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目的:对血管免疫母细胞性T细胞淋巴瘤(AITL)的肿瘤细胞和微环境病理学特征进行全面认识和评估。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AITL和20例非特殊型外周T细胞淋巴瘤(PTCL-NOS)病理学资料,并以20例淋巴结反应性增生作为对照。运用形态学观察及免疫组化检测,分析肿瘤细胞形态学特点、滤泡辅助T细胞(TFH)相关抗原表达情况,观察微环境中血管、滤泡树突状细胞(FDC)、巨噬细胞、B免疫母细胞、嗜酸粒细胞、肥大细胞的增生情况,同时采用原位分子杂交法检测EB病毒。结果:19例(95%)AITL和6例(30%)PTCL-NOS肿瘤细胞核多为圆形或卵圆形,1例(5%)AITL和14例PTCL-NOS常见肿瘤细胞核扭曲或折叠;16例(80%)AITL出现透明细胞,所有PTCL-NOS病例未见透明细胞;20例AITL表达CD10、Bcl-6、CXCL13和PD-1分别为11例(55%)、16例(80%)、17例(85%)和20例(100%),共表达≥3项的有90%(18例),共表达≥2项的占100%(20例)。20例PTCL-NOS表达CD10、Bcl-6、CXCL13和PD-1分别为0例、2例(10%)、2例(10%)和4例(20%),共表达≥3项的占5%(1例),共表达≥2项占20%(4例)。上述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在20例AITL和20例PTCT-NOS出现杂乱增生FDC网的分别为19例(95%)和1例(5%);血管内皮肿胀分别为20例(100%)和4例(20%);大量嗜酸粒细胞浸润分别为15例(75%)和5例(25%);血管密度(MVD)平均值分别为45.93和29.28;肥大细胞平均数分别为14个/10 HPF和5个/10 HPF;EB病毒(EBV)感染分别为10例(50%)和4例(20%)。以上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ITL肿瘤细胞的免疫表型及微环境各项特征有助于病理诊断和鉴别诊断;少数PTCL-NOS表达TFH相关抗原提示TFH肿瘤谱系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2.
目的:探讨肺硬化性血管瘤(SHL)的组织起源及组织成分,增进对其临床病理特征的认识。方法:回顾分析18例SHL临床表现、影像学、病理形态学及免疫组化特征。结果:SHL组织结构主要由实性区、乳头区、出血区和硬化区以不同比例混合而成。89%以上病例SHL的实性区和乳头轴心的圆形间质细胞均对上皮膜抗原(EMA)、甲状腺转录因子(TTF-1)及波形蛋白(VIM)呈阳性反应;50%~67%的病例实性区圆形间质细胞对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突触素(SYN)、雌激素受体(ER)和孕激素受体(PR)呈阳性反应。EMA、TTF-1和表面活性剂脱辅蛋白(PE-10)对乳头表面立方细胞呈阳性反应。结论:SHL组织成分包括胞质浅染的圆形间质细胞和乳头表面立方细胞;肿瘤可能来源于原始未分化的呼吸道上皮。 相似文献
23.
目的:探讨黏液样肾上腺皮质肿瘤的临床病理特点及其诊断和鉴别诊断要点。方法:行常规HE和超微结构观察.组织化学AB/PAS和免疫组化EnVision染色,检测2例黏液样肾上腺皮质肿瘤。结果:肿瘤呈实质性,切面有黏液感。肿瘤细胞在黏液背景中排列成相互吻合的网状或假腺腔样结构,腺腔内和细胞间为嗜酸性黏液。肿瘤细胞不同程度表达抑制素-α(inhibin-α)、黑素细胞相关蛋白A(melan-A)、波形蛋白(vimentin)、突触素(synapsin)和钙视网膜蛋白(calretinin)。超微结构示肿瘤细胞间有无定形黏液样物质,胞质内含丰富的内质网。结论:黏液样肾上腺肿瘤是罕见的肿瘤,组织化学、免疫组化和超微结构检测有助于肾上腺皮质黏液性肿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24.
医院门诊是接待和诊治大量流动患者的场所,患者共同的心理就是尽快顺利看病,得到满意诊疗。我们从患者就诊流程来分析则环节繁琐,跑路多多;从时间判断则等候长,就诊短。特别是眼科门诊患者,由于病种杂,检查多易致就诊气氛紧张,因而产生各种矛盾。本文通过对眼科2007-01-2007—08共9000例门诊患者的观察以及易出现的问题进行探讨和总结,并提出相关护理对策,在提高门诊护理质量方面收到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25.
目的:探讨十二指肠型滤泡性淋巴瘤(duodenal-type follicular lymphoma, DFL)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DFL患者的临床特点、内镜表现、病理学特征及治疗方案,并进行随访。结果:17例DFL患者中,男性8例,女性9例,男女比为1∶1.125,中位年龄为58岁(33~67岁),其中13例DFL患者是在常规体检中发现,内镜下多表现为颗粒状增生。DFL发生在十二指肠者有15例(88.2%),且全部位于十二指肠降段;单发病灶15例,多发病灶2例。内镜下,见病变位于黏膜层或黏膜下层,呈清楚或隐约的“膨胀性”生长,可见滤泡样结节,结节内由中心细胞样细胞和散在中心母细胞样细胞组成,相当于经典型滤泡性淋巴瘤的1级或2级。肿瘤细胞表达CD20、CD79a、CD10、BCL6及BCL2,9例患者的CD21染色显示滤泡树突网在肿瘤性滤泡周边密集、浓染,而在中央淡染、稀疏,Ki-67低表达。4例患者行第二代基因测序检测,其中3例共同检测到CREBBP基因变异。14例患者未经任何治疗,疾病无进展;1例行局部肠段切除,术后未行化疗和放疗,未复发;1例接受化疗加利... 相似文献
26.
