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目的 探讨基于肝血管树的三维超声(3DUS)图像自动融合新技术在临床应用的可行性及准确性.方法 应用基于肝血管树3DUS图像融合技术对10例健康志愿者肝进行三维超声容积图像自动融合,数据采集和融合部位包括:左肝外叶、左肝内叶、右肝前叶及右肝后叶各10对三维超声容积数据,共40对,评估该技术在肝上述各部位的成功率及准确性.结果 36对三维超声容积图像自动融合成功,成功率为90%(36/40),配准误差约1.48 mm(0.98~2.76 mm);左肝外叶、左肝内叶、右肝前叶及右肝后叶融合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91),而配准误差右肝前叶小于左肝外叶(P=0.014).结论 基于肝血管树自动配准的3DUS图像融合技术是可行的,在将来临床应用中具有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22.
目的 利用体模验证CT-超声实时影像虚拟导航(real-time virtual navigation system,RVS)引导活检的可行性及准确性.方法 体外模型内含30个红色球形胶块,胶块CT可见但超声不可见.两名不同经验操作者针对每个胶块以RVS引导与常规超声引导两种方法各活检一次,记录活检是否成功及检出的目标胶条长度.结果 两名操作者无论采用RVS引导还是常规超声引导,其活检成功率及检出的目标胶条长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RVS引导法及常规超声引导法活检成功率分别为96.7%(58/60)及43.3%(26/60),检出目标胶条长度的中位数分别为7.5(6~9)mm及0(0~5)mm.RVS引导法活检成功率及检出目标胶条的长度均高于常规超声引导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VS引导活检超声不可见目标是可行的,且具较高的准确性,有望为介入性超声提供一种新的引导方法. 相似文献
23.
24.
目的 观察射频消融(RFA)治疗肝癌肝移植术后肿瘤肝内复发的疗效和并发症,并探讨影响其预后的因素.方法 26例术后肝内复发且接受RFA治疗者为RFA组.24例未使用抗肿瘤治疗者为对照组.观察生存情况、AFP、并发症及不良反应等情况,并分析RFA术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 两组患者基线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RFA组中位生存时间较对照组明显延长(P<0.01).对照组入组1月AFP明显增加(P<0.05);而RFA组AFP较前明显降低(P<0.05).常见近期并发症为肝包膜下出血(8/26);常见不良反应为发热(24/26)、疼痛(26/26)及胃肠道症状(11/26).RFA组术后复发率为81%(21/26).肿瘤数目、最大直径、门静脉癌栓及肝移植术后近期复发等因素,均是肝移植术后肿瘤肝内复发经RFA治疗后肿瘤复发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RFA治疗对肝移植术后肝癌复发可以获得较好的疗效,而且并发症少、患者耐受良好. 相似文献
25.
[目的]探讨三维经胆道超声造影对于肝门部胆管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16例确诊为肝门部胆管癌患者,比较常规超声和三维经胆道超声造影对于肝门部胆管癌分型的诊断符合率,以及对左右肝内胆管间的梗阻程度的诊断符合率,以X线胆道造影作为诊断金标准.[结果]三维经胆道超声造影对肝门部胆管癌的分型诊断符合率为93.8%(15/16),常规超声为43.8%(7/16),三维经胆道超声造影优于常规超声(P=0.037);三维经胆道超声造影对于左右肝管间梗阻程度诊断符合率为93.8%(15/16),常规超声的诊断符合率为68.8%(11/16),两者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172).[结论]三维经胆道超声造影可以提高超声对肝门部胆管癌的分型诊断符合率,同时判断左右肝内胆管间的梗阻程度. 相似文献
26.
肝炎、肝硬化是我国常见病,对人民群众生命健康造成严重威胁,诊断的金标准是病理结果。超声检查是肝炎、肝硬化重要的无创性影像学诊断方法,而新兴的超声造影检查已初步显示其对肝炎、肝硬化更高的诊断能力,有望成为临床重要的诊断手段。 相似文献
27.
