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3篇
  免费   5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0篇
内科学   24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79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7篇
药学   2篇
  1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6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5 毫秒
81.
达芬奇机器人已广泛应用于直肠癌根治术,在腹会阴联合切除术,低位前切除术,拖出切除吻合术等术式中均有应用。相较传统腹腔镜,机器人手术更为精确、稳定、灵活,不仅保证手术安全和肿瘤根治,更有利于保护盆腔自主神经功能,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机器人用于直肠癌手术同样需要注意患者选择,Trocar布置,机器人安装。机器人也有其特定的手术技巧。  相似文献   
82.
结直肠癌肝转移的综合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肝转移是影响结直肠癌预后的重要因素,约有50%的病人在结直肠癌确诊时或手术之后出现肝转移[1-2]。在众多治疗方法中,手术治疗术后5年存活率可达34%~38%[3],目前仍是惟一有效的治愈手段。但结直肠癌肝转移病人初诊时仅10%~25%适合手术切除,采用各种非手术治疗手段:全身静脉和介入化疗、分子靶向治疗和局部治疗(射频消融、激光消融、无水酒精注射和冷冻)等,既可提高手术切除率,又可延长无病进展生存时间,正日益受到关注[4],本文分别予以讨论。  相似文献   
83.
肠外营养加生长激素在危重病人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评估危重病人应用肠外营养(PN)加重组生长激素(rhGH)对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促进蛋白质合成改善负氮平衡的作用。方法 随机入组45例,PN+rhGH组15例,PN作为对照组,30例,热量提供146.3kJ/(kg.d)氮量0.3g/kg.d)rhGH12U/d,皮下注射5~12天。结果 治疗14天后,血GH及胰岛素水平在PN+rhGH组较对照组明显升高,组间比差异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84.
目的:吻合口漏(anastomotic leakage,AL)是低位直肠癌保肛术后的严重并发症,亟需确切有效的预防措施.本研究旨在评估机器人低位直肠癌前切除术(low anterior resection,LAR)联合创新技术预防AL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5月至2017年5月,于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接受机器人...  相似文献   
85.
直肠癌MR扩散加权成像的b值选取及其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扩散加权成像在直肠癌中的应用价值及最佳b值的选择.方法:45例直肠癌行高分辨率MRT2WI及DWI检查,DWI采用单次激发自旋回波-平面回波技术(SE-EPI),选择b值为500、800、1000、1200s/mm2,评价直肠癌的显示情况,计算肿瘤的信噪比(SNR)及肿瘤与肠周脂肪、肌肉的对比噪声比(CNR),对不同b值的图像质量进行统计分析.另20例同时行自由呼吸薄层DWI扫描,b值为1000 s/mm2,行冠状面最大强度投影(MIP)及多平面重组(MPR),将图像反转及彩色化,评价其对肿瘤的显示情况.结果:在不同b值时,所有直肠癌均表现为高信号,与正常肠壁对比高于T2WI . MIP及MPR的反转图像及彩色化图像,病灶与背景产生鲜明对比,清楚直观的显示肿瘤.肿瘤的信号、SNR及肿瘤与肠周脂肪、肌肉及水的CNR随着b值的增加而下降,但与正常肠壁的对比更明显(42/45).b=500 s/mm2高信号的正常小肠显示较多,对21例直肠上段癌的判断存在一定的困难,而b≥800 s/mm2正常组织结构显示少,基本不影响肿瘤的显示.b值为800 s/mm2与1000s/mm2时SNR及所有CNR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余各组间的SNR及CNR间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结论:DWI对直肠癌显示敏感性高,b值选择800和1000s/mm2较理想.  相似文献   
86.
结直肠癌肝转移相关基因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肝脏是结直肠癌的主要远处转移器官.分期相同的结直肠癌.即使治疗措施完全相同.患者术后出现复发或转移的情况可能相去甚远。究其原因.可能是因为分子水平存在差异。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迅速发展.通过对基因表达谱的研究.不断有新的基因被发现参与了结直肠癌肝转移。本文就近年来结直肠癌肝转移相关基因的研究热点与最新成果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7.
88.
结直肠癌肝转移诊断和综合治疗领域近年来发展迅速,中国《结直肠癌肝转移诊断和综合治疗指南》(《指南》)也应运而生,旨在规范和提高我国结直肠癌肝转移的诊疗水平。本文通过解读2013版的《指南》内容,提出应该重视结直肠癌肝转移的相关基因检测.以崩于指导个体化治疗:强调多学科团队在结直肠癌肝转移诊疗中的作用,并合理选择分子靶向药物。同时.就结直肠癌肝转移的手术时机选择、微创手术的应用和肝转移灶的局部’冶疗等方面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89.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肿瘤原发灶中K-ras基因突变情况与肝转移及其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选取2003年1月至2008年12月间经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普通外科手术治疗的结直肠癌病例,根据术时诊断和术后随访肝转移情况分为同时性肝转移、异时性肝脏转移和未发生肝脏转移的患者3组,每组各100例。运用PCR及Pyrosequencing法检测石蜡标本中肿瘤原发灶K-ras第2外显子突变情况.分析其与结直肠癌肝转移的发生及其预后的关系。结果300例样本中肿瘤原发灶K-1-as突变者120例(40.0%),其中K-ras第2外显子G13D突变32例,而异时性肝转移组中K-ras的第2外显子G13D突变较同时性肝转移组多(17.0%比8.0%,P=0.041)。多因素回归模型提示,K-ras第2外显子的G13D突变是结直肠癌异时性肝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P=0.048,HR=1.108.95%CI:1.032-5.062)。结直肠癌无肝转移组中K-ras基因突变者较无突变者总体生存期短(中位生存时间65比72个月,P=0.039),而在结直肠癌肝转移切除的患者中,K-ras基因突变者无复发生存期短(中位时间18比24个月,P=0.048),多因素分析提示,K-ras基因突变(HR=1.561,95%CI:1.022-6.422,P=0.045)是影响结直肠癌无肝转移组总体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检测结直肠癌原发灶中的K-ras基因状态可以为预测肝脏的转移和预后情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0.
促进术后恢复综合方案(ERAS)创新性地整合了围手术期被证明有效的干预措施,以达到减少机体应激反应、支持正常功能恢复和减少术后并发症为目的.目前,已有多个临床研究采用了ERAS方案,均显示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