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90篇 |
免费 | 7篇 |
专业分类
儿科学 | 1篇 |
基础医学 | 2篇 |
临床医学 | 22篇 |
内科学 | 5篇 |
神经病学 | 1篇 |
特种医学 | 107篇 |
外科学 | 6篇 |
综合类 | 32篇 |
预防医学 | 7篇 |
中国医学 | 10篇 |
肿瘤学 | 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篇 |
2023年 | 4篇 |
2022年 | 10篇 |
2021年 | 14篇 |
2020年 | 9篇 |
2019年 | 7篇 |
2018年 | 4篇 |
2015年 | 3篇 |
2014年 | 3篇 |
2013年 | 6篇 |
2012年 | 14篇 |
2011年 | 13篇 |
2010年 | 16篇 |
2009年 | 11篇 |
2008年 | 7篇 |
2007年 | 8篇 |
2006年 | 8篇 |
2005年 | 6篇 |
2004年 | 7篇 |
2003年 | 6篇 |
2002年 | 6篇 |
2001年 | 5篇 |
2000年 | 6篇 |
1999年 | 7篇 |
1998年 | 2篇 |
1997年 | 1篇 |
1996年 | 1篇 |
1995年 | 4篇 |
1994年 | 1篇 |
1993年 | 2篇 |
1992年 | 1篇 |
1991年 | 3篇 |
1990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 毫秒
101.
目的 探讨电针对小鼠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炎性反应及TLR4信号通路的影响,为电针治疗脑缺血的炎性反应提供更为深入的理论依据.方法 将C57 BL/6 N小鼠按体重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及电针组,每组24只.除假手术组外,模型组及电针组小鼠均行右侧大脑中动脉闭塞术,并在30 min后拔除线栓实现再灌注.电针组小鼠手术清醒... 相似文献
102.
目的 利用功能磁共振成像(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f MRI)技术及头针专用头颅线圈(Acupuncture Head Coil 12,AHC12)阐述真假电针刺激百会(GV20)、神庭(GV24)所引起的特异性脑功能变化。方法 招募无认知障碍受试者70名,采用3.0T磁共振扫描仪、ACH12,获取电针刺激GV20与GV24针灸前后静息态f MRI图像及电针刺激同时的任务态f MRI图像,比较真假电针刺激头穴的脑功能差异变化。结果 真假针刺2组受试者针感量表评分中,酸感、痛感、沉感具有统计学意义;假针刺激组在干预前后脑功能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真针刺组表现为电针刺激后两侧楔前叶、左侧楔叶、右侧距状裂周围皮层脑区ALFF值增高、左侧岛盖部额下回、左侧额下回三角部Re Ho值增高;真针刺组在任务态时,左侧额中回脑区正激活。结论 AHC12及特制磁共振兼容电针刺激仪实现头部穴位电针刺激下的即刻f MRI成像,为穴位特性研究提供了可视化的影像方法,真针刺激神庭与百会后负责认知、记忆、情绪的脑区活动增加。 相似文献
103.
儿童颈部淋巴管瘤的CT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颈部淋巴管瘤的CT表现及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搜集经病理证实的颈部淋巴管瘤13例,CT扫描11例,平片2例.回顾分析其CT表现,并与手术病理结果对照.结果:根据颈部淋巴管瘤发生的部位将其分为3组,即肿块位于外三角区7例,颈后三角区5例,颈前区1例.最常见CT表现为边缘光整的囊性肿块,内有分隔,壁与分隔可强化.结论:颈部淋巴管瘤的CT表现多种多样,主要依赖于其生长部位及内容物的成分.CT对大多数病例定位定性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04.
子宫肌瘤的MRI表现及其临床价值的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分析子宫肌瘤的MRI表现特点,评价MRI对该病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子宫平滑肌瘤患者的MRI资料,仔细观察壁间型、黏膜下型与浆膜下型肌瘤在TiWI,T2WI,STIR及增强后T1WI上的表现,并分别统计各型的例数,作行X列表的卡方检验.结果MRI对该病诊断的敏感性为100%,诊断符合率为90%;所有病灶T1WI均为等低信号,临近结合带无明显变化;子宫形态变化、病灶周边及内膜的改变与肌瘤的生长部位有关,经检验,差别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各型在T2WI上信号的差别无统计意义(P>0.05);T2WI及STIR图像对病灶的显示最清晰.结论选择合适的MRI检查序列与方法可以准确地将肌瘤的位置、大小及与周围的关系显示清楚,并能对病灶内部发生的病理改变作出一定的判断,对指导临床制定治疗方案、随访观察肿瘤的变化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05.
