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9篇
外科学   52篇
综合类   5篇
肿瘤学   9篇
  2023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1.
目的:探讨类肝素酶(Heparanase)成为一种预判肾上腺恶性嗜铬细胞瘤指标的可能性。方法:选取经手术治疗且具有完整的临床、病理和随访资料的肾上腺嗜铬细胞瘤患者的存档石蜡标本27例,其中良性嗜铬细胞瘤10例(良性组),恶性嗜铬细胞瘤17例(恶性组)。另取5例因良性肾疾患行肾切除时获取的同侧正常肾上腺组织作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良、恶性嗜铬细胞瘤及正常肾上腺髓质组织中Heparanase-1的表达情况。结果:Heparanase-1在肾上腺恶性嗜铬细胞瘤中表达最高(76.5%),在肾上腺良性嗜铬细胞瘤中表达较低(30.0%),在正常肾上腺髓质组织中无表达,恶性组与良性组及恶性组与正常组之间Heparanase-1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eparanase-1有望成为预判肾上腺恶性嗜铬细胞瘤的一种指标。  相似文献   
52.
我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胃癌组织错配修复基因hMLH1和hMSH2的表达情况,研究错配修复基因在胃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评价错配修复基因表达与胃癌微卫星不稳定性的关系,探讨用免疫组织化学法预测错配修复基因缺陷引起微卫星不稳定性的可行性、灵敏度和特异性。  相似文献   
53.
胃癌及癌周淋巴细胞核转录因子-κB激活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胃癌及癌周浸润淋巴细胞核转录因子(NF)-κB激活状态对胃癌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EnVision两步法对41例胃癌标本进行NF-κB检测;应用CD31、CD20、CD4、CD8单克隆抗体分别检测其微血管密度(MVD)及淋巴细胞亚型;并结合随访资料进行预后分析。结果本组28例有NF-κB组成性激活(68.3%),NF-κB激活与临床病理分期有关。NF-κB激活组MVD明显高于NF-κB阴性组(P=0.002),且生存期短于NF-κB阴性组。24例(58.5%)有癌周淋巴细胞NF-κB激活;淋巴细胞NF-κB激活与病理组织学分型无明显关系;TNMⅢ、Ⅳ期胃癌多缺乏淋巴细胞NF-κB激活(P=0.046)。癌周淋巴细胞NF-κB激活组预后优于NF-κB阴性组(P=0.0001)。结论胃癌细胞NF-κB组成性激活可促进肿瘤内新生血管形成及浸润性生长,从而导致患者生存期缩短;而癌周淋巴细胞的NF-κB激活可使机体抗肿瘤免疫反应增强,是预后良好的标志。  相似文献   
54.
目的探讨CDH1基因种系突变与中国人家族性胃癌/乳腺癌综合征的关系。方法收集弥漫型胃癌/乳腺癌先证者及其一、二级亲属外周血,应用CDH1基因第1~16外显子引物进行PCR扩增,对扩增产物行单链构象多态性(SSCP)分析。对电泳条带异常外显子的PCR扩增产物纯化后进行基因序列测定。对先证者胃癌/乳腺癌组织应用免疫组化方法进行CDH1编码蛋白E—cadherin表达检测。结果CDH1基因第13外显子在mRNA水平2200位点(序号:NM-004360)存在核苷酸C—T置换,导致编码序列GCC→CCT改变(Ala154Ala)。先证者胃癌呈典型的弥漫型印戒细胞癌,左乳腺肿瘤为浸润性导管癌,两种肿瘤细胞均不同程度保留E—cadherin/β-catenin蛋白表达。结论以弥漫型胃癌/乳腺癌为先证者的中国人多发性癌症综合征家系发病年龄较轻,部分家系成员第13外显子存在的单核苷酸置换可能增加了对某些肿瘤的易感性。该家系中1例未患病的变异携带者已纳入定期随访范围。  相似文献   
55.
错配修复基因hMSH2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错配修复基因是限制其他生长调控基因突变的一类高度保守的基因[1],hMSH2是其中的一种,它与细菌中MutS基因同源,位于染色体人类2p22-21,其mRNA长7.3kb,含16个外显子,编码100kDa的蛋白质[2].  相似文献   
56.
