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8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84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25篇
临床医学   75篇
内科学   6篇
神经病学   6篇
特种医学   21篇
外科学   119篇
综合类   91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7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4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47篇
  2003年   51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32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目的:应用新型植骨方法结合内固定治疗上肢骨干骨不连。方法:本组肱骨、尺桡骨、锁骨骨不连93例(107根),其中肱骨50根,尺桡骨28根,尺骨14根,桡骨11根,锁骨4根。利用天鹅型记忆接骨器提供的良好植骨环境,取自体髂骨植骨或辅以同种异体骨植骨,采用夹板式、播种式、钻孔填塞式植骨及必要时骨折端之间加垫植骨以尽量减少骨短缩或缺损。术后早期进行患肢功能锻炼,定期摄x线片复查。结果:所有病例平均随访2.25年,植骨均在术后2.5~6.0个月、平均3-8个月全部融合,达到骨板样骨替代,无骨髓炎、骨不连、关节僵直等并发症的发生,关节功能恢复良好。结论:新型植骨方法结合天鹅型记忆接骨器治疗上肢骨干骨不连,可达到有效、充分、稳定植骨,是治疗上肢骨干骨不连新型而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72.
再植指晚期骨与关节畸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断指再植后晚期骨与关节畸形的发生原因和矫治方法 ,并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方法  1990年 1月至 2 0 0 0年 5月 ,对 3 2 8个再植指进行长期随访 ,发现 85指晚期并发骨与关节畸形 ,对畸形发生的原因进行回顾性分析 ,并对其中 5 4指进行了各类修复和重建手术。结果 再植指晚期骨与关节畸形的发生原因包括 :内固定使用不当、骨与关节处理欠妥、肌腱粘连或修复不牢固、瘢痕挛缩、受伤机制的影响和小儿骨骺损伤等。 5 4指经功能重建术后 ,其功能评分较术前显著提高 (P <0 0 5 )。结论 断指再植后晚期并发骨与关节畸形的几率较高 ,在再植术中应用各种预防手段 ,可有效降低畸形的发生 ,从而提高再植指的功能。  相似文献   
73.
目的:对模仿站立及坐位两种状态对骨盆髋臼加载后进行三维有限元模型力学分析,观察相关力学参数变化。方法:①湿髋臼标本模型来源于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解剖学教研室。髋臼:对一具成年湿骨盆尸体标本行CT扫描成像得到每层横截面图像,提取边界坐标,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5.6构建髋臼三维模型,并划分为121239个结点、112491个单元。同时将骶髂关节和耻骨联合部位锁定,模仿站立位对髋臼加载,力的方向按股骨颈力线方向,大小为400N(约80kg体质量一半)。分析加载后髋臼的三维力场分布。②骨盆模型:2004-08从自愿者中随机选取正常成年男性,然后行CT扫描。CT扫描范围从第3腰椎至坐骨结节,将扫描后图像用ANSYS5.6软件构建正常骨盆模型,并划分为356710个单元格。固定好正常骨盆模型的两侧坐骨结节,模仿坐位对骨盆加载,于腰椎上施加一竖直向下的力,大小为500N,方向与Z轴相反,通过有限元分析计算获取应力分布图像。结果:①髋臼三维有限元模型模仿站立位加载后在耻骨支、坐骨支、方区部、骶髂关节部、髋臼后壁部有较高应力出现,单元结构所受到的平均等效应力为(11.578~23.437)MPa。②骨盆三维有限元模型模仿坐位加载后在骶髂关节及坐骨结节部有较高应力出现,单元结构所受到的平均等效应力为(15.734~20.286)MPa。结论:实验结论提示,骨盆髋臼骨折的内固定应强调以满足术后早期卧床功能训练为目的的有效内固定,避免早期负重。  相似文献   
74.
