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26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9篇
特种医学   6篇
外科学   40篇
综合类   34篇
预防医学   2篇
肿瘤学   2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2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鼠肝移植手术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对鼠肝移植的缝合法、套管法、肝动脉重建吻合法进行比较 .方法 分别采用缝合法、袖套法、肝动脉吻合法行鼠肝移植 .结果 缝合法无肝期平均 2 1.2± 2 .5 min,三袖套法和二袖套法 +肝动脉重建吻合法无肝期平均分别为13.6± 3.4 min,12 .9± 3.1min.平均存活天数缝合法、三袖套法、二袖套法 +肝动脉重建吻合法分别为 6 7.2± 5 .6 d;4 6 .4± 6 .3d;73.5± 4 .4 d.并发症主要表现为 :术中、术后出血 ;袖套扭转 ,脱落 ;感染 ;胆漏及吻合口血栓形成 .结论 袖套法是一种快速、简单的移植术式 ,而缝合法及肝动脉重建吻合在特定的移植研究中 ,具有不可取代的作用 .尤以袖套法 +肝动脉吻合法值得提倡  相似文献   
52.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肠内和肠外营养支持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对比观察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后肠内营养(EN)和肠外营养(PN)对病人血清蛋白、体重、氮平衡、上臂周径和手术后并发症、住院时间的影响,比较二者的费用。方法46例PD患者随机分为两组:EN组(22例)术中空肠造口,术后24 h开始EN;PN组(24例)术后1 d起给予PN。两组采用等热量、等氮量方案,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营养状况变化、并发症发生率以及营养支持费用。结果PD后EN和PN均能改善患者的营养状态。EN组术后平均住院日较PN组短[(21.4±7.6)d vs (24.1±9.3)d,P>0.05]。EN组较PN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但差异不显著(P>0.05)。EN组营养支持费用则明显少于PN组[(1290.0±76.8)元vs (4072.0±146.4)元,P<0.01]。结论PD后经空肠造口管给予EN与PN一样能够达到营养支持的目的,并具有安全、费用低廉等优点。  相似文献   
53.
原发性肝癌是世界上第五大常见的肿瘤,在我国发病率极高,发病率已达十万分之二十至三十,男女比例8∶1。有研究认为主要原因是大量饮酒及肝硬化。目前治疗的方法很多,如介入法、射频消融、手术切除部分肝叶、肝移植等。随着肝移植开展的不断深入,肝再生的调控机制研究也成为热点,大多关注其启动阶段的研究,对其终止阶段研究较少,研究发现microRNAs家族成员参与了肝再生的负调控过程,这一发现为肝再生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54.
射频消融治疗术对兔肝脏肿瘤影响的实验研究及意义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射频消融对肿瘤组织的治疗效果及其意义 .方法 :通过外科手术将VX2肿瘤组织混悬液穿刺注射建立新西兰兔肝脏肿瘤模型 ,按照射频治疗的先后顺序将模型动物随机分为射频治疗前 (对照 )、射频治疗后 1 ,3,5 ,7和 1 4d 6个时间组 ,分别对其肝功能、肿瘤B超影像学及病理学改变进行观察 .结果 :1wk内肝功能出现明显异常改变 ,多数指标在 2wk左右恢复 (P <0 .0 5 ) ;射频治疗 1wk内B超影像学提示肿瘤大小无明显变化 ,之后逐渐缩小 ;RF治疗后肿瘤组织会形成坏死区、损伤区和炎性区 .随着时间的推移 ,部分坏死区会形成液化区 ,部分损伤区会出现坏死 .细胞凋亡大量存在于治疗区内 .结论 :射频消融治疗术对肝脏肿瘤疗效确切 ,细胞凋亡可能是射频消融治疗肝脏肿瘤的一项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55.
目的 观察全胃肠外营养、全胃肠外营养 +丙氨酰 -谷氨酰胺双肽在急性重症胰腺炎非手术治疗中的作用 .方法  6 4例急性重症胰腺炎依据不同治疗方案随机分为 3组 . I组采用传统保守治疗方案 ,将 II组在传统保守治疗原则基础上实施全胃肠外营养 (TPN)治疗 ,III组在 II组方案基础上给予丙氨酰 -谷氨酰胺双肽治疗 ,观察各组血清白蛋白水平、血淀粉酶恢复正常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死亡率、患者住院日数、体质量并加以比较 .结果  3组患者入院时血清白蛋白分别为 (2 8.7± 4 .92 ) g· L- 1 (I组 )、(2 9.1± 4 .84 ) g· L- 1 (II组 )和 (2 9.3± 4 .5 0 ) g· L- 1 (III组 ) ,治疗 2 wk后 I组、II组和 III组血清白蛋白分别为 (30 .1± 4 .5 3) ,(35 .7± 4 .6 2 )和 (36 .8± 4 .5 7) g· L- 1 ,3组死亡率分别为 34.8% (8/ 2 3) ,14 .3%(3/ 2 1)和 0 % ,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 91.3% (2 1例次 / 2 3)、4 7.6 % (10例次 / 2 1)、2 0 .0 % (4例次 / 2 0 ) ,其中 III组未出现胰腺周围感染 .患者体质量变化 I组与 II,III组相比差异显著 .结论 在急性重症胰腺炎传统的非手术治疗方案基础上 ,给予 TPN或 Ala- Gln强化 TPN治疗 ,可明显改善患者的营养状态 ,减少死亡率及并发症的发生率 .同时 ,Ala- Gln强化 TPN方案  相似文献   
56.
