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641篇
  免费   1127篇
  国内免费   948篇
耳鼻咽喉   205篇
儿科学   209篇
妇产科学   112篇
基础医学   1063篇
口腔科学   318篇
临床医学   3401篇
内科学   1674篇
皮肤病学   261篇
神经病学   373篇
特种医学   936篇
外国民族医学   11篇
外科学   2088篇
综合类   6803篇
预防医学   2915篇
眼科学   444篇
药学   2793篇
  40篇
中国医学   2494篇
肿瘤学   576篇
  2024年   147篇
  2023年   497篇
  2022年   604篇
  2021年   701篇
  2020年   487篇
  2019年   529篇
  2018年   541篇
  2017年   345篇
  2016年   415篇
  2015年   485篇
  2014年   1061篇
  2013年   1058篇
  2012年   1299篇
  2011年   1391篇
  2010年   1345篇
  2009年   1339篇
  2008年   1307篇
  2007年   1190篇
  2006年   1210篇
  2005年   1176篇
  2004年   993篇
  2003年   878篇
  2002年   825篇
  2001年   792篇
  2000年   808篇
  1999年   617篇
  1998年   545篇
  1997年   523篇
  1996年   492篇
  1995年   439篇
  1994年   376篇
  1993年   260篇
  1992年   272篇
  1991年   235篇
  1990年   216篇
  1989年   195篇
  1988年   156篇
  1987年   143篇
  1986年   134篇
  1985年   135篇
  1984年   117篇
  1983年   95篇
  1982年   103篇
  1981年   67篇
  1980年   49篇
  1979年   20篇
  1978年   20篇
  1965年   13篇
  1960年   13篇
  1959年   9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内镜下小切口甲状腺手术和传统手术的对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通过临床对照研究,评价分析内镜下小切口甲状腺手术组与传统手术组间手术时间、出血量、美容效果、并发症、费用等有无差异,评估该技术是否有效、可行、安全。方法2004年7月~2005年10月对55例甲状腺肿瘤患者施行内镜下小切口甲状腺手术(内镜组),同时对照分析57例在年龄、性别、术式、麻醉、病情轻重、手术医生水平相配匹的同期住院行传统手术病例(传统组)。结果内镜组和传统组所切除的肿块大小10~40mm,平均分别为24.2和26.0mm,无差异;内镜组手术时间(103.73±26.46)min,传统组手术时间(79.86±27.32)min,P<0.001;美容效果内镜组明显好于传统组;内镜组手术失血量(26.65±23.11)mL,传统组手术失血量(45.18±28.95)mL,P<0.001;费用内镜组高于传统组;当外科医生取得经验和应用先进的超声刀技术后,手术时间和失血量明显减少。结论内镜下甲状腺手术与常规手术相比失血量明显要少,美容效果优,但手术时间长,费用多。认为小切口内镜下甲状腺手术是一种切合实际的、低侵袭的、安全的新手术,具有美容的优点,为手术治疗甲状腺肿物提供了一种选择。  相似文献   
992.
目的 探讨黏液瘤病毒(MV)对子宫内膜癌HEC-IB细胞凋亡和增殖的作用.方法 通过荧光染色等观察细胞核固缩和染色体碎片等形态学变化,MTT法测定MV对HEC-IB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采用流式细胞仪和免疫印迹实验检测HEC-IB细胞的生长凋亡情况及其相关蛋白的表达变化.结果 MV对子宫内膜癌HEC-IB细胞具有明显的生长抑制作用,并能诱导细胞发生凋亡,随着作用时间的延长,细胞的生长抑制率及细胞凋亡率均明显升高.MV抑制细胞生长及诱导细胞发生凋亡的过程中,细胞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糖原合酶激酶3(GSK3)表达水平及活性显著降低.结论 MV能够通过多条信号途径促进人子宫内膜癌HEC-IB细胞发生凋亡,通过抑制PI3K/AKT的活性是其体外诱导人子宫内膜癌HEC-IB细胞发生凋亡和抑制增值的重要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993.
