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84篇 |
免费 | 12篇 |
国内免费 | 17篇 |
专业分类
基础医学 | 2篇 |
临床医学 | 27篇 |
内科学 | 10篇 |
皮肤病学 | 7篇 |
特种医学 | 10篇 |
外科学 | 21篇 |
综合类 | 90篇 |
预防医学 | 2篇 |
药学 | 20篇 |
中国医学 | 2篇 |
肿瘤学 | 22篇 |
出版年
2023年 | 2篇 |
2022年 | 3篇 |
2020年 | 3篇 |
2019年 | 7篇 |
2018年 | 1篇 |
2017年 | 2篇 |
2016年 | 2篇 |
2015年 | 5篇 |
2014年 | 10篇 |
2013年 | 3篇 |
2012年 | 12篇 |
2011年 | 25篇 |
2010年 | 7篇 |
2009年 | 9篇 |
2008年 | 13篇 |
2007年 | 13篇 |
2006年 | 10篇 |
2005年 | 12篇 |
2004年 | 14篇 |
2003年 | 10篇 |
2002年 | 7篇 |
2001年 | 6篇 |
2000年 | 2篇 |
1999年 | 7篇 |
1998年 | 11篇 |
1997年 | 3篇 |
1996年 | 1篇 |
1994年 | 2篇 |
1992年 | 3篇 |
1991年 | 4篇 |
1990年 | 1篇 |
1988年 | 1篇 |
1987年 | 1篇 |
1985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目的:设计和构建Skp2特异性的siRNA真核表达载体,观察Skp2siRNA重组体对人大肠癌HCT116细胞株生物学特性的影响.方法:人工合成Skp2基因干扰序列并定向插入到RNAi真核表达载体pRNAT-U6.1/Neo,通过测序鉴定.用脂质体介导的基因转染方法转入HCT116细胞,经G418筛选出稳定转染的细胞系,半定量RT-PCR方法检测靶基因的表达.流式细胞技术分析细胞周期分布,MTT比色法检测细胞的生长抑制率.结果:测序表明Skp2干扰序列完全正确.RTPCR结果显示2条Skp2siRNA真核表达质粒均能有效抑制核干细胞因子mRNA的转录表达( P<0.05).MTT比色法检测显示,与阴性对照组及未转染组细胞比较,干扰组细胞增殖率明显下降(29.21%±1.40%,30.10%±1.50% vs49.05%±4.50%,53.03%±4.92%,均P<0.05).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显示转染后G0/G1期细胞数占生长周期细胞数的比例增多,即表现为G1期阻滞,S期细胞的比例降低.结论:成功构建了S k p 2 干扰真核表达载体,siRNA重组体能有效抑制人大肠癌细胞Skp2mRNA表达,细胞增殖能力减弱,为大肠癌基因治疗的可行性提供了有力的证据. 相似文献
72.
目的研究热休克蛋白27(HSP27)与前列腺癌恶性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检测75例前列腺癌和30例前列腺增生组织中HSP27的表达,分析HSP27表达与前列腺癌的Gleason评分(分化程度)、转移、临床分期和前列腺癌患者血清中PSA水平之间的关系;Western blot检测HSP27在不同转移潜能前列腺癌细胞中的表达水平;siRNA降低前列腺癌细胞中HSP27的表达,Transwell检测HSP27表达下调后前列腺癌细胞侵袭转移能力的变化。结果30例良性前列腺增生组织中HSP27阳性表达率为23.3%,75例前列腺癌组织中HSP27阳性表达率为65.3%,两者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Gleason分数分别为2~4分、5~7分和8~10分的三组不同分化程度的前列腺癌组织中,HSP27表达阳性率分别为40.0%、68.8%和94.4%,三者之间HSP27表达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血清PSA水平分别为<10 ng/mL、10~20 ng/mL和>20 ng/mL的三组前列腺癌患者中,HSP27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5.0%、59.5%和92.3%,三个不同PSA水平的组别之间HSP27阳性表达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HSP27表达水平与前列腺癌TNM分期有关 (P<0.05);与低转移潜能前列腺癌细胞系LNCaP相比,在高转移潜能前列腺癌细胞系C4-2B中HSP27表达水平明显上调,两者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Transwell侵袭实验显示,下调HSP27表达能低前列腺癌细胞的体外侵袭能力(P<0.05)。结论HSP27表达与前列腺癌的Gleason评分、转移、临床分期和血清中PSA水平相关,HSP27可作为判断前列腺癌恶性程度和靶向治疗的分子标记物。 相似文献
73.
目的探讨窄谱中波紫外线(NB-UVB)联合他扎罗汀凝胶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寻常型银屑病患者240例分成3组,A组予NB-UVB隔日1次照射,并每晚外用他扎罗汀凝胶;B组每晚外用他扎罗汀凝胶;C组单纯予NB-UVB隔日照射,疗程共8周。结果3组患者治疗后有效率分别为82.9%、62.8%、73.3%。各组疗前与疗后的PASI评分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联合疗法效果最好,单独NB-UVB照射次之,单纯外用他扎罗汀凝胶也有一定疗效,各组治疗后有效率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于治疗过程中仅出现轻微红斑瘙痒,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NB-UVB联合他扎罗汀凝胶治疗寻常型银屑病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74.
