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9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71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3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43篇
中国医学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1.
目的 检测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在心房颤动(房颤)患者心房组织中的蛋白表达,探讨房颤患者心房纤维化的分子机制.方法 75例风湿性心脏瓣膜病(风心病)接受换瓣手术者分为三组,其中窦性心律组34例,阵发性房颤组11例,持续性房颤组30例;于术中获取右心耳组织,采用苦味酸天狼猩红染色法对心房组织胶原沉积量及分布情况进行分析,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测定CTGF和TGF-β1的蛋白含量.结果 阵发性房颤组、持续性房颤组心房组织CVF明显高于窦性心律组(P<0.001);持续性房颤组增加更明显(P<0.05).心房组织CVF与左房内径(r=0.320,P=0.005)、房颤持续时间呈正相关(r=0.390,P=0.001).与窦性心律组相比,CTGF和TGF-β1的蛋白表达水平在阵发性房颤患者(P<0.05)、持续性房颤患者(P<0.001)中均显著上调,持续性房颤组相对于阵发性房颤组亦明显增高(P<0.05).同时CTGF的蛋白表达与房颤持续时间(r=0.303,P=0.010)及左心房内径(r=0.287,P=0.015)呈正相关.结论 心房组织中CTGF和TGF-β1的蛋白表达升高可能是成纤维细胞增殖导致胶原增加和心房纤维化的分子机制之一,与房颤的发生和维持有关.  相似文献   
52.
目的对比心房快速起搏(ATP)与心室快速起搏(VTP)诱发心房颤动(AF)起搏模型的电重构和结构重构,探讨其(特别是VTP模型)导致的充血性心力衰竭(CHF)与AF发生维持的关系.方法选择健康成年杂种犬21只,随机分为对照组、ATP组和VTP组.采用Burst刺激诱发AF,心房有效不应期(ERP)采用S1S2法,超声心动图测定左右心房收缩末期面积,Mallory三色法染色并测定纤维化百分比.结果VTP组的左室射血分数显著降低;ATP组与VTP组AF诱发率、持续性AF诱发率均明显增加,AF持续时间明显延长,ATP组ERP显著缩短且频率自适应性几乎消失,AF持续时间与ERP呈密切负相关.VTP组与对照组ERP及其频率自适应性无明显变化,但VTP组左右心房明显扩大,纤维化程度显著增高,AF持续时间和左心房收缩面积及左心房纤维化程度呈密切正相关.结论ATP模型的AF发生、维持主要与电重构有关,VTP模型导致CHF时AF发生、维持的重要因素可能是心房扩大及心房纤维化等结构性重构.  相似文献   
53.
心房颤动(Af)按其持续时间分为阵发性(PAf)及持续性(SAf)。本文对43例PAf及57例SAf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分析,以探讨两者的临床意义。一、对象及方法病例系1987年1月~1990年6月住院的Af患者,均经心电图或Holter监测证实。其中男64例,女36例;年龄16~84岁。Af持续时间≥6  相似文献   
54.
患者男,21岁,因眩晕四年、晕厥一次于1992年12月30日入院。患者四年前起常因心悸、头晕就诊外院,多次 ECG12导联无 P 波,心室率变动在42~58次/分,同年12月23日上午突发眼前发黑,摔倒在地,意识丧失约5分钟,无两便失禁。被送入当地医院抢救后转入我院。查体心界扩大、心率42次/分,律齐,心尖区2/6级收缩期杂音。胸片示左、右心室及左心房扩大,肺淤血,超声心动图示各腔室扩大,右室、左室、右房、左房直径分别为6.96、6.15、4.94、  相似文献   
55.