目的:通过诱发大鼠下颌骨垂直向功能性移位,阐明这一方向上的位移在髁突改建中的作用.方法:5周龄雌性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大鼠佩戴上颌后牙(牙合)垫,使下颌骨发生垂直向功能性移位.实验组大鼠进一步分为4组,每组5只,分别在佩戴袷垫后第3、6、9、12天处死.采用组织形态学测量及AB-PAS染色,定量分析髁突的形态及软骨的组织学变化.采用SPSS11.0软件包对对照组和实验组的各项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下颌垂直向功能性移位后12d,髁突高度较对照组显著增加,前斜面更倾斜;髁突后上区前成软骨细胞及成软骨细胞层厚度在实验第3~6天无明显差异,第9天开始出现显著变化,实验组较对照组显著增厚,这种变化持续到实验第12天;肥大软骨细胞层厚度在实验第3、9、12天,实验组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在实验第6天较对照组显著减少,间充质细胞层变化不大.结论:下颌垂直向功能性移位可致髁突高度增加、前斜面更倾斜,髁突软骨厚度的增加是髁突高度增加的组织学基础,垂直向移位也是构成功能性矫治器促进下颌骨发育的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994.
选用50只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拔除右下颌中切牙后,实验组即刻植入载辛伐他汀/CPC/PLGA支架材料,对照组植入CPC/PLGA空白支架材料。术后1、2、4、8、12周分别处死实验组和对照组大鼠各5只,采用大体观察、软X线、组织学等方法定性、定量进行骨改建效果评价。结果:术后2、4、8、12周,剩余牙槽嵴相对长度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剩余牙槽嵴相对宽度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升  相似文献   
995.
更昔洛韦治疗小儿病毒性脑炎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观察更昔洛韦治疗小儿病毒性脑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8例病性毒脑炎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8例应用更昔洛韦,对照组30例应用利巴韦林,7~10d为一疗程。结果 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2.1%和7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发热、头痛、呕吐、抽搐、意识障碍等消失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结论 更昔洛韦治疗小儿病毒性脑炎疗效较好,毒副作用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96.
目的:探讨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毛细支气管炎(简称RSV毛支)患儿血清嗜酸性粒细胞趋化蛋白(Eotaxin)、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的含量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分别测定28例RSV毛支患儿和28例健康儿童血清Eotaxin、MCP-1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RSV毛支患儿急性期血清Eotaxin、MCP-1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恢复期Eotaxin、MCP-1水平下降,但仍高于对照组.Eotaxin、MCP-1水平的升高程度与病情严重程度相关,且两者呈正相关.结论:Eotaxin、MCP-1参与毛支的发病,监测血清Eotaxin、MCP-1浓度,可以反映RSV毛支惠几呼吸道炎症活动情况及疾病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997.
目的 探讨基底细胞样乳癌(BLBC)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标准及预后.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方法筛选出121例BLBC, 检测其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雄激素受体(AR)、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和P钙黏蛋白(P-cadherin)的表达,观察和分析BLBC的临床病理组织学特点及预后相关因素.结果 121例BLBC 中,76例病人的年龄在50岁以上,75例肿瘤直径大于2 cm.肿瘤生长边界呈推挤样,瘤细胞异型性显著(WHOⅢ级86.78%),坏死及间质淋巴细胞反应多见,淋巴结转移率52.89%.AR、ER、PR、HER2的阴性表达率分别为71.07%、73.55%、76.03%和76.86%,而81.81%(99/121)病人P-cadherin阳性表达.结论 BLBC是一种不同于非特殊型浸润性导管癌的乳癌亚型,其特征性组织学形态及免疫组化结果提示BLBC病人的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998.
近年来人们对常见病的高危因素集中在基因研究方面,研究显示维生素D受体(VDR)存在多态性,但是VDR基因多态性对VDR蛋白质功能和信号通路的影响还不明确。目前,数个毗邻的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如BsmI、ApaI、TaqI、FokI等与疾病的联系受到广泛关注,而VDR基因多态性的作用机理在自身免疫性疾病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糖尿病及骨关节炎等方面知之甚少。本文就VDR多态性与SLE发病机制的研究及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99.
窦岸细胞血管瘤(littoral cell angioma, LCA),也称海岸细胞血管瘤,衬细胞血管瘤,腔隙细胞血管瘤等,是一种非常罕见的,特发于脾脏的肿瘤,最早于1991年由Falk报道并命名。临床表现为,任何年龄组均可发病,无性别差异。肿瘤可单发或多发。镜下以不规则的血管腔形成的网状结构为特点。  相似文献   
1000.
125I-luF-H导向内照射化疗栓塞治疗晚期肝癌24例的护理体会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10011)黄和平许成平江苏启东市人民医院(226200)王建新晚期肝癌多伴有严重的肝功能损害,尤其对合并门静脉癌栓,门静脉高压及腹水患者一般均多列入介入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