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7篇
  免费   37篇
  国内免费   13篇
儿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15篇
临床医学   46篇
内科学   23篇
神经病学   7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20篇
综合类   79篇
预防医学   15篇
药学   12篇
中国医学   6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 毫秒
11.
目的:探讨细胞凋亡相关基因bcl-2和雌激素受体(ER)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研究不同甲状腺组织中ER和bcl-2的表达,其中甲状腺乳头状癌50例、甲状腺良性腺瘤30例、腺瘤旁正常组织16例。结果: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ER和bcl-2蛋白阳性率分别为54.0%(27/50)、66.0%(33/50),甲状腺良性腺瘤中ER和bcl-2蛋白阳性率分别为26.7%(8/30)、36.7%(11/30),正常甲状腺组织中ER阳性率为12.5%(2/16)、而bcl-2则不表达。甲状腺乳头状癌中ER的表达明显高于甲状腺良性腺瘤和正常甲状腺组织(P〈0.05),bcl-2的表达明显高于甲状腺良性腺瘤(P〈0.05);且甲状腺乳头状癌中bcl-2和ER表达存在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雌激素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发生、发展中有促进细胞增殖的作用;对ER和bcl-2的联合检测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的诊断及内分泌治疗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比较左旋布比卡因、罗哌卡因和布比卡因复合芬太尼用于剖宫产术后硬膜外镇痛的效果和副作用。方法 采用随机双盲法,将51例择期行剖宫产术的足月、单胎孕妇分为三组:左旋布比卡因组(L组)、罗哌卡因组(R组)和布比卡因组(B组),每组17例。术后分别采用0.125%左旋布比卡因、0.2%罗哌卡因及0.125%布比卡因复合小剂量芬太尼(2μg·ml-1)行病人自控硬膜外镇痛(PCEA)。观察各组术后48 h内镇痛效果、运动阻滞程度变化以及恶心呕吐、尿潴留等副作用的发生率。结果 三组产妇术后视觉模拟评分、改良Bromage评分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三组产妇对PCEA的非常满意率差异无显著性(L组88.2%,R组76.5%,B组81.3%,P>0.05)。三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排气时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0.125%左旋布比卡因混合芬太尼(2μg·ml-1)用于产科术后硬膜外镇痛可获得满意的镇痛效果且无明显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筛选老年冠心病患者行骨科手术围术期主要心脏事件(MACEs)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择行择期中危或高危骨科手术的冠心病患者129例,年龄≥65岁,性别不限.根据术中及术后30 d内是否发生MACEs,将患者分为MACEs组和非MACEs组.记录患者年龄、性别、冠状动脉重建史、心肌梗死史、心力衰竭史、心绞痛史、全身血管病史、脑血管病史、糖尿病史、基础血压、术前血压、术前血常规、肌酐、血糖、心电图、超声心动图、ASA分级、术中输血、手术及麻醉时间、术后是否返ICU及术后引流量.将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该人群围术期MACEs的危险因素.结果 21例患者发生围术期MACEs,发生率为16.3%.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半年内不稳定型心绞痛史、术前红细胞压积≤35%、术前心电图示心律失常及室壁运动异常为老年冠心病患者行骨科手术围术期MACEs的危险因素(P<0.05),其危险指数分别为5、3、3、4.结论 半年内不稳定型心绞痛史、术前红细胞压积≤35%、术前心电图示心律失常及室壁运动异常是老年冠心病患者行骨科手术围术期MACEs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对未成熟儿的成活率有明显的提高,除机械通气的不断改善,以弥补肺发育的不成熟;静脉高营养以暂代胃肠道的功能外,及时关闭未成熟儿的动脉导管亦为成活率提高的重要关键。动脉导管在胎内为肺动脉与主动脉之间的一条重要通道;胎儿因肺无呼吸作用,右室入肺动脉的血流大多通过动脉导管的短路直接入降主动脉,经脐动脉在胎盘进行气体交换。出生后经肺呼吸血氧提高,动脉导管  相似文献   
15.
