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篇
  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8篇
特种医学   13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8篇
药学   17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指(趾)甲下血管球瘤的显微外科治疗   总被引:15,自引:10,他引:5  
目的 报道指(趾)甲下血管球瘤的特征和应用显微外科技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应用显微外科技术切除指(趾)甲下血管球瘤8例。结果 8例肿瘤均通过显微外科手术全切除,术后经长期随访(平均1年6个月)无复发,患指(趾)疼痛症状消失,指(趾)甲完整光滑、外形完好。结论 应用显微外科技术早期手术彻底切除指(趾)甲下血管球瘤。术中注意保护正常的甲床,是消除疼痛、避免复发及保持指(趾)甲良好外形的关键。  相似文献   
52.
目的 研究多层CT灌注与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介导肝癌血管生成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方法 手术、病理证实的34例肝癌、11例肝血管瘤行多层CT灌注成像,获取参数.免疫组化SP法检测34例肝癌、11例肝血管瘤及周围正常肝中缺氧诱导因子-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CD34单克隆抗体标记微血管密度,将两者对比研究.结果 肝癌的肝动脉灌注量(HAP)、肝动脉灌注指数(HAI)均高于肝血管瘤及周围正常肝(P<0.01).肝癌缺氧诱导因子-1α与VEGF及CD34的表达呈正相关(P<0.01).肝癌HAP和HPI与HIF-1α、VEGF及CD34的表达呈正相关(P<0.05).肝癌的Edmondson-Steiner组织学分级从Ⅰ级、Ⅱ~Ⅲ级、Ⅳ级间HAP、HAI、MVD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多层CT灌注在一定程度上反映HIF-1α介导的缺氧条件下的肝癌血管生成.  相似文献   
53.
肝癌HIF-1α表达与多排CT血供分型的相关性研究与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肝癌多排CT血供分型与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表达水平的相关性。材料和方法:对34例手术病理证实的肝癌术前行多排螺旋CT双期扫描观察血供分型,免疫组化SP法检测肝癌Edmondson—Steiner分级对应的HIF—1α和VEGF表达水平,将两者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肝动脉供血型中HIF—1α表达强阳性和阳性最高,其次为肝动脉和门静脉双重供血型者。门静脉供血型和少血供型表达水平最低(P〈0.001)。随Edmondson-Steiner分级增高,HIF-1α表达增高(P〈0.05)。结论:多排CT双期扫描能够反映肝癌血供分型和血管生成,一定程度上推测HIF—1α表达水平和组织学分级,有利于包括抗血管生成治疗肿瘤方案的选择及预后评估。  相似文献   
54.
血管球瘤是手部和足部常见的肿瘤之一,临床上误诊率极高,近10年来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及显微外科技术的广泛临床应用,血管球瘤的患者多能得到早期诊断和彻底根治。1996-12~2001-06我院应用显微外科技术手术切除指(趾)甲下血管球瘤7例,获得疗效,现结合文献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7例病人,男2例,女5例。年龄14~46岁,平均37岁。其中发生在示指甲下者2例,环指甲下者2例,拇指甲下者1例,拇趾甲下者1例,小趾甲下者1例。病程5个月至2年,均为单发,切除肿瘤呈圆形或椭圆形,颜色紫蓝,富有弹性,有完整包膜,…  相似文献   
55.
56.
应用显微外科技术治疗周围神经纤维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报道周围神经纤维瘤显微外科技术治疗的效果。方法 应用显微外科技术手术切除周围神经纤维瘤11例,其中尺神经纤维瘤3例,正中神经纤维瘤3例,胫神经纤维瘤2例,坐骨神经纤维瘤1例,腓总神经纤维瘤1例,马尾神经纤维瘤1例。结果 11例肿瘤均通过显微外科手术全切除,术后经长期随访(平均2年5个月)无1 复发,受累神经支配区的功能均得到最大限度的恢复。结论 应用显微外科技术早期手术,术中注意保护神经干的分支和血运及合理地选择术式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57.
手部屈指肌腱断裂是一种常见的损伤,传统的修复方法是粗针粗浅吻合,术后石膏托外固定三周,结果重连的肌腱粘连,往往需要再次行肌腱松解术。根据肌腱愈合机制的研究进展,我们于1993年10月~1997年8月期间采取显微技术吻合及用自制简易功能活动架进行控制性早期功能锻炼的方法治疗28例40指手部屈指肌腱断裂,临床效果满意。1 手术及早期功能锻炼方法1.1 手术方法无菌、无创操作技术下找到损  相似文献   
58.
64层螺旋CT显示冠状静脉系统形态学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的同时显示心脏静脉系统解剖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行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无冠状动脉病变、心电图及超声心动图检查均正常的患者70例,男39例,女31例,行舒张中末期二维、三维图像重建,观察冠状静脉窦(CS)及其属支的显示情况,评价各测值与性别的关系。结果70例患者CS及其属支均获得较高质量图像。CS呈管状50例(71.4%),喇叭状20例(28.6%)。所测得CS及其属支的形态学参数均与性别无关。心脏最大横径、心胸比与CS口上下径、前后径及平均径均无相关性。结论64层螺旋CT可评价CS及其属支的形态学特征,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