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2篇
  免费   8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21篇
内科学   5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04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31篇
预防医学   6篇
中国医学   9篇
肿瘤学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目的:探讨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TMC)CT特征性征象与病理特点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72例共77枚PTMC的CT特征性征象,包括平扫CT值、强化方式、假包膜征、边缘中断征及钙化情况,并观察相应的病理组织学特点,评估PTMC的CT特征性征象与病理的相关性.结果:测量69枚PTMC的平扫CT值,病理表...  相似文献   
112.
目的分析退行性颈椎管狭窄(DCSS)的MRI表现特征,探讨MRI的临床实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和影像学检查确诊的43例DCSS患者的MRI表现,测量纤维性椎管矢状径、横径,计算压迫率,测量椎管最狭窄处脊髓的矢状径及横径,并计算与该部位的椎管矢状径、横径的比值,测量椎管狭窄处脊髓前间隙,观察椎间盘、前纵韧带、后纵韧带、黄韧带等的变化情况。结果43例患者纤维性椎管的平均矢状径为7.02±1.56mm,横径为17.64±2.11mm,平均压迫率为(39.79±8.14)%,椎管最窄处脊髓矢状径为5.46±0.97mm,与椎管矢状径比值为0.798±0.133,椎管横径为12.66±1.01mm,与椎管横径比值为0.724±0.071。椎管狭窄处脊髓前间隙平均值为0.14±0.35mm。所有患者均伴有颈椎退行性改变,其中椎间盘突出、膨出、变性多见(155/215),16例患者出现黄韧带增厚,13例患者出现后纵韧带增厚。结论DCSS的MRI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通过分析影像表现,可以明确疾病的诊断,对疾病的治疗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3.
目的 观察电针百会单穴及百会+神庭穴两种模式下的脑效应变化,探讨不同取穴模式下脑效应的相对特异性及其潜在的神经影像学机制。方法 纳入符合标准的健康受试者40例随机分为百会单穴及百会、神庭组合穴两组,每组各20例。利用头颅针灸专用柔性线圈,在联影3.0T MRI上采集受试者电针前及电针后即刻阶段的BOLD-fMRI数据,每期扫描8 min。所有图像采用RESTplus进行预处理,并提取ReHo信号值,使用SPM进行统计分析,Xjview软件定位ReHo值有差异的脑区。结果 百会单穴组两期扫描结果相比,有显著性差异的脑区包括左侧楔前叶,左侧后扣带回,双侧角回,左侧枕中回,右侧舌回,双侧颞上回,右侧中央前回,左侧中央后回等。百会+神庭穴两期扫描结果相比,有显著性差异的脑区包括左侧尾状核,左侧楔前叶,左侧枕中回,右侧颞回,右侧中央后回,右侧中央前回,左侧额中回等。两组受试者电针后即刻结果相比,有显著性差异的脑区包括左侧枕中回,右侧舌回,左侧颞上回,右侧枕下回,双侧中央后回,左侧尾状核,右侧楔前叶等。结论 百会单穴与百会+神庭组合穴的电针模式均表现出对默认网络的广泛调制作用,但在激活脑区方面有显...  相似文献   
114.
脊柱结核的MRI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分析脊柱结核的MRI特征。材料和方法:总共18例证实为脊柱结核的患者行MRI检查(男12例,女6例,年龄19-76岁)。结果:MRI所见:(1)相邻椎体受累16例(88.9%)。(2)韧带下及椎旁脓肿12例(66.7%)。(3)椎管内侵犯5例(27.8%)。(4)18例共44个椎体受累,在T1加权上呈低信号(34/44),T2加权上呈高信号(32/44)。(5)18例中有16例见椎间盘异常(形态或信号),受累椎间盘在T2加权上信号多变。结论:脊柱结核的MRI征象对诊断极有帮助并能为外科手术提供详细的解剖资料。  相似文献   
115.
经导管动脉栓塞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对经导管动脉栓塞治疗的子宫肌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总结临床经验.方法采用Seldinger's插管方法作超选择子宫动脉栓塞,治疗52例肌瘤患者,对其术前术后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治疗后临床症状明显改善者占84.6%,23例患者贫血明显改善,16例患者血红蛋白已达正常.观察33例患者手术前后血液流变学改变,术后血液流变学增高者为16例,P<0.005.所有病例均无子宫坏死及严重并发症.结论介入治疗用于子宫肌瘤患者是一种相对安全的治疗手段,但有一定的并发症,需加强观察.  相似文献   
116.
