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7篇
  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7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7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55篇
综合类   13篇
预防医学   1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目的评价乳腺癌术后乳房重建患者行自体脂肪移植的肿瘤学安全性。 方法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中国知网、万方及维普数据库,收集截止至2018年5月所有已发表的队列研究,由2位评价员独立完成文献筛选和数据提取,并运用改良纽卡斯尔-渥太华量表(NOS)系统评价文献质量。采用比值比(OR)及95%置信区间(CI)为效应量,使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 结果最终纳入符合标准的文献13篇,总样本量8 466例患者,其中乳房重建过程应用脂肪移植者(AFG组)1 963例,未应用脂肪移植者(NFG组)6 503例。NOS评价结果显示,所有纳入文献质量均较高(评分为6~9分)。Meta分析显示:AFG组总复发病例数为88例(4.5%,88/1 963),NFG组总复发病例数为455例(7.0%,455/6 503),AFG组乳腺癌复发率明显低于NFG组(OR=0.73,95%CI:0.57~0.95,P=0.02);脂肪移植对乳腺癌的局部复发率、区域复发率及远处复发率均无显著影响(OR=1.06,95%CI:0.60~1.88,P=0.84;OR=0.89,95%CI:0.32~2.48,P=0.83;OR=0.36,95%CI:0.10~1.28,P=0.11)。亚组分析显示:在DCIS或浸润性癌患者中,脂肪移植对乳腺癌复发率无显著影响(OR=1.16,95%CI:0.05~26.91,P=0.93;OR=0.68,95%CI:0.40~1.16,P=0.16);在行保留乳房术或乳房全切手术的患者中,脂肪移植对乳腺癌复发率亦无显著影响(OR=0.36,95%CI:0.08~1.66,P=0.19;OR=0.64,95%CI:0.33~1.26,P=0.19)。 结论基于1965年1月至2018年5月相关临床队列研究的综合分析,自体脂肪移植是安全的,且其乳腺癌复发风险较低。  相似文献   
22.
目的 探讨腹壁隆突性纤维肉瘤的诊断与治疗方法,分析复发相关因素。方法 对51例腹壁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是否放疗、切缘距离及肿瘤大小进行分组,比较组间术后复发率的差异。结果 患者肿物切除术后创面缺损面积4 cm×6cm至20cm×26cm,均I期予植皮、局部皮瓣或游离皮瓣修复,术后随访1-30.4年,总体复发率为23.1%,1例复发7次的患者发生肺转移。非放疗组与放疗组的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切缘≤2cm组的复发率明显高于切缘〉2cm组(37.5%vs 19.4%,χ2=12.49,P〈0.01);肿瘤≤5cm组患者复发率为16.7%,肿瘤〉5cm组患者的复发率为25.9%,两组间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χ2=3.91,P〈0.05)。结论 腹壁隆突性纤维肉瘤单纯局部切除复发率高,手术需行广泛切除,结合术后放疗并不能降低局部复发率。复发可能与肿瘤的大小、切缘距离等因素有关;多次复发可引起远处转移。  相似文献   
23.
目的 观察一种用猪内脏膜制成的新型生物敷料对兔皮肤创面愈合的影响.方法 制做兔背全层创伤模型,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创面分别外用新型生物敷料及无菌凡士林敷料.伤后3、5、7、10、14、17、21 d观察两组创面愈合情况和创面愈合率;并分别取创面组织进行病理组织学、羟脯氨酸含量测定及成纤维细胞周期分析等检查,评估创面的修复质量,进行观察比较.两组数据的比较采用t检验,两组间组织病理结构评价采用秩和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实验组术后7、10、14、17、21 d创面愈合率分别比对照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4天进行两组间组织病理等级评价,发现实验组在组织结构、表皮层、基底细胞层及真皮层评价中等级占+++的百分比分别比对照组高.两组之间对比采用秩和检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与对照组平均愈合时间分别为(12.36±2.03)d、(16.82±2.12)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在3、5、7、10、14、17及21 d时,组织羟脯氨酸的含量分别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创面组织成纤维细胞细胞周期分析结果显示:实验组每时相S期细胞百分比均高于对照组.结论 用猪内脏膜制成的新型生物敷料可加速皮肤创面上皮化过程,使伤口愈合时间提前.可提高皮肤创面愈合质量,促进胶原生成的作用.  相似文献   
24.