小儿全麻苏醒期躁动(emergence agitation,EA)指小儿在全麻苏醒期间发生行为与意识分离的精神状态,临床多表现为哭喊而无法安抚、四肢乱动、语无伦次,甚至出现定向障碍、无法辨认熟悉事物等[1],其发生率高达18%[2]。其次,苏醒期躁动可致患儿循环系统剧烈波动、气管痉挛、呕吐返流误吸、手术创面再出血等危险情况发生。 CHOON等[3]发现亚洲儿童接受择期手术中,年龄、全麻诱导时不配合、术中镇痛药物使用不足以及过快的苏醒等是EA发生的可预测因素。本研究对小儿全麻苏醒期躁动的危险因素及防治措施进行归纳分析。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淮安市中学生健康状况,为学生常见病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整理并分析淮安市综合业务平台学生常见病监测数据。结果 2016年淮安市中学生视力不良率84.74%,高中生视力不良率(92.42%)高于初中生(79.77%)、女生视力不良率(87.21%)高于男生(82.39%),两两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分别=112.093、17.052,P均<0.05);淮安市中学生营养不良率9.30%,初中生营养不良率(10.73%)高于高中生(7.11%)、女生营养不良率(13.76%)明显高于男生(5.08%),两两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分别=14.022、84.573,P均<0.05);初中生体质量超标率、肥胖率均高于高中生,男生体质量超标率、肥胖率均高于女生,两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分别=8.406、26.885、24.744、69.707;P均<0.05)。结论 视力不良、营养不良、体质量超标及肥胖是淮安市中学生主要健康问题,应该进一步加强对学生常见病的综合防治工作,保障学生的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血液病化疗病人血小板输注疗效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2月至2020年12月安徽省第二人民医院70例化疗后接受血小板输注治疗的恶性血液病病人的临床资料,依据血小板输注效果分为有效组(n=40)与无效组(n=30)。对比两组基础资料信息[性别、年龄、疾病类型、体质量指数(BMI)、血型、是否使用抗生素、是否使用升血小板药物、是否使用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rhTPO)、化疗次数、化疗药物种类、血小板输注次数、是否合并糖尿病、是否合并高血压、输血前白细胞计数、输血前总胆红素]后将有差异信息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对化疗病人血小板输注疗效的影响因素。结果 两组性别、年龄、疾病类型、BMI、血型、是否使用升血小板药物、是否合并糖尿病、是否合并高血压、输血前白细胞计数、输血前总胆红素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无效组使用抗生素率[28(93.33%)比24(60.00%)]、未使用rhTPO率[22(73.33%)比10(25.00%)]、化疗次数[(7.61±1.54)次比(5.16±1.02)次]、联合药物化疗率[25(83.33%)比6(15.00%)]、血小板输注次数[(7.36±2.84)次比(3.95±0.89)次]显著高于有效组(P<0.05)。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论证,使用抗生素、未使用rhTPO、化疗次数>6次、化疗药物种类>2类、血小板输注次数≥5次是影响化疗病人血小板输注疗效的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 影响血液病化疗病人血小板输注疗效的因素较多,包括使用抗生素、未使用rhTPO、化疗次数>6次、化疗药物种类>2类、血小板输注次数≥5次,临床医师应当予以关注。  相似文献   
18.
以国内某大型生活垃圾发电厂RO浓水作为研究对象,对垃圾渗沥液RO浓水再浓缩工艺进行探索,并采用化学软化+TMF+DTRO工艺对RO浓水进行再浓缩处理,结果表明:在DTRO膜实现50%时,化学软化+TMF+DTRO可有效去除RO浓水中的硬度、碱度、SS、电导、Cl-、TDS等物质,关键出水指标能稳定达到GB/T19923—2005标准限值。  相似文献   
19.
由于单份脐血所含造血干/祖细胞的数量难以满足成年人及较大体重患者的需要,而且脐血移植后造血细胞恢复时间延迟,限制了其在临床上的应用,体外扩增脐血造血细胞有望解决这一问题.体外扩增的脐血造血细胞移植后能否存活,并重建受者的造血功能,首先需要造血细胞能够归巢到受者的造血微环境,而这和脐血体外扩增时细胞因子的选择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不同因素对急性缺血性脑梗死(ACI)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的影响。方法前瞻性调查135例符合入组条件的ACI患者,于入院当日行年龄、性别、血压的登记及记录,行头颅CT和/或MRI检查,并用Efilm workstation V2.1及3D-DOCTOR V3.5影像浏览软件进行梗死体积的测量,记录梗死部位;于入院次日晨抽取空腹静脉血进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同型半胱氨酸(Hcy)、空腹血糖(FBS)、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及纤维蛋白原(FG)生化指标的检测。分别于入院时及治疗1个月后行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DS)和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指数(BI)评定。并对获得的数据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FG、TC、舒张压(DBP)、脉压(PP)符合正态分布(P>0.05)。余各项指标均不符合正态分布。各数据之间有简单的相关。对入院时NDS评分1的主要影响因素依次是梗死体积、梗死部位(脑叶)、hs-CRP及FBS。对治疗1个月后的NDS评分3的主要影响因素依次是入院时NDS评分1、梗死体积、FG、hs-CRP及TC。结论梗死体积以及hs-CRP无论对于入院时NDS评分1还是治疗结果的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