27.
目的探讨共表达甲状腺转录因子1(TTF1)和p40的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及分子病理改变。方法收集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病理科诊断的3例共表达TTF1和p40的NSCLC, 总结其临床病理资料, 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3例中例1、例2为男性, 例3为女性;年龄分别为75、85、70岁;例1、例2有吸烟史;2例为外周型, 1例为中央型。显微镜下观察:3例均呈实性巢状结构, 伴片状坏死, 无腺样结构, 无角化珠及细胞间桥;瘤细胞卵圆形、短梭形或多角形, 胞质透明或嗜酸性, 核分裂象多见。例1、例3肿瘤细胞与细支气管黏膜上皮有移行, 背景伴炎性细胞浸润。免疫表型:3例均表达细胞角蛋白(CK)7、广谱细胞角蛋白、TTF1、p63、p40、CK5/6及波形蛋白;3例均为同一群肿瘤细胞弥漫性共表达TTF1和p40;例1表达CK20;Ki-67均高表达(阳性指数60%~80%)。分子改变:例1检测到TP53、Notch2及STK11突变;例2检测到TP53突变, AKT1拷贝数扩增;例3检测到ERBB2突变。结论共表达TTF1和p40的NSCLC具有独特的免疫表... 相似文献
28.
大鼠吸烟致慢性支气管炎模型气道炎症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建立大鼠慢性支气管炎形成过程系列模型,探讨早期不同阶段炎症细胞浸润的特点。方法 混合烟雾吸入法建立慢性支气管炎形成的系列发展模型;HE染色观察不同阶段的病理形态学改变并进行半定量评分。光镜下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和外周血炎症细胞计数和分类,生化测定肺组织和外周血髓过氧化物酶(MPO)的活性。结果 随着烟雾刺激时间的增加,大鼠气道炎症病损逐渐加重,至第7周形成慢性支气管炎典型病理变化,BALF中炎症细胞总数、淋巴细胞百分比呈增加趋势(P<0.05),与气道病理变化呈正相关。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在1周时处于较高水平(PO.05)。肺组织MPO活性呈逐渐增加趋势,与气道病理变化呈正相关(P<0.01)。结论 混合烟雾吸入法大鼠模型用于研究慢性支气管炎炎症的发生发展简便、可靠;半定量分析的形态学评价为其提供了更客观的方法。大鼠慢性支气管炎形成过程早期,支气管管腔内炎症细胞类型符合慢性炎症的特点。 相似文献
29.
目的 研究丙型病毒性肝炎病毒(HCV)感染对宿主肝细胞体外生长速度和体内肝癌生长特性的意义. 方法体外培养HCV基因转染的肝癌细胞(HepG2-HCV)和对照细胞(HepG2-vector),以MTT比色法测定两种细胞的生长速度.19只裸鼠分为三组:MEM培养液组(n=6)、HepG2-HCV组(n=7)和HepG2-vector组(n=6),分别于皮下注射无血清MEM培养液、HepG2-HCV、HepG2-vector细胞各0.2 mL,细胞密度为5×107/mL,观察皮下肿瘤的形成情况,并对小鼠肿瘤和肝、脾、肾、肺、心等脏器作病理学分析.结果 HepG2-HCV的生长速度较对照细胞明显加快,在无血清培养条件下其生长优势更显著.体内成瘤实验结果显示,HepG2-HCV和HepG2-vector两种细胞使实验鼠形成皮下肿瘤的比例分别为71.43%和83.33%,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理学分析表明,HepG2-HCV组形成的5例实验肿瘤生长良好,片状坏死的发生率为0;HepG2-vector组5例肿瘤组织中均存在片状坏死,发生率为100%,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肝、脾、肾、肺、心等脏器的病理学分析均未见明显异常.结论 HCV促进肝癌细胞加速生长,并使组织中肿瘤细胞处于良好生长状态. 相似文献
30.
垂体腺瘤100例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垂体腺瘤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收集1999年10月-2002年12月于本科病理确诊为垂体腺瘤患100例,回顾性分析其苏木精—伊红(HE)染色、网状纤维特殊染色(Comeri法)、PAS特殊染色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临床病理资料。结果:根据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100例垂体腺瘤中,45%为单激素腺瘤,包括17例催乳素细胞腺瘤(prolactin cell adenoma,PRL型腺瘤)、11例生长激素细胞腺瘤(growth hormone cell adenoma,GH型腺瘤)、9例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细胞腺瘤(adrenocorticotropic hormone cell adenoma,ACTH型腺瘤)、8例卵泡刺激素—黄体生成素细胞腺瘤(follicle-stimulating hormone/Iuteinizing hormone cell adenoma,FSH/LH型腺瘤),13%为双激素腺瘤,31%为多激素腺瘤及11%为无功能性腺瘤。按临床有无激素分泌的症状,分为功能性腺瘤(89%)和无功能性腺瘤(11%)。结论:虽然垂体腺瘤的组织学形态呈多样性,但由于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与患的临床表现密切相关,因此可根据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对其进行功能性分类、研究,并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