106.
107.
目的:建立大鼠肝肿瘤细胞凋亡模型并研究其磁共振成像表现.方法:选取45只肝肿瘤大鼠,随机分成放疗组,酒精注射组及对照组,每组15只,分1d、3d、7d共3个时间点观察;每组大鼠每个时间点均采集磁共振MRI、DWI、~1H-MRS图像,分析磁共振图像,并测量ADC值及~1H-MRS各代谢物波峰下面积,进行统计学处理;磁共振检查后取标本送病理学(HE,TUNEL,PCNA)及电镜检查;将病理学检查结果与磁共振图像对照分析.结果:①病理学检查结果证实放疗组肝肿瘤细胞发生凋亡;酒精注射组肝肿瘤细胞以发生坏死为主;②放疗组同未治疗组比较肿瘤体积减小,T_1 WI信号等低,T_2 WI信号稍减低,DWI信号下降,呈等高信号,内见条片状等低信号区,ADC值增加,Lip、Cho、Lae、Glx峰下降,Cr峰变化不大;③酒精治疗组体积缩小,病灶中央信号强度明显减低,旱条片状,T_1 WI等低信号,T_2 WI低信号;DWI信号不均匀片状减低,ADC值介于正常组织与残留肿瘤组织之间;Lip、Cho、Lac、Glx、Cr各峰明显下降.结论:大鼠肝肿瘤放疗可诱导细胞凋亡,凋亡后磁共振检查有特异性表现.特别是T_2WI、DWI、~1H-MRS,活体检测肿瘤细胞凋亡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08.
超快速增强三维磁共振血管成像的现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詹松华 《国外医学:临床放射学分册》2000,23(2):75-79
超快速增强三维磁共振血管成像技术的关键为要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三维容积数据采集,同时要求对比剂注射总量和速度控制与成像序列的技术条件密切配合,从而保证在动脉或静脉的对比剂浓度处于高峰期时实现一次屏气成像。可广泛应用于主动脉、肺动脉、颈部血管、下肢血管的解剖形态显示和病变诊断。随磁共振技术的发展,该技术的临床应用价值不断提高,有逐渐取代有创性导管法血管造影的趋势。 相似文献
109.
双侧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子宫肌瘤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本文介绍了经导管双侧子宫动脉栓塞术的临床病理基础、DSA造影和栓塞治疗的技术要点、临床处理以及介入操作经验,指出经导管动脉栓塞术治疗子宫肌瘤是一种有效、安全和较为成熟的治疗手段,具有操作简便、创伤很小、疗效较好、恢复快的优点,对一些不宜或不愿手术的患者特别有用。 相似文献
110.
目的:探讨用磁共振新技术活体检测肝细胞凋亡和坏死的可能性。方法:①体重为0.25~0.3kg的SD大鼠90只随机分成A、B、C三组,每组30只,分别行右肝门静脉结扎(A组)、右肝门静脉及肝动脉双结扎(B组)及假手术(C组),术后3h、1天、3天、7天、14天作为5个时间点,各观察6只。②每组大鼠进行磁共振成像(MRI)、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1H磁共振波谱(1H-MRS)及磁共振灌注成像(PWI)检查。③取肝脏标本行病理学及电镜检查。④将磁共振检查结果同病理学及电镜对照分析。结果:①A组病理学及电镜检查证实肝细胞发生凋亡;B组肝组织发生凝固性坏死。②A组T1WI信号增高,T2WI信号刚开始略减低,后呈小片状增高;DWI呈小片状高信号,表观扩散系数(ADC)图则相反;MRS表现为胆碱(Choline,Cho)、肌酸(Creatine,Cr)、谷氨酸(Glutamate,Glx)峰稍下降,乳酸(Lactate,Lac)峰、脂质(Lipid,Lip)峰增加;PWI灌注曲线下降;③B组T1WI信号减低,T2WI信号增高;DWI呈高信号;Cho峰下降明显,Cr、Glx峰下降,Lac峰明显升高,Lip峰略增高;PWI曲线低平。结论:右肝血供不同程度阻断后肝细胞分别发生凋亡和坏死;磁共振检查(DWI、MRS、PWI)具有特征性表现,可活体检测细胞凋亡和坏死的存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