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围手术期处理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股骨粗隆间骨折好发于老年人,目前多主张采用手术治疗。老年患者常并存多种内科疾病,围手术期处理是确保生命安全和手术成功的关键。1997年1月至2002年10月,我们采用手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90例,取得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75.
目的:探讨桡骨远端解剖型记忆聚合器(anatomicdistalradiusNitinolmemoryconnector,DRMC)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记忆生物力学特性。方法:采用三维建模及有限元方法,分析计算DRMC固定桡骨远端骨折时在骨折断面及周围所产生的应力并构建记忆应力场。结果:桡骨远端DRMC持骨支产生轴向持骨力为14.66MPa,持骨支最大主应力值为40~70MPa,最小主应力值为3~7MPa,而加压支应力值相对较大,为20~40MPa。结论:DRMC在骨折线周围的应力分布合理,轴向持骨力有利于早期骨折稳定,加压支纵向加压及记忆效应的存在,可将被固定的废用段转化为生长段,促进骨折愈合。  相似文献   
76.
目的探讨桡骨远端关节面骨折中掌侧骨块的固定方法的临床康复意义。方法对10例桡骨远端波及关节面的骨折(C3,AO分类),在手法整复失败后,经皮通过桡侧屈腕肌腱穿刺固定掌侧骨折块,要求关节面台阶少于2mm,术后进行理疗、康复训练,并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价。结果所有患者术后X线片均达到关节面台阶少于2mm,后有2例患者X线片关节面出现变位。平均随访29个月,无并发症。所有患者对治疗结果均满意。结论此方法创伤小,而且可允许患者早日活动腕关节进行康复训练,是一个疗效好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77.
背景:国内外诸多学者致力于研究如何通过内固定材料及设计的改变尽量减少应力遮挡效应,取得了一定的进展.目的:进一步验证镍钛合金天鹅型记忆接骨器固定下的快速高质量的骨愈合,从临床研究角度评价天鹅记忆接骨器的应力遮挡效应.设计、时间及地点:对比观察实验.于2001-03/2003-08在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骨科进行.对象:随机从临床病例中选取采用镍钛形状记忆天鹅接骨器内固定和不锈钢板内固定后骨折完全愈合的上肢骨干骨折患者.天鹅记忆接骨器组20例,男14例,女6例:年龄14~34岁;手术至取出内固定时间(11.2±3.7)个月.不锈钢接骨板组20例,男16例,女4例;年龄16~36岁;手术至取出内固定时间(12.6±4.1)个月.方法:征得患者同意后,在忠者行内固定取出时,天鹅记忆接骨器组在鹅体部下和加压枝下取极少量皮质骨;不锈钢板组在钢板下、钢板对侧取极少量皮质骨.进行皮质骨的组织学观察、X射线观察和CT扫描定量.主要观察指标:①光镜下进行骨细胞形念、哈弗氏管等组织学观察.②X射线摄片观察骨折愈合情况.③CT测量骨皮质CT值.结果:①组织学观察:天鹅记忆接骨器组鹅体部下和加压枝下骨皮质中,板层骨结构规整,无明显骨质疏松和吸收:不锈钢接骨板组钢板下骨质疏松、骨质吸收明显,可见含有大小不一吸收腔,哈佛氏管扩大,骨细胞萎缩、骨陷窝增大,而钢板对侧骨质吸收现象轻于板下.②X射线摄片观察:天鹅记忆接骨器组无外骨痂,骨皮质厚度、密度与正常骨质相似;不锈钢接骨板组板下皮质骨吸收变薄,钢板对侧骨皮质厚度与密度多大于板下.③CT扫描定量:组内不同部位比较,天鹅记忆接骨器组中,鹅体部下和加压枝下CT值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不锈钢接骨极组中,钢板下CT值低于钢板对侧.CT值(P<0.01):组间比较,不锈钢接骨板组中两部位CT值均低于天鹅记忆接骨器组中两部位CT值(P<0.05,P<0.01).结论:与不锈钢接骨板相比,天鹅记忆接骨器对固定骨段具有较低的应力遮挡效应.  相似文献   
78.
