量、血清IL-6以及塌陷肺泡所占比例与ARDS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 0.05),H组PaCO2表达水平和膨胀肺泡所占比例与ARDS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 0.05),L组PCIⅢ表达水平较ARDS组显著降低(P < 0.05);H组PaO2、血清IL-6、PCⅢ表达水平、塌陷肺泡所占比例以及膨胀肺泡所占比例与ARDS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 0.05)。 结论在小潮气量通气下,较低的驱动压力能够改善脂多糖诱导的肺内源性ARDS大鼠的气体交换,减轻肺水肿,降低炎症反应;当驱动压过高时可能引起肺过度膨胀,甚至诱发肺损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