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5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1篇
内科学   6篇
外科学   80篇
综合类   15篇
肿瘤学   1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4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 毫秒
1.
脾脏恶性肿瘤194例分析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詹世林 《普外临床》1997,12(3):183-184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一种简单有效治疗晚期恶性胆道梗阻的胆道内引流方法。方法  5 8例晚期恶性胆道梗阻患者 ,分为 2组 :( 1)带药泵旁路置管内引流组 (旁路内引流组 ) ,2 5例。置硅胶管于胆道梗阻上端及空肠内 ,行胆道旁路搭桥 ,并附加化疗药泵于硅胶管中 ,行定期冲洗胆道。 ( 2 )对照组 ,3 3例。仅行胆肠内引流。结果 两组有效退黄率差异无显著性 ,但随访期间旁路内引流组黄疸再出现率 ( 9.5 2 % )及胆道感染率 ( 2 0 .83 % )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分别为 3 2 .14 %和 5 1.61% ,均P <0 .0 5 )。结论 带药泵的硅胶管胆道旁路搭桥内引流术方法简单 ,疗效满意 ,是一种较为有效的治疗恶性胆道梗阻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胆道出血的介入诊断与治疗(附3例报告)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 探讨介入在诊断与治疗胆道大出血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对 2例肝外伤手术后及 1例胆道结石手术后多次胆道大出血病人采用Seldinger技术行肠系膜上动脉及肝动脉插管DSA检查 ,显示胆道出血血管的部位、出血分布、假性动脉瘤及动静脉瘘形成情况 ,然后用微导管插管至出血血管分支 ,应用NBCA、PVA颗粒、明胶海绵及弹簧钢圈选择性栓塞。 结果  2例为弥漫性出血 ,1例为局限性出血 ,2例有假性动脉瘤形成 ,1例有肝动脉 -门静脉瘘形成。栓塞后造影显示出血血管成功栓塞 ,出血症状迅速停止。 结论 介入是胆道大出血诊断与治疗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4.
病人,女,68岁.因右侧腰背部隐痛7 d入院.无肝炎病史.体检肝右肋下3 cm,质中等,表面尚光滑,无明显压痛.腹壁静脉无曲张.脾不大.乙肝5项(-) .肝功能正常.AFP <20 μg/L,CEA 10.97 μg/L,β-HCG >3.1 μg/L(正常<3.1 μg/L).B超:肝右叶下缘10.8 cm×7.9 cm不均质低回声,可见部分包膜,血流丰富,考虑为肝癌.CT:肝右叶下段10.8 cm×8.5 cm卵圆形低密度影,边清,增强后动脉期病灶边缘呈结节状强化.延迟5 min扫描,病灶呈均匀等密度强化.考虑肝血管瘤.手术探查:肝无硬化表现.肝Ⅴ、Ⅵ段悬垂性肿瘤,10 cm×10 cm×8 cm大小,质软,血管瘤样,边不清.行肝肿瘤切除及胆囊切除.术后顺利恢复出院.病检结果:成人型肝母细胞瘤.免疫组化:AFP(+),HCG(-),AAT(-),CK(±),EMA(±).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中隐匿性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下称隐匿性穿孔)的误诊原因及处理。方法回顾性分析1994年1月-2005年11月我院13例LC术中发现隐匿性穿孔的临床资料。结果13例均在术中确诊,术前全部误(漏)诊。3例十二指肠球部前壁穿孔(穿孔大小0.4—0.5cm),在腹腔镜下修补;5例十二指肠穿孔(大小0.5—1cm)和5例胃穿孔(大小0.6—1cm)因粘连较重难以分离或穿孔大操作困难,中转开腹穿孔修补。无手术并发症。12例随访6—36个月,平均27个月,症状消失,胃镜检查溃疡愈合,无再发穿孔。结论对隐匿性穿孔的认识不够是误诊的主要原因,术前胃镜检查可避免误诊。炎症轻、穿孔小者可腹腔镜下行穿孔修补、腹腔引流,但多数须中转开腹处理。术后规则的内科治疗可治愈溃疡。  相似文献   
6.