张穹  许硕贵 《中国临床康复》2014,(52):8487-8490
背景:目前国内外应用于临床的血管吻合器均可以克服传统血管吻合方法操作复杂、吻合时间长和内膜损伤等严重缺陷。但其不可吸收的针环影响了吻合口处血管正常收缩与舒张的生理功能,从而限制血管的生长,不适宜未成年患者。目的:分析新型可降解的吻合夹吻合血管的生物力学特点。方法:剪断新西兰大白兔双侧颈静脉,一侧应用新型可完全降解的吻合夹吻合,另一侧行针线吻合对照,测定术后当天,第7,14,30天时离体血管吻合口的平均破裂压。结果与结论:吻合夹组吻合时间短于针线吻合法(P 〈0.05),吻合夹组平均破裂压与针线吻合法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0.05)。生物力学表明新型可降解的吻合夹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79.
背景:临床上常可发现,脊髓损伤患者在排除了脊髓压迫与不稳定等因素外,许多影像学改变极为相似的患者其感觉运动功能的恢复程度差别却很大。研究表明为硬脊膜内的粘连、纤维索条的牵拉、脊髓本身的创伤后瘢痕化、软化、囊肿所致。目的:观察脊髓减压松解、神经组织植入治疗对陈旧性脊髓不完全性断裂伤的临床效果。设计:患者自身前后对照观察。对象:选择1994—06/2002—08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骨科外伤性陈旧性不完全瘫痪患者16例。损伤平面T7-9 5例,T10-12 7例,L1,2 4例。16例患者均曾于伤时行脊柱减压内固定,4例后路手术患者于本次手术前已取出内固定。6例患者曾针对外伤性不完全瘫痪进行过高压氧等治疗。有尿便功能障碍11例;神经根性疼痛4例。按Frankel分级:B级12例,C级4例。单位: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骨科。方法:采用显微外科技术切开患者硬脊膜,将蛛网膜、软脊膜、齿状韧带、神经根起始段与脊髓的粘连及周围的纤维条索彻底解除。将被瘢痕缩紧段的脊髓行3~6个切口纵行切开、深0.1~0.2mm、长度超过损伤节段;若发现脊髓内囊肿,则切开后吸出其中液体。然后.将自身腓肠神经用显微外科方法去除外膜、束膜.并剪开、使神经组织的质地、外观类似马尾组织.将其排列呈多条状、纵行植入已切开的脊髓处或原囊肿腔内,用9-0的无损伤线与软脊膜适当固定。最后用外科防粘连膜和骶棘肌瓣覆盖。主要观察指标:患者术后感觉和运动及尿便功能恢复情况。结果:16例患者平均随访2.5年,均进入结果分析。所有患者感觉和运动均增加1级以上.11例术前有尿便功能障碍者症状明显改善,其中6例按Frankel肌力分级,双下肢主要肌群肌力术后较术前增加2级以上,达4级,恢复行走能力,10例增加1级。结论:解除硬脊膜内粘连,瘢痕段脊髓切开.自体周围神经组织植入桥接.可以明显改善外伤性陈旧性不完全瘫痪患者的尿便功能并恢复其部分感觉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80.
天鹅记忆合金接骨器治疗肱骨骨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天鹅记忆合金接骨器治疗肱骨骨折的疗效。方法应用天鹅记忆合金接骨器(SMC)治疗肱骨骨折68例72根骨,术后1、4、8、12周摄片观察骨折愈合情况.结果骨折于8~12周全部愈合,骨折端由板层骨替代,除1例外余均未见外骨痂出现,无接骨器下皮质骨疏松现象。结论天鹅记忆合金接骨器(SMC)治疗肱骨骨折可以达到理想的一期愈合,并可以减少或防止骨不连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