三尖瓣闭锁综合征(Tricuspid Atresia Syndrome,简写TAS)是一种极为少见的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CHD)。我所收治并经心导管检查的CHD共637例,发现2例TAS,现报道如下并略加讨论。例1、患儿女,8岁,自幼发现心脏杂音,喜蹲踞,4岁后出现紫绀并逐渐加重。查体:BP70/40mmHg,P80次/分。身长113cm,体重18kg。重度紫绀。杵状指、趾明显,两肺无罗音。扣诊左心缘略向左扩大,胸左第二、三肋间可闻及Ⅱ级收缩期杂音,P_2不亢进。ECG:左室肥厚并劳损;UCG:左室腔增大,三尖瓣条索状回声,未见瓣叶活动,房间隔回声失落,室间隔部份回声失落。Doppler超声检查,室间隔处探及收缩期湍流;X线胸片左心缘饱满,心腰凹陷,左前斜位心前间隙增宽。右心导管及造影检查:三尖瓣闭锁(TA);房间隔缺损(ASD);室间隔缺损(VSD)并右室发育不良;右室流出道狭窄;二尖瓣返流。例2、患儿,女,9岁。自幼紫绀伴心脏杂音,活动后气促,无明显蹲踞现象。查体:BP110/60mmHg,  相似文献   
56.
美托洛尔注射液对房室结双径路功能原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美托洛尔注射液对房室结双径路功能的影响。 方法  11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的病人在行射频消融术治疗前接受电生理试验 ,比较静推美托洛尔注射液 (0 .1m g/kg)前后房室结双径路前传有效不应期和传导速度的变化。 结果 静推美托洛尔注射液后 ,快径有效不应期由 338.2± 5 6 .4m s延长至 376 .4±5 3.3ms(P<0 .0 1) ,快径路传导速度由 191.8± 48.1ms延长至 2 18.2± 42 .9ms(P<0 .0 5 ) ;慢径路的有效不应期和传导速度在静推美托洛尔注射液后无显著改变。 结论  (1)美托洛尔注射液主要影响快径路的有效不应期和传导速度 ,对慢径路无明显影响。 (2 )推测房室结的快慢径路是由具有不同电生理特性的细胞参与组成。  相似文献   
57.
目的 研究房室旁束心电图定位的新规则系统.方法 将全心分为10个区域,每区样本26~64例,累积射频导管消融成功的单支房室旁束358例.采用δ波初始20ms极性、QRS形态、R / S比值和QRS终末波极性等作为该规则系统的定位指标.结果 本规则系统对单支房室旁束定位的敏感度为90.2%,特异度97.3%,定位正确率96.6%.结论 90%以上的房室旁束可通过本规则系统从6道同步体表心电图作出正确定位.提高定位正确率的关键是必须重视心电图记录质量,消除干扰,保持基线平稳.  相似文献   
58.
射频导管消融治疗房性心动过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射频导管消融治疗房性心动过速*陈林许春萱吴卫邓玉莲林锋王洁如*:福建省科委自然科学基金资助课题(92-Z182)福建省心血管病研究所内科(福州350001)关键词心动过速,房性射频导管消融房性心动过速(简称房速,AT)床上较少见,发作时药物难以控制,...  相似文献   
59.
病人 女 ,2 2岁。自幼患支气管哮喘。 6岁起即出现发作性心悸、伴晕厥 ,发作频率随增龄而增加 ,从每年数次发展到 1周数次。曾误诊为“癫痫发作” ,用大伦丁等治疗 ,均未见好转。心电图检查发现Q T间期显著延长 ,达 0 6 0s,U波明显 ,伴频发室性期前收缩及短阵性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因病人有支气管哮喘 ,无法持续口服 β阻滞剂治疗。1998年 9月行电视胸腔镜下左胸第 2、第 3交感神经节切除治疗 ,同时切除其上下端交感干及周围组织 ,彻底切除其交通支Kuntz纤维等。切除后标本经肉眼仔细辨认后送病理检查 ,并测 12导联心电图以…  相似文献   
60.
病毒性心肌炎与机体免疫反应密切相关。免疫治疗心肌炎包括免疫抑制治疗、免疫球蛋白、细胞因子、中药治疗、以及对病例选择后进行针对性运用某一免疫制剂治疗和药物间取长补短综合治疗 ,后两种方法相对成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