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3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23篇
综合类   8篇
药学   2篇
肿瘤学   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1.
临床资料 患者男性,22岁.因颈背部疼痛2个月余,加重伴左侧肢体麻木无力1个月入院.2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颈背部疼痛,夜间为甚,当地医院考虑“颈椎病”,未行特殊治疗.1个月前,上述症状加重,并伴左侧肢体麻木无力,且向左转头时症状明显,遂来我院.  相似文献   
12.
目的回顾性分析比较颈椎过伸性损伤患者行早期(小于24h)和晚期(大于24h)手术以及非手术治疗的疗效。方法自1995年1月~2005年6月间收治并获得随访的132例过伸性脊髓损伤患者中,31例行保守治疗,27例24h内行手术治疗,74例24h后行手术治疗,观察各组治疗前、后及随访时的AISA评分以及相关并发症。结果早期和晚期手术组术后随访临床疗效好于保守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早期和晚期手术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保守治疗、早期和晚期手术组肺炎的并发症的发生率分别是2/31(6.5%)、1/27(3.6%)和9/74(12.2%)。结论颈椎过伸性损伤患者手术治疗疗效好于保守治疗,晚期和早期手术对神经功能改善无明显差异,但晚期手术并发症相对增多。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以三角肌麻痹为主要临床表现的颈椎病的病因、诊断、鉴别诊断、治疗方法和预后.[方法]自2000年3月~2008年5月收治以三角肌麻痹为主要临床表现的颈椎病患者共12例,男9例,女3例;年龄41~67岁,平均53岁,病程3~22周,小于8周者5例,大于8周者7例,均采用手术治疗.对1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病人症状特点、影像学表现、疗效分析等.[结果]12例病人有11例在全麻下行颈椎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术,有1例行颈椎后路单开门椎板扩大成形术.手术后获得随访11例,有1例失访,术后随访6~20个月,平均13个月,三角肌肌力除1例无恢复外其余均有不同程度恢复.[结论]以三角肌麻痹为主要临床表现的颈椎病,尽早明确诊断,及时手术治疗是获得良好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单开门后路减压并突出髓核摘除治疗颈椎管狭窄并颈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 1999年8月至2008年8月,采用后路单开门减压并突出髓核摘除治疗19例颈椎管狭窄并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8例获得平均46个月(3-108个月)的随访,观察比较手术前后神经功能(JOA评分)的变化情况.结果 18例患者术后JOA评分(14.22±1.86)分,与术前(6.72±2.42)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神经功能平均改善77%.结论 后路单开门减压并突出髓核摘除治疗颈椎管狭窄并颈椎间盘突出症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5.
利用Mimics和Freeform建立下颈椎三维非线性有限元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具有详细解剖结构的下颈椎三维非线性有限元模型并验证其有效性。方法对健康成年男性志愿者进行CT扫描,获得C4-7,节段的断层图片,将数据保存为Dicom格式,导入Mimics9.1软件进行三维几何模型重建,形成三维图像,利用Freeform软件进行模型修改和表面划分,以IGES格式转入有限元软件Ansys9.0完成有限元模型建模。下颈椎韧带以非线性的弹性元素建模,韧带的起止点及横截面积根据文献确定,关节突关节定义为有摩擦系数、表面滑动接触关系。在C4施加40N的预载荷,在1.8N·m的力矩作用下使模型产生前屈、后伸、侧屈、旋转运动,将实验结果与Moroney等实验结果对比进行验证。结果建立了具有详细解剖结构的下颈椎三维非线性有限元模型。整个模型共有145570个节点,96645个单元,模型在各种工况下的平均刚度与Moroney等的结果基本吻合。结论利用Mimics和Freeform建立的下颈椎模型在一定条件下是有效的,可以进行临床和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16.