目的 研究大鼠肝肿瘤放疗及无水酒精注射治疗后MRI动态灌注表现及其半定量指标最大相对信号强度增减率(MRSI)与免疫组织化学指标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血管内皮细胞生成因子(VEGF)及CD34的相关性. 材料与方法 (1)选取45只肝肿瘤大鼠,随机分成放疗组、酒精注射组及未治疗组,每组15只,分1天、3天、7天共3个时间点观察;(2)每组大鼠每个时间点均采集MRI动态灌注图像, 后处理得到灌注曲线及MRSI;(3)MRI检查后取标本送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PCNA,VEGF,CD34)检查;(4)将免疫组织化学结果与MRI图像对照分析. 结果 (1)放疗组PCNA染色增殖指数较未治疗组下降, VEGF染色阳性率稍减低, CD34染色阳性表达的微血管数减少及MRSI下降; 且MRSI与PCNA染色增殖指数、CD34染色阳性表达微血管数及VEGF表达阳性率呈正相关.(2)酒精注射组PCNA染色增殖指数较未治疗组下降明显,并见CD34染色阳性表达的微血管数显著减少,VEGF染色阳性率及MRSI明显减低;MRSI与PCNA、VEGF及CD34呈正相关. 结论 放疗及酒精注射治疗对大鼠肝肿瘤新生血管有抑制作用,MRI动态增强能反映肿瘤的血供情况.  相似文献   
117.
医学影像学为针灸脑效应及其机制研究提供了依据。针灸影像交叉学科研究已成为国内外中西医结合研究的热点课题。拟从针灸脑效应的影像学研究现状、面临的挑战与机遇3个方面进行概述。在脑科学计划及针灸多学科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影像学在针灸脑效应的应用研究将大有可为。特别以本期针灸影像学专栏的6篇相关论文作为具体范例,供大家学习参考。  相似文献   
118.
目的分析真菌性肺部空洞的CT特点,以期提高其诊断和鉴别诊断水平。方法病理证实的35例单发真菌性肺部空洞的CT资料,总结其肺部空洞的CT征象。并与平时收集的29例肺癌空洞对比,比较两组空洞晕征、空气半月征、分叶征、壁厚薄不均征等出现率的差异,统计学分析用2检验。结果 35例单发真菌性空洞与肺癌空洞组出现各类特殊征象分别是,晕征21例(60%,21/35)和3例(10%,3/21),空气半月征分别是13例(37%,13/35)和2例(7%,2/29),分叶征分别是3例(8%,3/35)和18例(62%,18/29),空洞壁凹凸不平分别是7例(20%,7/35)和15例(52%,15/29)。两组病例在上述这些CT征象上的出现率均有显著差异(P0.05),其中晕征和分叶征两组相差非常显著差异(P0.01)。结论单发真菌感染与单发肺癌空洞在形态学上有明显差异,鉴别诊断不难,真菌空洞的影像特点主要是晕征和空气半月征,要注意与其它感染性空洞鉴别,肺癌空洞合并感染时,要注意与真菌性空洞鉴别。  相似文献   
119.
目的 总结和报道在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子宫肌瘤时,采用动脉内夹心法注入稀释止痛剂对预防术后疼痛症状的临床疗效和经验。方法 109例子宫肌瘤行双侧子宫动脉栓塞的病例,采用PVA 明胶海绵条为栓塞材料,其中80例在PVA栓塞至子宫动脉血流基本停滞时,通过导管注入稀释的止痛剂,22例使用杜冷丁30mg(0.6ml)稀释1倍成1.2ml为止痛剂,另58例使用利多卡因40mg(2ml)加生理盐水4ml稀释成6.0ml的方法。记录栓塞治疗后患者的急性缺血反应和症状,随访6~18个月后主要症状改变和肌瘤大小变化。结果 与未经术中止痛处理的29例相比,经术中止痛处理的夹心法栓塞治疗,术后疼痛症状明显减轻,而且以术后2~3天出现轻度的下腹痛为多。术中没有发生动脉痉挛或其他不良反应,经过术后随访,所有病例症状改善,肌瘤缩小。结论 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子宫肌瘤时,使用动脉内稀释止痛剂可以显著减轻传统栓塞治疗后的疼痛症状,不影响临床疗效,是一种简单易行、效果良好的预防术后疼痛新方法,可以促进子宫肌瘤动脉栓塞治疗的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0.
【摘要】目的:采用血氧水平依赖功能磁共振成像(BOLD-fMRI)技术,探讨电针刺激双侧率谷穴(GB8)即刻脑效应。方法:招募15例健康受试者,采用针刺专用头颅线圈,针刺双侧率谷穴及非经非穴并进行fMRI扫描,采用SPM12软件进行预处理及统计学分析。采用REST软件提取激活脑区时间序列信号值,与各针感强度做相关性分析。结果:相比较非经非穴组,针刺双侧率谷穴后正激活脑区包括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左侧眶部额下回、左侧海马旁回、右侧眶部额下回及右侧海马旁回,未见负激活脑区出现(P<0.05,FWEc校正)。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时间序列信号值与酸疼、胀满及麻木针感强度呈明显正相关(P<0.05)。结论:采用针刺专用头颅线圈观察针刺双侧率谷穴后即刻脑激活情况,可以为探讨头穴的针刺即刻脑效应机制提供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