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91篇 |
免费 | 2篇 |
专业分类
临床医学 | 16篇 |
内科学 | 1篇 |
特种医学 | 4篇 |
外科学 | 1篇 |
综合类 | 29篇 |
预防医学 | 12篇 |
眼科学 | 1篇 |
药学 | 12篇 |
1篇 | |
中国医学 | 16篇 |
出版年
2023年 | 1篇 |
2022年 | 1篇 |
2021年 | 3篇 |
2017年 | 1篇 |
2016年 | 2篇 |
2015年 | 1篇 |
2014年 | 7篇 |
2013年 | 4篇 |
2012年 | 2篇 |
2011年 | 3篇 |
2010年 | 12篇 |
2009年 | 3篇 |
2008年 | 5篇 |
2007年 | 10篇 |
2006年 | 5篇 |
2005年 | 2篇 |
2004年 | 2篇 |
2003年 | 4篇 |
2002年 | 7篇 |
2001年 | 4篇 |
1998年 | 1篇 |
1997年 | 1篇 |
1996年 | 1篇 |
1995年 | 1篇 |
1994年 | 4篇 |
1992年 | 1篇 |
1989年 | 2篇 |
1986年 | 2篇 |
1980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1.
52.
53.
54.
目的分析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患者主要的临床表现情况,总结子宫瘢痕妊娠患者的有效诊断以及具体的治疗方法。方法对该院2008—2009年期间接受治疗的28例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患者的临床治疗资料情况进行全面性分析回顾,根据每一位患者自身病情发展的实际情况选择具体治疗方案。结果所有接受治疗患者的患者的剖宫产术后时间均在1年以上,术前进行超声的明确诊断,最终21例患者采用了重要中药保守治疗、5例患者展开了子宫动脉栓配合药物治疗、而另外2例患者采用了子宫次全切除术。结论在治疗过程中采用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中药口服效果十分明显。 相似文献
55.
表面型全膝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了提高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病人的手术成功率与疗效,避免发生并发症.方法对7例采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的病人进行规范的术前训练,术后护理,术后营养支持,并指导病人进行系统的功能锻炼.结果术后成功率100%,术后病人患膝功能良好.结论规范护理关系是关节置换术成败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56.
胰腺癌是一种常见的,且较难诊治的恶性肿瘤。因为胰腺癌的发病率呈明显的上升趋势,而且诊治困难,死亡率也较高,被列为21世纪医学顽固壁垒。回顾分析我院应用伽玛刀治疗48例胰腺癌效果,并探讨其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57.
目的:评价口服复方益母草胶囊联合屈螺酮炔雌醇片在无排卵性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患者的月经周期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将122例确诊为青春期无排卵性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进行调经治疗。观察组61例接受复方益母草胶囊联合屈螺酮炔雌醇片治疗,共3个周期;对照组61例仅接受屈螺酮炔雌醇片治疗,共3个周期。观察两组患者用药前及用药3个月后的血红蛋白、子宫体积、不良反应的情况,并随访6个月后患者月经情况。结果两组年龄、用药前血红蛋白含量、体质指数及子宫体积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后两组子宫体积、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血红蛋白含量、控制月经的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红蛋白、子宫体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红蛋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子宫体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益母草胶囊联合屈螺酮炔雌醇片在无排卵性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患者治疗中既能有效调控月经又能提升血红蛋白含量,其疗效较单用屈螺酮炔雌醇片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58.
一例急性化脓性胃炎并出血患者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性化脓性胃炎又称急性蜂窝组织胃炎,其病情严重,临床上十分少见,多由化脓菌通过血液循环或淋巴播散至胃壁所致。致病菌以溶血性链球菌最为多见,其次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产气荚膜杆菌等。 相似文献
59.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瘢痕处妊娠的高危因素,提高诊断水平。方法剖宫产手术史且合并瘢痕处妊娠的患者34例纳入瘢痕妊娠组,同期在我院接受剖宫产手术但未合并瘢痕处妊娠的产妇34例,纳入对照组。比较两组的手术指征、人工流产次数、手术医院级别等。结果两组的产程延长例次、胎儿宫内窘迫例次、产科合并症例次、剖宫产次数及反复宫腔操作例次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接受最近一次剖宫产手术的医院级别、人工流产平均次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产程延长、胎儿窘迫、产科合并症、反复宫腔操作、剖宫产2次以上均是影响瘢痕处妊娠的高危因素。结论产程延长、胎儿窘迫、产科合并症、剖宫产次数、反复宫腔操作均是影响瘢痕处妊娠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