腹腔镜肝右后叶囊肿开窗引流术35例报告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探讨肝右后叶肝囊肿的腹腔镜处理方法。方法:1998年1月~2005年12月对35例有症状的肝右后叶囊肿(21例主要位于Ⅵ段,14例主要位于第Ⅶ段)采用四孔法行囊肿开窗引流术。囊肿位于肝右后叶上段者采用肝上入路,胆囊牵引钳或三叶钳推压肝脏使其向前向下,暴露肝后囊肿,囊肿开窗,修剪带蒂大网膜放入囊肿。囊肿位于肝右后叶下段者采用肝下入路,超声刀切开肝结肠韧带,右三角韧带及肝肾间疏松组织,胆囊牵引钳抬起肝脏,囊肿开窗,大网膜放入囊腔引流。结果:35例肝右后叶肝囊肿均在腹腔镜下完成肝囊肿开窗引流术,无中转开腹手术。15例采用肝上入路,20例采用肝下入路。手术时间30~95min,平均46min。无手术并发症。35例病理检查结果均为先天性肝囊肿。术后症状均消失。术后住院2~5d,平均3.8d。35例随访6~36个月,平均34个月,33例无复发,2例(为肝上入路病例)囊肿未完全消失,但较术前明显缩小,无明显症状,观察半年未见增大。结论:肝下及肝上入路囊肿开窗引流是腹腔镜下处理肝右叶肝囊肿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
病人,男,36岁。因被人拳击腹部受伤伴上腹部疼痛半月余入院。上腹部疼痛呈持续性隐痛,无规律,不能自行缓解。无发热及黄疽。10年前因胆结石在当地医院行胆囊切除、胆总管空肠吻合手术。术后未定期复查,亦未出现腹痛、发热及黄疸等胆管炎症状。体检:体温36.5℃,皮肤、巩膜无黄疸。右上腹有一10cm纵行切口瘢痕,腹无压  相似文献   
8.
心脏死亡器官捐献获取流程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并进一步探讨心脏死亡器官捐献(DCD)获取流程的初步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7月至2012年1月期间广州军区总医院28例DCD者的临床资料、供体入选标准及器官获取流程。结果 28例DCD供体均成功实施了器官捐献,其中MaastrichtⅢ类3例(10.7%),MaastrichtⅣ类1例(3.6%),脑-心双死亡捐献(DBCD)供体24例(85.7%)。3例MaastrichtⅢ类供体实施了标准DCD器官获取流程(简称DCD流程),1例MaastrichtⅣ类供体采用DBCD器官获取流程(简称DBCD流程)非体外膜肺氧合(ECMO)模式,24例DBCD采用了DBCD流程ECMO模式。供体器官热缺血时间:DBCD为0 min,MaastrichtⅣ类为18 min,MaastrichtⅢ类平均25 min(22~28 min)。本组共获取了28个肝脏、40个肾脏、2个心脏,分别成功用于肝移植、肾移植和心脏移植。结论我国DCD器官获取可分为DCD流程和DBCD流程,后者又分为ECMO模式和非ECMO模式。ECMO模式可避免器官热缺血损伤且没有伦理学争议,对我国公民DCD器官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总结体外膜肺氧合(ECMO)保护心死亡供肝的初步经验.方法 回顾分析2009年7月至2011年5月期间广州军区总医院肝移植中心施行的17例心死亡肝移植供者临床资料,了解供者原发病和有关指标、供者捐献与获取流程、ECMO使用方法.结果 17例供者均先诊断脑死亡然后等待心脏停跳,属于脑心双死亡供者(DBCD).在心死亡过程全部应用了ECMO,ECMO时间51~380(平均187)min.所有供者均成功获取了供肝并用于受者.受者全组无手术死亡.术后肝功能恢复满意,未发生原发性移植肝无功能并发症.术后1个月内因肺部感染死亡1例,其余16例顺利康复出院并随访至今,随访最长时间为29个月.结论 DBCD是我国公民心死亡供体的特殊类型.ECMO可以控制DBCD热缺血损伤且没有伦理学争议,对我国公民心死亡器官捐献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腹腔镜处理腹腔巨大囊肿及术后下身水肿的方法. 方法 5例腹腔巨大囊肿先行囊肿抽液(1 500~2 000 ml,平均1 800 ml)减压,2例巨大肝囊肿采用经皮穿刺抽液,3例下腹腔囊肿在脐缘小切口直视下抽液,使腹腔空间增大后行腹腔镜下囊肿切除(3例)或开窗引流(2例).对术后出现的下身水肿口服(2例)或静脉注射(3例)利尿剂. 结果 4例术后症状完全消失,1例多囊肝症状明显改善.随访3个月~1年,症状无复发.下身水肿均在5~7 d内基本消失. 结论先行囊肿抽液减压及术后应用小剂量利尿剂可使腹腔巨大囊肿能在腹腔镜下顺利处理并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