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3篇
  免费   5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0篇
内科学   24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79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7篇
药学   2篇
  1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6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21.
肝脏是结肠直肠癌血行转移最主要的靶器官~([1]),15%~25%的病人在确诊时即合并肝转移,还有15%~25%的病人在结肠直肠癌原发灶根治术后发生肝转移~([2-3])。结肠直肠癌肝转移是病人最主要的死亡原因~([1]),也是治疗的重点和难点之一。未经治疗的肝转移病人中位生存期仅6.9个月,无法切除  相似文献   
22.
短肠大鼠结肠对^15N—甘氨酸的吸收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短肠大鼠的结肠对氨基酸代偿吸收能力。方法切除80%小肠的短肠大鼠,经肠喂养21天后,测定结肠对  相似文献   
23.
目的 探讨短肠大鼠的结肠对氨基酸代偿吸收能力。方法 切除 80 %小肠的短肠大鼠 ,经肠喂养 2 1天后 ,测定结肠对15N 甘氨酸的吸收率和血15N 甘氨酸丰度及形态学改变。结果正常大鼠 3h水吸收为 (1± 0 5 )ml,对15N 甘氨酸无吸收 ,血中15N 甘氨酸丰度为零。短肠大鼠 3h水吸收为 (2 6± 0 82 )ml(P <0 0 5 ) ,15N 甘氨酸为 (4 39± 1 2 ) % (P <0 0 1) ,血中15N 甘氨酸丰度为(0 6 14± 0 5 17) % (P <0 0 1)。形态学检测显示 :喂养组与对照组相比结肠直径差异有显著意义(P <0 0 5 ) ,而结肠壁厚度、粘膜厚度、皱襞高度和皱襞表面积差异有极显著的意义 (P <0 0 1)。结论 短肠大鼠结肠对水和15N 甘氨酸有一定代偿性吸收 ,组织形态学也有一定程度的代偿  相似文献   
24.
目的 探讨重组生长激素促短肠大鼠结肠代偿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短肠大鼠分成肠内营养(EN)和肠内营养+重组生长激素(EG)两组。结果 自术后第15天起,EG组体重的减轻明显低于EN组(P<0.05),术后第21天起体重已大于术前;EG组氮平衡的改善明显好于EN组;血浆蛋白水平也高于EN组(P<0.05);EG组结肠壁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mRNA含量比EN组明显升高〔(1291±43)vs.(1026±42),P<0.05〕,IGF-1受体mRNA含量明显降低〔(899±5)vs.(1113±7),P<0.05〕;EG组的血IGF-1水平明显高于EN组〔(455±107)ng/mlvs.(329±68)ng/ml,P<0.05〕,GH水平也显著升高〔(9.7±3.3)ng/mlvs.(5.8±2.4)ng/ml,P<0.05〕。结论 重组生长激素可促使短肠大鼠IGF-1和结肠壁IGF-1mRNA的合成及残留肠道对营养物质吸收。  相似文献   
25.
短肠综合征时结肠的代偿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及评价短肠大鼠结肠代偿性增生及结肠对营养物质吸收的促进作用。 方法 制作切除(80~85)%的超短肠大鼠模型,用百普素(Pepti-2000)做肠内营养(EN)治疗,观察全身营养状况和结肠形态学的改变,并在术后第21天用木糖和15N-甘氨酸混合液对带血管蒂的结肠进行封闭式灌注,观察结肠对水、碳水化合物和氨基酸的吸收情况。 结果 EN组于术后第21天净氮平衡与对照组(CONT)无差异,体重仅比术前减轻(10±18)g。结肠壁明显增厚,皱襞增大增粗,结肠壁的厚度、粘膜厚度、皱襞高度和皱襞表面积与CONT组相比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EN组与CONT组相比DNA指数1.21±0.11vs.1.01±0.15(P<0.05),S期细胞百分比(52.6±5.5)%vs.(42.9±4.1)%(P<0.05)。连续循环灌注3h之后EN组对水、木糖和氨基酸的吸收明显高于CONT组(P<0.05)。 结论 大鼠结肠在短肠综合征时发生了明显的形态和功能上的代偿。早期适当的肠内营养不但可使超短肠大鼠获得足够营养支持,并且能够促进短肠大鼠结肠代偿。  相似文献   
26.