目的 总结胰腺癌的诊治经验。方法 对 2 5 0例胰腺癌的诊治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胰腺癌首发症状并非无痛性黄疸 ,而主要为上腹部胀痛不适、纳差、明显乏力和消瘦等。B超、CT和ERCP等影像学检查可发现胰腺癌的间接征象 (胆道扩张、胰管狭窄、移位和增粗等 )。 (2 )胰腺残端闭锁式Child吻合加空肠输入袢减压 ,术后并发症和手术死亡率明显降低。结论  (1)对高危病人提高警惕 ,首选B超 ,联合应用CT和ERCP可提高胰腺癌早期诊断。 (2 )PD改良式Child消化道重建术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和手术死亡率  相似文献   
57.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转开腹的时机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转开腹的时机.方法 回顾性分析腹腔镜胆囊切除术96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中转开腹25例,中转开腹率2.6%.结果 中转开腹的25例患者均恢复顺利,痊愈出院,无不良后果.住院时间7~20 d,平均12 d.胆道损伤的2例患者术后6个月拔除T引流管,未出现黄疸、胆道感染、胆道狭窄等并发症.25例患者随访3个月至6年,无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结论 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中,发生胆囊三角结构不清、出血及胆道损伤时需及时开腹手术治疗.及时中转开腹能减少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58.
目的 探讨肺部并存病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安全性。方法  2 0 0 3年 1月 36例伴肺部合并病的患者行胆囊切除术 ,其中LC组 16例 ,OC组 2 0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活动时间、住院时间、恢复饮食时间和腹胀发生率、伤口及肺部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两组均无手术死亡。术后恢复活动时间分别为(2 4± 6 .8)h和 (6 8± 16 .3)h ,恢复饮食时间分别为 (2 6± 8.4 )h和 (6 8± 2 2 .4 )h ,住院时间分别为 (4.4± 2 .2 5 )d和 (10 .6± 5 .38)d。腹胀发生率分别为 6 .7% (1/ 16 )和 35 .0 % (7/ 2 0 ) ,切口感染 (和 /或裂开 )率分别是 0和15 .0 % ,肺部感染率分别为 6 .6 %和 2 5 .0 %。结论 肺部并存病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是安全可行的 ,具有并发症发生率低、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的特点。  相似文献   
59.
目的:观察海风藤酮对急性胰腺炎(AP)大鼠自由基水平的影响.方法:♂SD大鼠12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n=40),AP组(n=40)和海风藤酮(SM)治疗组(n=40).观察3,6,12和24 h大鼠血浆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淀粉酶(AMY)、腹水量、胰腺病理等指标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AP组腹水、血清AMY和MDA升高,SOD水平降低,且有差异统计学意义,经海风藤酮治疗后,治疗组腹水(24 h:4.03±1.36 mL vs 5.15±1.69 mL,P<0.05),血清AMY(24 h:69.6±6.7 μkat/L vs 136.6±13.4 μkat/L,P<0.01)和MDA(24 h:1.45±0.19 nmol/L vs 1.98±0.27 nmol/L,P<0.05)水平显著降低,SOD水平显著升高(24 h:35.27±8.34 nmol/Lvs19.03±8.74 nmol/L,P<0.05).AP组大鼠胰腺病理变化均显著性升高,而治疗组与AP组相比在早期(3,6 h)胰腺病理变化明显减轻.结论:海风藤酮通过降低损害因子MDA,升高保护因子SOD对AP有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60.
射频消融(RFA)治疗肝癌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讨射频消融治疗肝癌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从1999年5月-2007年5月期间对1200例肝癌患者,其中原发性肝癌患者947例,转移性肝癌患者253例,在B超引导下进行集束电极射频消融治疗,通过手术前后对病灶采用CT、B超观测的比较,了解肿瘤大小、数量及血清AFP变化情况,通过术后观察和随访,了解其治疗疗效。结果1,本组病例的1年、3年和5年存活率分别为:67.48%、54.63%、35.82%;2,6月后病灶完全缓解(CR):12.75%(153/1200);部分缓解(PR):74.33%(892/1200),总有效率为:87.08%;3,患者治疗后腹痛、腹胀症状减轻,生活质量明显提高;4,治疗后并发症少,未出现与治疗有关的死亡。结论:射频消融治疗小肝癌(直径≤5Cm)疗效较佳,对不能切除的大肝癌和转移性肝癌亦是一种高效、安全的治疗方法,其近、远期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