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90篇 |
免费 | 7篇 |
专业分类
儿科学 | 1篇 |
基础医学 | 2篇 |
临床医学 | 22篇 |
内科学 | 5篇 |
神经病学 | 1篇 |
特种医学 | 107篇 |
外科学 | 6篇 |
综合类 | 32篇 |
预防医学 | 7篇 |
中国医学 | 10篇 |
肿瘤学 | 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篇 |
2023年 | 4篇 |
2022年 | 10篇 |
2021年 | 14篇 |
2020年 | 9篇 |
2019年 | 7篇 |
2018年 | 4篇 |
2015年 | 3篇 |
2014年 | 3篇 |
2013年 | 6篇 |
2012年 | 14篇 |
2011年 | 13篇 |
2010年 | 16篇 |
2009年 | 11篇 |
2008年 | 7篇 |
2007年 | 8篇 |
2006年 | 8篇 |
2005年 | 6篇 |
2004年 | 7篇 |
2003年 | 6篇 |
2002年 | 6篇 |
2001年 | 5篇 |
2000年 | 6篇 |
1999年 | 7篇 |
1998年 | 2篇 |
1997年 | 1篇 |
1996年 | 1篇 |
1995年 | 4篇 |
1994年 | 1篇 |
1993年 | 2篇 |
1992年 | 1篇 |
1991年 | 3篇 |
1990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目的:探讨头颅柔性12通道线圈(AHC12)改善MRS图像质量的可行性。方法:招募30例健康受试者,采用相同MRI扫描仪及头颅硬质常规16通道线圈(HNC16)、硬质24通道线圈(HC24)、AHC12线圈行MRS成像。采用LCModel软件计算各代谢物与肌酸(Cr)+磷酸肌酸(PCr)的浓度比值,估计标准差值(SD%),并利用联影工作站获得代谢产物峰值、半高全宽值、图像SNR进行客观评价。采用主观评分法评价谱线基线、谱线线型及伪影。结果:图像质量客观评价中,使用HC24及AHC12线圈MRS图像的Cr与Cr+PCr比值、N-乙酰天冬氨酸(NAA)及Cr的SNR均高于HNC16线圈,Cr的SD%值均小于HNC16线圈(均P<0.05);HC24与AHC12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主观评价中,HC24及AHC12线圈MRS图像的谱线基线、谱线线型评分均高于HNC16线圈(均P<0.05),HC24与AHC12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MRS成像中,改良的AHC12线圈可获得与HC24线圈相同的图像质量。 相似文献
72.
目的分析152例子宫肌瘤DSA血管造影的表现,总结子宫肌瘤血供特点和子宫动脉与主干的分叉角度,指导介入栓塞操作。方法子宫肌瘤行子宫动脉栓塞治疗的病例152例。术前均经B超、CT或MRI证实。肿瘤位于肌壁间74例,黏膜下32例,黏膜下和肌壁间共存46例。股动脉穿刺成功后行腹主动脉下端造影,其中91例进行旋转DSA快速造影。分别测量子宫动脉起始部分叉类型及其与主干的分叉角度,比较两侧子宫动脉供血的优势类型和各时相的表现特点。结果插管和DSA造影技术成功率100%。子宫动脉分叉成角小于30°者81例(53.3%),30°~60°者52例(34.2%),大于60°者19例(12.5%)。子宫动脉血管粗细和分支多少两侧不等者112例(73.7%),大量供血动脉包绕肌瘤者98例。实质期子宫肌瘤染色者124例(81.6%)。91例旋转DSA造影清楚显示子宫动脉开口达到89例(97.8%)。结论子宫肌瘤患者的子宫动脉大多明显增粗,两侧不对称常见。子宫肌瘤大多为富血供肿瘤,但是造影剂染色时间较晚。部分子宫动脉起始部与主干分叉角度较大,需在子宫动脉介入治疗时注意。 相似文献
73.