附睾输精管吻合术治疗梗阻性无精子症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附睾输精管吻合术在梗阻性无精子症治疗中的作用。方法选择23例确诊为梗阻性无精子症并初步怀疑为附睾水平梗阻的患者进行阴囊探查,观察睾丸、附睾及输精管情况,对其中19例确定为附睾水平梗阻并在附睾液中找到活精子的患者用8-0尼龙线施行双侧或单侧附睾输精管端侧吻合术,术后随访其疗效。结果19例获随访8~34个月,9例(47%)于术后3~9个月从精液中检出活精子,其中5例配偶受孕成功。结论阴囊探查简单、易行,有助于梗阻性无精子症的诊断和治疗,附睾输精管吻合术治疗梗阻性无精子症取得初步效果,值得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25.
脊髓损伤的治疗原则及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社会进步,交通、建筑及工矿企业等事业的迅速发展,以及地震等自然灾害和各种事故多发,脊髓损伤呈高发趋势,目前我国的发病率以北京市为统计范围,大约在60/106,明显高于发达国家〔1〕,且多见于青壮年男性,目前尚无非常有效的治疗措施。脊髓损伤严重者导致伤员死亡,  相似文献   
26.
【目的】报告2003年10月通过重建血循环再植成功的严重全头皮撕脱伤病例。【方法】全麻下,将撕脱头皮及颅面部创面彻底清创,于10-16倍显微镜下吻合右侧颞浅动脉和左侧颞浅静脉重建撕脱头皮血循环,手术历时7h。【结果】再植头皮94%成活,术后两个月成活头皮毛发生长。【结论】高质量的血管吻合和正确的血管处理,一条颞浅动脉和一条颞浅静脉的吻合亦可保证再植头皮成活。  相似文献   
27.
雪旺氏细胞源神经营养蛋白的125碘标记物制备与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雪旺氏细胞源神经营养蛋白(Schwann-celderivedneutrophicprotein,SCDNTP)是从雪旺氏细胞中提取的一种神经营养蛋白,分子量为54×103,尤其对运动神经元有较强的营养支持和促进其损伤后修复作用[1]。但SCDNT...  相似文献   
28.
静脉血供的静脉干皮瓣循环机制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29.
输精管附睾吻合术治疗梗阻性无精子症临床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邓春华  丘少鹏  许扬滨  李平 《新医学》2001,32(12):726-727
目的:探讨输精管附睾吻合术在梗阻性无精子症治疗中的作用。方法:选择6例确诊为梗阻性无精子症的患者进行阴囊探查,对其中4例施行输精管附睾吻合术,术后随访其疗效。结果:术后4例均获随访,2例于术后6个月精液中检出活精子,其中1例使配偶妊娠,结论:阴囊探查简单,易行,有助于梗阻性无精子症的诊断和治疗;应用输精管附睾吻合术治疗梗阻性无精子症取得初步效果。值得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30.
目的 探讨应用尺动脉腕上皮支岛状皮瓣修复手腕、手掌、手背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创伤导致手部皮肤缺损的患者,根据缺损的部位及创面的大小,以豆状骨与肱骨内上髁连线为皮瓣轴心线,以豌豆骨以近约4cm处尺动脉发出的腕上皮支为旋转点设计皮瓣.切取皮瓣面积16cm× 8cm~6cm×4cm.临床上用于修复手腕、手掌、手背组织缺损病例25例.结果 25例中23例完全成活,2例皮瓣远端皮肤浅层坏死,经换药处理后愈合.术后有8例皮瓣稍臃肿,5例手术修薄.结论 应用尺动脉腕上皮支岛状皮瓣修复腕部、手掌、手背部皮肤软组织缺损临床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