肿瘤转移是由多种癌基因、抑癌基因和细胞周期调节基因等参与的复杂过程。我们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胃癌组织中肿瘤抑制基因KAI1表达情况,并探讨其表达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以期阐明KAI1作为转移抑制基因在评估胃癌转移方面的价值。  相似文献   
57.
目的 :探讨加热抗原修复对甲醛固定石蜡包埋胃癌组织中内源性生物素样分子活性的影响。方法 :采用煮沸法、免疫组织化学 SP染色法及抗生物素蛋白 -生物素依次处理法 ,对 10例甲醛固定石蜡包埋胃癌标本内的内源性生物素样分子的活性进行检测。结果 :1经甲醛固定和石蜡包埋的胃癌组织中内源性生物素样分子被灭活 ;2加热抗原修复显著增强内源性生物素样分子的活性 ,同时 ,内源性生物素样分子仅见于癌细胞胞浆中而未见于间质细胞 ;3抗生物素蛋白 -生物素依次处理法可封闭内源性生物素样分子。结论 :加热抗原修复可显著增强甲醛固定石蜡包埋胃癌组织中内源性生物素样分子的活性 ,而为避免其对正常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影响 ,可采用抗生物素蛋白 -生物素依次处理法或运用非生物素检测系统。  相似文献   
58.
目的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C(VEGF-C)在胃癌中的表达并探讨其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 VEGF-Cm RNA 在5株胃癌细胞株中的表达情况,同时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63例接受根治性切除手术病例的胃癌组织标本 VEGF-C 蛋白表达。结果 VEGF-C mRNA 表达于胃癌细胞株 MKN45、SGC-7901及 AGS。VEGF-C 蛋白则在52.4%(33/63)的病例中呈阳性表达。在伴淋巴结转移的胃癌中,VEGF-C 表达较无淋巴结转移者更显著(P<0.01)。同时,VEGF-C 表达与淋巴管浸润和 TNM 分期密切相关(P<0.01),但与年龄、性别、肿瘤大小、位置、Lauren 分型、浸润深度和血管浸润均无明显相关。结论 VEGF-C 的表达与胃癌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同时,淋巴管生成可能成为治疗胃癌的一个新靶点。  相似文献   
59.
目的 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在胃癌中的表达并探讨其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 方法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VEGF-Cm RNA在5株胃癌细胞株中的表达情况,同时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63 例接受根治性切除手术病例的胃癌组织标本VEGF-C蛋白表达。 结果 VEGF-C mRNA表达于胃癌细胞株MKN-45、SGC-7901及AGS。VEGF-C蛋白则在52.4%(33/63)的病例中呈阳性表达。在 伴淋巴结转移的胃癌中,VEGF-C表达较无淋巴结转移者更显著(P<0.01)。同时,VEGF-C表达与淋巴管浸润和TNM分期密切相 关(P<0.01),但与年龄、性别、肿瘤大小、位置、Lauren分型、浸润深度和血管浸润均无明显相关。 结论 VEGF-C的表达与胃癌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同时,淋巴管生成可能成为治疗胃癌的一个新靶点。  相似文献   
60.
目的:研究胃癌组织中4q28位点杂合性缺失(LOH)的频率,并验证该位点候选基因FAT4mRNA表达情况。方法:在4q28位点选择与FAT4连锁的2个微卫星标记D4S2975和D4S1644,应用PCR产物毛细管电泳法分析68例手术切除的胃癌标本中这2个微卫星位点的LOH频率;应用RT-PCR法验证9个胃癌细胞株及39例新鲜胃癌加配对正常组织中该位点FAT4mRNA的表达水平。将相关检测结果与多种临床病理参数进行比较分析。结果:68例胃癌组织中D4S2975和D4S1644位点的LOH频率分别为35.56%(16/45)和40.74%(11/27),2个微卫星位点平均LOH频率为38.15%。检测39例新鲜胃癌及配对正常组织的FAT4mRNA表达水平,其中12例(30.77%)胃癌组织的FAT4mRNA表达较其配对正常组织明显下降。经与多种临床病理参数比较分析发现,FAT4mRNA表达下调与胃底贲门部胃癌密切相关(P=0.029),40岁以下青年型胃癌有FAT4表达丢失倾向,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95)。结论:胃癌中4q28位点存在较高频率的LOH,对该位点内候选抑癌基因FAT4mRNA表达验证显示,部分胃癌组织存在FAT4表达下调,该基因下调与胃癌的发生部位及患者年龄间可能存在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