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4篇
  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2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29篇
综合类   32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3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目的:观察丹参川芎嗪配合颈椎微调手法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及对椎动脉流速及血液流变学影响。方法:将90例颈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盐酸氟桂嗪胶囊口服治疗,治疗组采用丹参川芎嗪注射液静脉滴注配合颈椎微调手法治疗,观察治疗前及治疗2周后椎动脉的血流速度、血液流变学的变化和临床疗效。结果:治疗2周后,对照组痊愈10例,显效12例,有效16例,无效7例,有效率为83.33%,治疗组痊愈18例,显效18例,有效7例,无效2例,有效率为96.67%,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液动力学与流变学较治疗前均明显改善(P0.01或P0.05),但治疗组改善更明显(P0.01或P0.05)。结论:丹参川芎嗪配合颈椎微调手法治疗颈性眩晕临床疗效显著,可以改善颈性眩晕患者的血液动力学与血液流变学。  相似文献   
82.
目的:观察穴位软组织松解埋线联合脊柱微调手法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6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80例。对照组给予尼莫地平片联合西比灵胶囊治疗,治疗组采用穴位软组织松解与皮下埋线联合脊柱微调手法治疗。观察左侧椎动脉(LVA)、右侧椎动脉(RVA)与基底动脉(BA)的血流速度,及临床疗效与复发率。结果:治疗后临床疗效愈显率治疗组为82.5%,对照组为56.3%,2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后2组LVA、RVA与BA的平均血流速度值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差异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P〈0.01);治疗组改善较对照组明显,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O.01)。半年后随访,复发率治疗组为12.1%,对照组为37.8%,2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穴位软组织松解埋线联合脊柱微调手法治疗颈性眩晕,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眩晕症状与脑部供血情况,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83.
热敏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观察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目的:对比传统艾灸法与热敏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差异.方法: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热敏灸组和传统艾灸组,每组60例.热敏灸组在腰背部及下肢热敏化高发区寻找热敏穴,实施灸疗,每日1次;传统艾灸组温和灸夹脊穴、次醪、秩边、环跳、委中、阳陵泉、昆仑,每日1次.两组疗程均为7天,疗程结束及半年后随访观察其疗效及复发率.结果:经治1疗程后,热敏灸组愈显率为65.0%,优于传统艾灸组的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效以上患者半年后随访,热敏灸组愈显率为62.3%、复发率为26.4%,传统艾灸组分别为34.2%、46.3%,热敏灸组疗效优于传统艾灸组且复发率低于传统艾灸组(均P<0.05).结论:热敏灸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疗法,其疗效稳定、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84.
85.
笔者于2019-01诊治1例胫骨中段骨折并前方软组织广泛损伤,行后内侧入路钢板螺钉内固定手术治疗,报道如下。1病例报道患者,男,28岁,因"车祸导致左小腿肿痛、畸形、活动受限3 h"入院。专科查体:左小腿肿胀、畸形,前侧、外侧皮肤广泛挫伤,少量渗血,局部压痛明显,可触及骨擦感,膝关节、踝关节因疼痛活动受限,左下肢末梢血运、皮肤感觉可。  相似文献   
86.
热砖配合祛风活络精烫疗法治疗项背肌筋膜炎65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6年8月~2007年3月在我院就诊的筋膜炎患者65例,均符合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男41例,女24例;年龄21~74岁,平均47.1岁;病程5个月~17年,平均7.2年;表现为颈背肩疼痛,颈项背部的肌肉起止点处压痛,可触及疼痛性筋膜条索或结节,上肢活动受限.  相似文献   
87.
背景:经皮椎体强化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时,强化椎内骨水泥弥散类型主要为中部分离、中部融合、前部分离和不均匀分离4种,目前尚无研究对比这4种骨水泥弥散类型对强化椎体生物力学特性的影响。目的:运用三维有限元法分析骨水泥弥散类型对强化椎体生物力学特性的影响。方法:构建T12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三维有限元模型,然后模拟双侧椎体成形手术,其中骨水泥分中部分离、中部融合、前部分离和不均匀分离4种弥散类型,设置材料属性参数、边界条件、施加载荷(在T10上终板持续施加垂直向下260 N载荷,同时分别施加前屈、后伸、左右侧屈、左右旋转10 N·m力矩),分别导入LS-DYNA软件求解。结果与结论:(1)在所有加载条件下,不均匀分离模型的骨水泥应力最大;左侧屈曲时,不均匀分离模型的骨水泥最大应力比中部分离模型、中部融合模型、前部分离模型分别高出4.4,8.6,4.8倍;中部分离、前部分离、不均匀分离模型左侧屈时的骨水泥最大米塞斯应力最大,中部融合模型右侧屈时的骨水泥最大米塞斯应力最大,所有模型左右旋转时的骨水泥最大米塞斯应力最小;(2)左右旋转时,不均匀...  相似文献   
88.
[目的]探讨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s)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后邻近椎体骨折与骨水泥分布类型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行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的患者225例,将术后无新发邻椎骨折的患者183例设为A组,术后有新发邻椎骨折的患者42例设为B组,比较两组患者的骨水泥分布类型。[结果]225例患者中新发邻近椎体骨折42例,发生率为18.67%。两组患者骨水泥分布类型中轻度不均不连型、中部融合型、中部均匀不连型和前部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骨水泥明显不均不连型分布类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VP术后骨水泥分布明显不均不连是术后邻近椎体新发骨折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9.
目的:探讨推拿治疗腰椎小关节综合征的适应证和机理。方法:收集有完整病历资料的经推拿治疗的腰椎小关节综合征患者196例,按影像学表现分三种类型:Ⅰ型无阳性改变;Ⅱ型可见棘突偏歪,小关节模糊不清或增生肥大,关节间隙增宽、狭窄或不规则、半脱位,关节囊钙化;Ⅲ型可见关节“真空征”、小关节角不对称、矢状位关节及软骨下骨质改变。对其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Ⅰ型46例,优30例,良16例,随访无复发;Ⅱ型111例,优57例,良39例,可15例,随访11例复发;Ⅲ型39例,优8例,良11例,可13例,差7例,随访30例复发。结论:推拿治疗腰椎小关节综合征有良好疗效,影像学资料对适应证的选择及疗效预测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0.
目的 探讨不同代数骨髓源性巨噬细胞增殖及诱导破骨分化的规律。方法 选取8周龄C57BL/6小鼠P0~P4共5代骨髓源性巨噬细胞,随机选择镜下视野计数杂质细胞与衰老细胞;运用CCK8法检测骨髓源性巨噬细胞的增殖能力;诱导巨噬细胞破骨分化,通过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染色量化破骨细胞数量与破骨细胞面积,比较不同代数之间指标差异。 结果 P0组、P1组骨髓源性巨噬细胞的杂质较P2组、P3组、P4组更多,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6 h内,P2组骨髓源性巨噬细胞的增殖能力最强,P3组、P4组次之,P0组、P1组最差;诱导破骨分化后,P2组骨髓源性巨噬细胞诱导出破骨细胞数量最多,面积最大,P3组次之,P0组、P1组、P4组诱导出破骨细胞数量少,面积小。结论 P2组骨髓源性巨噬细胞的纯度最高,增殖速度最快,破骨分化能力最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