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4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25篇
儿科学   2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1篇
口腔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36篇
内科学   7篇
皮肤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22篇
外科学   38篇
综合类   92篇
预防医学   11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62篇
中国医学   64篇
肿瘤学   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33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丹酚酸B对兔离体心脏缺氧再复氧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观察丹酚酸B对兔离体心脏缺氧-复氧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离体兔心脏Langendorff灌流,通氮气饱和的灌流液60min后再恢复含氧灌流液灌流60min,造成缺氧-复氧损伤;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冠脉流出液中肌酸激酶(CK)和乳酸脱氢酶(LDH)活性;光学显微镜观察心肌组织结构改变。结果在缺氧的同时给予丹酚酸B0.3,1和3mg.L-l灌流60min,可降低心率,增加冠脉流量,降低冠脉流出液中CK和LDH的水平,心肌组织形态学损伤明显减轻。结论丹酚酸B对兔离体心脏缺氧-复氧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2.
注射用银黄冻干粉针的长期毒性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注射用银黄冻干粉针对大鼠有无长期毒性作用。方法用注射用银黄冻干粉针166.5、82.25、41.12mg/kg 3个剂量连续给大鼠注射35d,停药15d,测定血液学和血液生化学指标,并作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注射用银黄冻干粉针连续给药35d与停药15d,大鼠血常规检查、血液生化检查大多数指标与对照组比较未见差异,其中个别剂量组的个别指标与对照组比较有差异,但均在本实验室正常范围内波动。病理检查未见与药物毒性相关的主要脏器组织形态学改变。结论注射用银黄冻干粉针长期用药无明显毒性,推测临床拟用剂量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23.
人参皂苷Rb1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人参(Radix gingseng)是五加科人参属植物人参Panax ginseng C.A.Meyer的干燥根。中国古老的药学典籍《神农本草经》把人参列为上品,言其具有“主补五脏,安精神,定魂魄,止惊悸,明目,开心益智,久服有轻身延年之功效”。人参素有“百草药王”之美称,应用于中医临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具有广泛的药理作用和医疗用途。  相似文献   
24.
麻醉信息管理和质量控制应用系统的研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开发麻醉信息管理和质量控制相结合的应用系统,探讨麻醉质量控制新方案。方法 完善自动麻醉信息系统运行环境和系统结构,通过对自动麻醉信息管理过程提供提示、报警功能和量化评分功能来实现质量控制,进而实现对麻醉实施过程中的质量控制。麻醉信息管理和质量控制相结合的应用系统建成后进行试运行观察。结果 经过为期10月余的建设和调试,麻醉信息管理和质量控制初步运行显示:麻醉信息管理和质量控制的应用系统促进了麻醉质量管理,并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麻醉医生的工作风险;尚存在有待改进之处。结论 可利用麻醉信息管理进行麻醉质量控制,结合麻醉信息管理和质量控制的应用系统有助于提高麻醉医疗质量控制水平。  相似文献   
25.
自80年代应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技术以来,推动了我国脊柱外科事业的发展,先后开创了RoyCamille、Steffee、Dick、RF、SF、APF等椎弓根内固定系统。作者通过对上述内固定系统进行了分析研究后〔1,2〕,结合解剖学测定、生物力学原理〔3,4〕,设计了多用途脊柱内固定器(MoctFuefin,MF)(见图1),具有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创伤较小,能达到三维矫形固定。可治疗胸腰段骨折、腰椎滑脱、脊柱截骨后固定等。临床应用29例,其中胸腰段骨折24例,腰椎滑脱5例,经初步随访疗效满意。图1 MF内固定器结构示意图1.方…  相似文献   
26.