目的:通过对大鼠肝右叶坏死和凋亡的动物模型进行磁共振T1WI、T2WI、DWI和ADC等检查,观察形态和信号变化特点,探索MRI新技术对肝脏组织坏死或凋亡的鉴别诊断能力。材料和方法:78只大白鼠随机分成13组,每组6只,A1、B1、C1、D1、E1、F1六组动物同时结扎肝动脉右支和门静脉右支。A2、B2、C2、D2、E2、F2六组动物单独结扎门静脉右支,另6只大鼠为假手术对照组。各组实验大鼠于手术后3h、12h、24h、3d、7d、14d进行MRI检查,然后处死动物并取得肝脏标本,进行HE染色、TUNEL染色、透视电镜等病理检查。每例均进行常规MRI和DWI、ADC图成像。结果:动物麻醉和结扎手术成功率93.8%。右侧肝动脉与门静脉分支均结扎后,病理显示肝右叶发生凝固性坏死。单独右侧门静脉分支结扎后,3h即出现凋亡细胞,24h达高峰。坏死肝组织在DWI上早期即呈高信号,中晚期呈长T1和中等T2表现。单纯门静脉右支结扎的A2、B2、C2组大鼠肝右叶在T1WI上呈特征性较高信号,T2WI呈等信号,72h后出现斑点状高信号,DWI上早期呈信号减低改变,后期呈等信号或小片状高信号。结论:肝组织细胞坏死和凋亡在T1WI和T2WI上有明显的信号差异表现。结合DWI和ADC检查表现,可以区分肝脏细胞发生坏死或凋亡的不同病理改变。 相似文献
74.
目的探讨肺癌MRI信号强度与DNA倍体的关系.材料与方法26例肺癌患者,术前用Resonex0.38T磁共振成像系统,行横断面SET1加权,GR序列成像,增强后行SET1加权成像.术后标本用ICM-100细胞图像分析仪,测定该例肺癌的DNA含量及SPF值.结果T1加权平扫二倍体肿瘤信号强度比(病变/椎体)显著小于异倍体肿瘤的信号强度比.二倍体肿瘤的SP值也显著小于异倍体肿瘤的SPF值.但肿癌MRI信号强度比不能反映其SPF值.结论MRI信号强度在一定程度上可反映肿瘤细胞的倍体情况,即可间接地反映肿瘤细胞的生物学行为. 相似文献
75.
目的:提出一种使心脏四腔在同一层面显示的MR斜切面定位方法,并探讨其实用价值和可行性。材料和方法:同时采用四腔切面定位方法和普通横切面方法对50例健康志愿者分别进行心电图门控SE序列MR成像,以比较和评价两种不同方法的切面图像对同时显示心脏四腔的能力和对房室瓣、房室间隔及主、肺动脉MR形态的影响。结果:发现采用四腔切面定位方法成像在同时显示心脏四腔的能力方面较普通横断面大大提高,在层厚10mm的条件下,四腔显示层面从平均只有106个层面提高到322个层面,并可获得垂直于室间隔的左心室长轴切面像,对显示二尖瓣、房间隔有改善作用,对三尖瓣、心壁等的显示无甚影响,但主、肺动脉断面形态有时呈轻度椭圆形改变。结论:心脏四腔切面成像方法可显著改善MR显示心脏四腔的能力,提高MR对房室瓣和房室间隔的显示能力,由于操作简单,优点较多,值得在心脏MR检查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6.
【摘要】目的:通过与头颅16通道硬质线圈(HC16)比较,评价头颅12通道柔性磁共振线圈(AHC12)的颅脑成像效果。方法:首先对二个线圈进行物理测试,之后招募20例健康志愿者,分别采用同一磁共振仪、同一成像序列,先后采用AHC12和HC16线圈进行头颅成像,成像序列包括横轴面T2WI 、矢状面3D T1WI及扩散加权成像。对两组中各序列图像质量进行主观评分,测量及计算图像信噪比,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AHC12线圈组中T2WI、3D-T1WI、DWI图像的信噪比均高于HC16线圈组,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HC12线圈组T2WI图像质量的主观评分明显高于HC16线圈(4.77±0.43 vs. 4.41±0.50,P<0.05);两个线圈组中T1WI和DWI图像质量的主观评分差异君无统计学意义(4.82±0.39 vs. 4.64±0.49,4.70±0.47 vs. 4.40±0.50;P均>0.05)。结论:高场强下AHC12 柔性线圈可获得优于HC16硬质线圈的图像质量,可应用于临床常规头颅MRI检查中。 相似文献
77.