肠内营养加膳食纤维对促进短肠大鼠结肠的代偿作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加用膳食纤维的肠内营养对促进短肠大鼠结肠大鼠结肠的代偿作用。方法:短肠大鼠随机分为两组,口服Pepti-2000(EN)组及加用膳食纤维(EF)组,并以正常鼠作为对照(CONT)组。观察营养状况和结肠形态改善。结果:术后15天EF组体重增加,并于第18天起明显优于EN组(P<0.05);第9天EN组正氮平衡明显低于CONT组(P<0.001),而EF组与CONT组无差异。结肠壁厚度、粘膜厚度、绒毛高度和绒毛表面积,EF组均比EN组及CONT组有极为显著的差异(P<0.01)。结肠粘膜细胞DNA指数,EN和EF组均明显高于CONT组(P<0.05),而且S期细胞百分比均明显高于CONT组(P<0.05)。两实验组IGF-1 mRNA含量均比CONT组有极显著的差异(P<0.01)。结论:肠内营养中加用膳食纤维治疗短肠大鼠,营养状况及结肠代偿明显优于单用肠内营养组。  相似文献   
27.
加用膳食纤维的肠内营养对促进短肠大鼠结肠代偿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加用膳食纤维的肠内营养对促进短肠大鼠结肠的代偿作用,方法:将20只短肠大鼠随机分为2组,口服Pepti-2000组(EN)组及加用膳食纤维(EF)组,并以正常鼠为对照(CONT)组。观察全身营养状况和结肠形态改变。结果:术后15天EF组体重增加,并于第18天起明显于优EN组(P<0.05);第9天EN组正氮平衡明显低于CONT组(P<0.001),而F组与CONT组无差别。结肠壁厚度、粘膜厚度、绒毛高度和绒毛表面积,EF组与EN组及CONT组相比差异有非常显性意义(P<0.01)。结肠粘膜细胞DN指数,EN和EF组均明显高于CONT组(P<0.05),且S期细胞百分比均明显高于CONT组(P<0.05)。各实验组IGF-1mRNA含量与CONT组相比差别有非常显性意义(P<0.01)。结论:加膳食纤维治疗的短肠大鼠全身营养状况及结肠代偿明显优于单用肠内营养组。  相似文献   
28.
直肠癌T分期高分辨MRI技术应用及其病理对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高分辨磁共振成像(HR-MRI)TSE T2WI在直肠癌术前T分期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67例经病理证实的直肠癌患者行MRI检查.常规行横断面及矢状面TSE T2WI,斜横断面T2WI HR-MRI检查,并将MRI检查结果与手术病理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MRI判断直肠癌T分期总的诊断符合率为85.1%,MRI判断≤T2期直肠癌的敏感度、特异度及诊断符合率分别为70%、97.9%和89.6%,T3期分别为90.5%、76%和85.1%,而T4期分别为100%、95.2%和95.5%.结论:HR-MRI能较准确地对直肠癌进行术前分期,有助于术前手术和治疗方案的制定.  相似文献   
29.
目的 初步探究多靶点粪便FIT-DNA检测技术对结直肠癌筛查的有效性,同时探索结直肠癌患者配偶及其一级亲属的结直肠癌及癌前病变发病风险.方法 采用新型多靶点粪便FIT-DNA联合检测技术对于2017年4月至2019年3月全国八家医院的结直肠外科或普外科就诊的结直肠癌患者、患者配偶及一级亲属进行检测,并结合肠镜结果评价其...  相似文献   
30.
进展期结直肠癌的新辅助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全世界范围内逐年上升.手术治疗是结直肠癌治疗的最佳选择,术后辅助治疗包括化疗、放疗、介入、靶向治疗等可使相当多的患者受益,但手术后的复发和转移以及初诊即无法手术的患者依然是临床医生面临的一大困扰。新辅助治疗的实施可使进展期结直肠癌的预后有进一步的提高。新辅助治疗指手术治疗前通过全身或介入化疗、放疗和靶向治疗等使肿瘤减负的一种治疗手段。新辅助治疗目的:(1)降低肿瘤局部负荷,使不可切除的肿瘤获得切除机会或更大的切除成功率;(2)使肿瘤缩小从而减少切除范围,保留更多正常组织;(3)通过新辅助治疗的疗效指导手术以后的治疗;(4)提高术后长期生存率,减少术后复发,预防术后远处转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