脊椎骨血管瘤的诊断和治疗(附8例报告)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许立  唐天驷 《中华骨科杂志》1994,14(11):660-662
报道脊椎骨血管瘤8例,男3例、女5例,平均年龄29岁,病期1.6年。病变共累及颈、胸、腰椎13个椎体。单发者5例,多发者3例,一般;临床上无症状,常在X线检查时无意中发现。本组病例均因局部疼痛两下肢乏力而就诊。X线片可见椎体呈典型的栅栏样改变,CT可见网眼状改变。病理上可分海绵型和毛细血管型。6例采用椎板切除减压术后放疗,其中2例于术后5年及15年复发,经再次手术而愈,2例仅作放疗。平均随访10.5年疗效尚满意。  相似文献   
27.
目的研究不同剂量舒芬太尼对左旋布比卡因硬膜外病人自控镇痛效应的影响。方法择期硬膜外麻醉行全子宫切除术后病人100例,ASAⅠ-Ⅱ级,年龄35—60岁,随机分成五组,Ⅰ组:0.125%Levob;Ⅱ组:0.125%Levob+0.25μg/ml Suf;Ⅲ组:0.125%Levob+0.5μg/ml Suf;Ⅳ组:0.125%Levob+0.75μg/ml Suf;Ⅴ组:0.125%Levob+1.0μg/ml Suf,每组20例。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Ramesay镇静评分、术后运动神经阻滞恢复评分(改良Bromage分级)观察镇痛效果;记录开机后4、8、16、20和24h等共5个时点的BP、HR、RR、SpO2以及静息时和咳嗽时VAS等数值、恶心和呕吐等不良反应及治疗措施。结果五组病人年龄、体重、ASA分级、手术时间、术中利多卡因用量和手术结束前硬膜外腔最后一次给药时间基本相同(P〉0.05)。与Ⅰ组比较,Ⅲ组、Ⅳ组和Ⅴ组4、8、16、20、24h等时间点静息VAS和咳嗽VAS均显著降低(P〈0.05或0.01),Ⅰ组和Ⅱ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Ⅲ组、Ⅳ组和Ⅴ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Ⅰ组比较,Ⅲ组、Ⅳ组和Ⅴ组24h内恶心、呕吐及瘙痒等副反应发生率显著高,Ⅰ组和Ⅱ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Ⅰ组比较,Ⅲ组、Ⅳ组和Ⅴ组需追加曲马多辅助镇痛病例数少。各组在4、8、16、加、24h等时间点未观察到血压心率异常变化及呼吸抑制,下肢肌力恢复良好,改良Bromage评分均为0级。结论0.5μg/ml Suf是0.125%levob最佳配伍剂量,镇痛效果好,副反应少,可作为妇科术后首选镇痛方案。  相似文献   
28.
参附注射液对大鼠离体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观察参附注射液对大鼠离体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Langendorff大鼠离体心脏灌流技术制备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用不同浓度氮饱和参附注射液灌流心脏。观察记录复灌20min和40min时的心率,灌流量及酶指标的变化。结果参附注射液可提高心脏缺血再灌期的心率和冠脉流量,明显降低灌流液中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的水平。结论参附注射液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脏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9.
本文对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的病理、临床症状及体征及其X线表现的特点,结合所见10例情况进行了讨论。由于对本病认识不足,易误诊。在治疗中我们用硅胶膜分隔或术后放疗,对手术后粘连、改善关节功能,免于复发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30.
火炬椎弓根内固定器械的研制及临床生物力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后路短节段椎弓根内固定器械治疗胸腰椎骨折及腰椎滑脱安全且有效,介绍自行研制的火炬内固定器械及在胸腰椎骨折及腰椎滑脱中的生物力学测试。方法:通过器械生物力学测试,临床治疗14例患者(骨折10例、滑脱4例),对复位及固定效果进行观察。结果:术后胸腰椎骨折均满意复位,腰椎滑脱中3例退行性滑脱未完全复位,1例崩裂性滑脱复位满意,随访均无高度丢失、断钉、松动、椎体滑移加重等并发症。结论:该器械结构简单、操作简便,固定坚强、稳定,但对腰椎滑脱的治疗有一定局限性,其分离复位间距的适当量化对评价手术效果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