经皮二维胆道超声造影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经皮二维胆道超声造影(2D-CEUSC)评价胆道梗阻性疾病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33例因胆道梗阻性病变接受T管(21例)或PTC管(12例)插管的患者进行2D-CEUSC检查,以X线胆道造影(CC)作为金标准,分别评估图像质量、显示肝内胆管的最高级别及对梗阻性病变(包括有无梗阻、梗阻水平、梗阻程度及梗阻原因)的判断。结果 全部33例2D-CEUSC均清晰显示肝内外胆管直至梗阻段,图像质量评分均为优或中,可满足诊断需要,但与CC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在显示胆管级别方面,2D-CEUSC可清晰显示(3.64±0.96)级肝内胆管,而CC为(3.79±0.74)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68)。治疗后仍存在胆道梗阻的22例中,2D-CEUSC对14例的梗阻水平、梗阻程度及梗阻原因判断正确,其中2D-CEUSC对肝门部梗阻、狭窄大于50%、完全梗阻及肿瘤性梗阻的判断与CC符合率分别为85.71%(6/7)、100%(3/3)、100%(9/9)和100%(12/12),对小病灶引起的不完全性梗阻正确判断的例数较低。结论 作为一种新的胆道造影方法,2D-CEUSC对肝内胆管分支的显示情况与CC接近,可作为术前评估胆道梗阻的有益补充。 相似文献
28.
三维超声造影评价肝动脉解剖分型的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三维超声造影评价肝动脉解剖分型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0例上腹部肿瘤患者和20例拟捐献供肝的活体肝移植供体的肝脏行二维超声造影和三维超声造影检查。肝动脉解剖分型参照Michels分型标准,以CTA/MRA/DSA/手术为对照,比较二维超声造影与三维超声造影判断肝动脉解剖分型的符合率。结果二维超声造影与三维超声造影判断肝动脉解剖分型的总符合率分别为40.0%(12/30)和83.3%(25/30),两者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其中对于正常解剖类型,二维超声造影与三维超声造影判断符合率分别为40.9%(9/22)和90.9%(20/22),两者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对具有解剖变异类型病例,二维超声造影与三维超声造影判断符合率分别为37.5%(3/8)和62.5%(5/8),两者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96)。结论三维超声造影是评价肝动脉解剖结构及变异的新方法,可能成为CTA、MRA、DSA等的重要补充。 相似文献
29.
目的 探讨三维超声造影(3D-CEUS)评价活体肝移植供肝Ⅳ段肝动脉起源的价值.方法 对20例拟捐献供肝的活体肝移植(LDLT)供体行3D-CEUS检查.以手术/CTA为对照,评价3D-CEUS对Ⅳ段肝动脉起源的诊断符合率.结果 3D-CEUS正确判断13例Ⅳ段肝动脉起源于左肝动脉,2例起源于肝固有动脉,1例Ⅳ段由左肝、右肝动脉各发出一支动脉供应,另4例因3D-CEUS图像显示欠清而无法判断其起源,3D-CEUS诊断符合率为80%(16/20).结论 3D-CEUS诊断Ⅳ段肝动脉起源符合率较高,能够为LDLT手术提供有用信息,具有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30.
目的 分析肝移植术后早期、晚期肝动脉血栓(HAT)的超声造影表现并对二者进行比较.方法 回顾性分析23例经CT血管造影(CTA)和(或)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确诊的肝移植术后早期(<1个月)及晚期(≥1个月)HAT患者的超声造影表现.结果 23例肝移植术后HAT患者,早期HAT 9例,超声造影表现为肝内动脉在动脉期、静脉期早期均未见显示,2例出现肝内梗死灶;晚期HAT 14例,超声造影表现为肝外肝动脉不正常显示,肝门部可见细小迂曲的侧支动脉显示,呈网状或片状高增强;肝左动脉、肝右动脉及肝内分支动脉均可见显示,肝实质未见造影剂灌注缺损区.结论 肝移植术后早期、晚期HAT超声造影表现不同,肝内动脉不显示是早期HAT的典型表现.肝外正常肝动脉不显示及侧支形成是晚期HAT的特征表现.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