目的 采用动态低频振幅(dALFF)技术分析不同性别无先兆偏头痛(MwoA)患者脑功能活动的差异。方法 前瞻性纳入50例MwoA患者(男23例、女27例)及46名健康受试者(男19名、女27名)采集脑功能MRI,以析因设计方差分析观察不同性别MwoA患者与健康受试者各脑区dALFF值的差异,以及其与临床量表评分的相关性。结果 相比健康受试者,MwoA患者右侧舌回及右侧丘脑dALFF值明显降低、左侧颞下回dALFF值明显升高(体素水平P<0.005,簇水平P<0.05);男性MwoA患者右侧岛叶、右内侧和旁侧扣带回dALFF值低于女性(体素水平P<0.005,簇水平P<0.05)。女性健康受试者右侧岛叶、右内侧和旁侧扣带回dALFF值低于男性(体素水平P<0.005,簇水平P<0.05)。交互效应结果显示,女性MwoA患者左侧眶额中回、左内侧额上回脑区活动强于男性、左侧丘脑活动弱于男性;男性健康受试者左侧额中回脑区活动强于女性,左侧额上回、左侧颞下回、右侧丘脑弱于女性(体素水平P<0.005,簇水平P<0.05)。女性MwoA患者左侧丘脑d... 相似文献
78.
目的:探究不同性别健康受试者针刺百会穴后脑部功能变化的差异.方法:选择20例健康受试者(男女各10例),使用14通道头颅柔性线圈,在针刺同时行3.0 T MRI静息态fMRI扫描,图像数据使用SPM12及RestPlus软件进行处理,受试者基础资料使用SPSS 25.0软件进行分析.结果:针刺后,男性正激活脑区集中在右... 相似文献
79.
80.
目的:通过扩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评价急性缺血性中风患者脑白质纤维束的扩散性与神经功能恢复的相关性,预测患者运动功能的恢复情况。材料与方法40例临床诊断并经磁共振扫描证实有单侧急性脑白质梗塞并有运动功能障碍患者行DTI检查后,于治疗后1个月、2个月及3个月末行常规MRI和DTI检查,获得部分各向异性指数(FA)和表观扩散系数(ADC)。分别于缺血白质区域和对侧同名纤维束镜像区域取感兴趣区,测量FA值、A D C值后计算比值(rFA和rADC)以及梗塞体积,观察其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中风评分(NIHSS)的相关性。其中32名1年后随访到的患者,根据其运动力指数(MI),分成恢复良好组和恢复不良组,运用rFA和rADC判断运动功能的恢复情况。结果 rFA、rADC和梗塞体积于首诊、治疗1个月末、2个月末和3个月末之间均存在统计学差异(F=13.84,P=0.00,F=64.57,P=0.00和F=37.41,P=0.00)。首诊和1个月末rFA与NIHSS评分显著负相关(r=-0.59,t=-4.59,P=0.00和r=-0.34,t=-2.27,P=0.02);首诊rADC与NIHSS评分显著负相关(r=-0.44,t=-3.04,P=0.00),1个月末、2个月末、3个月末rADC与NIHSS评分显著正相关(r=0.28,t=1.83,P=0.04;r=0.39,t=2.69,P=0.00;r=0.63,t=4.99,P=0.00)。1月个末、2个月末、3个月末梗塞体积与NIHSS评分显著正相关(r=0.40, t=2.73,P=0.01;r=0.44,t=3.05,P=0.00;r=0.32,t=2.13,P=0.04)。多元回归分析显示首诊rFA和3个月末rADC与患者1年后的MI有显著相关性(t=2.95, P=0.00和t=2.75,P=0.01),3个月末rADC的ROC曲线峰下面积为0.905。结论 DTI技术能显示急性脑缺血患者脑白质纤维束损伤治疗后的演变,其测定参数与神经功能恢复有一定相关性,3个月末ADC值或可用于预测患者运动功能恢复情况。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