乙醛对大鼠HSC增殖以及胶原基因表达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研究乙醛对新分离的肝星状细胞(hepatic stelalate,cell,HSC)增殖、表达α1(Ⅰ)型胶原mRNA、IkB和NF-kB的影响,以探讨酒清性肝纤维化发病机理。方法:用链霉蛋白酶、胶原酶以及密度梯度分离培养大鼠肝星状细胞。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比色法、原位杂交法、免疫细胞化学法、凝胶电泳迁移率法(EMSA)分别检测肝星状细胞的增殖、胶原合成、IkBα以及NF-kB的表达。结果:(1)成功分离出大鼠肝星状细胞。(2)乙模型刺激新分离培养的肝星状细胞后细胞明显增殖;乙醛刺激传一代肝星关细胞后,α1(Ⅰ)型胶原mRNA表达显著增加;IkBα表达明显下降;乙醛作用肝星状细胞后30min,NF-kB的表达即有增加,到120min时达最高值。结论:乙醛可以使静止的肝星状细胞活化,表现为增殖、α1(Ⅰ)型胶原mRNA合成、IkBα表达下降、NF-kB活性增加。 相似文献
75.
76.
77.
红景天甙对人肝癌细胞c-myc表达的逆转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研究红景天甙对人肝癌细胞系SMMC-7721的c-myc表达的逆转作用。方法:通过不同剂量红景天甙处理体外培养的SMMC-7721细胞株,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细胞c-myc表达。结果:不同终浓度(0.5mg/ml、1.0mg/ml、1.5mg/ml)的红景天甙均能抑制SMMC-7721细胞C-myc表达,抑制率分别为8.8%、21.6%和39.8%(P<0.01)。其抑制作用呈剂量效应正相关。结论:红景天甙可抑制SMMC-7721细胞内c-myc的表达,提示其在体外诱导肝癌细胞分化的可能。 相似文献
78.
目的 构建舒肝宁注射液活性成分-作用靶点和蛋白相互作用网络,探讨舒肝宁注射液抗炎保肝作用机制。方法通过TCMSP数据库获取舒肝宁注射液中茵陈、栀子、黄芩、板蓝根和灵芝的主要活性成分;利用GeneCard和OMIM数据库筛选舒肝宁注射液活性成分对应靶点中与肝炎相关靶点;采用Cytoscape构建活性成分-作用靶点网络;应用String数据库和Cytoscape软件绘制蛋白相互作用网络;通过DAVID数据库对靶点进行GO及KEGG通路分析。结果 筛选得到舒肝宁注射液活性成分20个,共83个作用靶点。GO分析表明,舒肝宁注射液主要影响细胞过程和生物过程的调控,以及对化学刺激和应激的反应等作用。KEGG通路分析显示,舒肝宁注射液抗炎保肝作用的靶点主要涉及TNF、IL-17、MAPK等信号通路。结论 舒肝宁注射液的抗炎保肝作用具有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的特点,可能通过调节TNF、IL-17、MAPK等通路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79.
目的寻找在膀胱癌中是否存在血管生成拟态(VM),探讨VM的生物学意义。方法对85例膀胱移行细胞癌存档石蜡标本采用过碘酸雪夫氏反应(periodic acid schiff,PAS)和CD31双重染色,寻找血管生成拟态,分析VM存在的临床意义。结果在85例膀胱癌组织中有8例存在血管生成拟态,这些管道呈现PAS阳性、CD31阴性,其中2例为中分化膀胱癌,6例为低分化膀胱癌,包括T2期1例,T3期4例,T4期3例。8例中有6例出现淋巴结转移。VM存在与否与膀胱癌的病理分级、临床分期和淋巴结转移均有相关性(P<0.05)。结论中低分化膀胱癌中存在血管生成拟态,VM可作为判定膀胱癌恶性程度的一个指标和膀胱癌治疗的新靶向。 相似文献
80.
目的 观察盐酸美沙酮片治疗重度或难治性癌性疼痛的镇痛效果和与吗啡片的等效剂量(剂量转换比),以及不良反应。方法 对伴有重度或难治性癌痛的晚期癌症患者予吗啡即释片滴定,疼痛强度NRS≤3分后转换为盐酸美沙酮片口服止痛。结果305例重度或难治性癌痛患者接受盐酸美沙酮片2周治疗后有效率为88.85%(其中骨转移痛、肿瘤侵犯或压迫神经的疼痛、难治性疼痛有效率分别为89.89%、86.08%、84.62%)。 305例患者第2周末的日平均使用盐酸美沙酮片剂量为(24.56±23.69)mg,其中94.43%患者仅需分2次给药即可。172例成功剂量转换患者稳态的日使用吗啡即释片剂量为(52.08±40.77)mg,转换为盐酸美沙酮片第2周末的日使用剂量平均为(18.36±10.60)mg,转换比约为3∶1。与药物相关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在1%以下的有尿潴留、疲乏、幻觉、尿频、瘙痒等,发生率1%~3%的有嗜睡、恶心、呕吐、冷汗,头晕发生率为8.06%,便秘发生率为18.06%,未发生与美沙酮相关的严重不良事件,未发现与美沙酮相关的肝、肾功能异常和心电图变化。结论 盐酸美沙酮片对于重度或难治性癌性疼痛有效且日使用剂量明显低于吗啡,与吗啡的转换比略高于NCCN指南推荐,不良反应及其发生率与吗啡相似。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