胃癌腹主动脉周围淋巴结清扫韩方海,西永明,吴凌云胃癌根治手术的原则就是将胃癌原发病灶连同部分胃组织及相应区域淋巴结全部切除,因其区域淋巴结清扫范围不同而分为R0,R1,R2,R3,R4,对进展期胃癌一般是癌病灶切除伴随R2清扫,选择性地R3清扫为原则...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特立帕肽治疗绝经后重度骨质疏松症6个月后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观察骨密度和骨代谢标志物的变化。方法选取2016年10月-2017年9月于青岛市3家医院治疗的218例绝经后重度骨质疏松症患者,预计疗程13个月。截止到2017年9月共有160例患者完成了6个月的治疗并接受随访。治疗前和治疗后3、6个月测定Ⅰ型前胶原氨基端前肽(procollagen type 1 N-terminal propeptide,P1NP)和Ⅰ型胶原C端肽β降解产物(β-C-terminal telopeptide of type 1 collagen,β-CTX);治疗前和治疗6个月行双能X线吸收检测法(dual energy X ray absorptiometery,DXA)骨密度检查,并监测患者的不良事件。结果与基线(21. 04±9. 28)μg/L相比,特立帕肽治疗3、6个月后,P1NP分别升至(135. 75±61. 32)和(193. 35±54. 93)μg/L(P0. 001);而与基线(0. 12±0. 05)μg/L相比,治疗3、6个月后β-CTX分别升至(0. 49±0. 28)和(0. 64±0. 22)μg/L (P0. 05)。骨密度基线和治疗6个月相比,L1-4 (0. 692±0. 125) g/cm2vs.((0. 744±0. 130) g/cm2,股骨干(0. 749±0. 168) g/cm2vs.(0. 789±0. 117) g/cm2,均有提升(P0. 05)。结论中国青岛地区绝经后重度骨质疏松患者使用特立帕肽治疗6个月后,P1NP和β-CTX水平明显提升,且PINP比β-CTX提升的更明显,有利于促骨形成;同时L1-4、股骨干骨密度提升,且无明显严重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8.
随着近几年建筑业及交通运输业的快速发展,颈髓损伤的发病率呈现不断增长的趋势,颈髓损伤伤情多严重复杂,并发症多,特别是合并颈椎高位脊髓损伤时预后差。颈脊髓损伤特别是完全损伤后,可导致损  相似文献   
19.
利用自体废弃足趾移植急诊拇手指再造二例报道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下肢毁损离断同时伴拇、手指毁损者 ,急诊一期用废弃自体足趾移植再造缺损的拇手指已获得成功。 2 0 0 0年度 ,我院手外科中心为 2例下肢毁损离断同时伴拇、手指毁损者 ,利用其完整的足部再造了拇手指 ,获得了比较满意的功能。  例 1 男 ,1 7岁。 2 0 0 0年 2月 1 7日因印刷机绞伤致左小腿毁损性离断 ,右拇指及鱼际部毁损 ,伤后 4h入院。入院后经抗休克治疗、生命体征平稳后行急诊手术。手术分 2组 :(1 ) 1组行左小腿截肢术。 (2 ) 1组再造拇指。左足右手彻底清创后 ,作离体游离趾移植再造拇指及修复大鱼际皮肤缺损术。右手第一掌骨…  相似文献   
20.
成人急性寰枢椎联合骨折具有较单纯寰椎或枢椎骨折更高的神经损伤发生率和早期病死率。目前, 对于成人急性寰枢椎联合骨折的诊断和治疗方式选择仍存在争议且缺乏相关规范。非手术治疗存在较高的骨不融合率和并发症发生率, 而手术治疗易导致椎动脉、脊髓和神经根损伤。对于成人急性寰枢椎联合骨折, 目前我国尚无基于循证医学证据的诊疗指南。为给骨科医师提供关于成人急性寰枢椎联合骨折处理方面最新和最有效的信息, 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医师分会脊柱创伤学组组织相关专家遵循循证医学原则, 借鉴美国神经外科医师学会(AANS)/神经外科医师大会(CNS)在2013年发布的《成人急性寰枢椎联合骨折处理指南》, 并基于有关成人急性寰枢椎联合骨折治疗的中英文文献, 制订《成人急性寰枢椎联合骨折临床诊疗循证指南(2023版)》。针对影像学诊断、稳定性判断、治疗原则、治疗方式选择和相关并发症等问题提出基于循证医学证据的10条推荐建议, 为成人急性寰枢椎联合骨折的诊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