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4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5篇
内科学   8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31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2篇
  1篇
中国医学   4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9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目的:观察电针对糖尿病认知障碍大鼠海马及前额叶皮层细胞因子的影响,探讨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 MAPK)和信号转导及转录激活子3(STAT3)在电针改善学习记忆中的作用。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10只,造模组90只,造模组大鼠以高脂高糖饲料喂养1个月后,采用小剂量链脲佐菌素腹腔注射法建立糖尿病模型。通过Morris水迷宫实验筛选出糖尿病模型大鼠中出现认知障碍的大鼠20只,随机分为模型组和电针组各10只。电针组大鼠予针刺"后三里""内庭"及"胰俞",其中"后三里"和"内庭"予以电针干预,每周6次,每次20 min,连续治疗4周。针刺干预结束后,检测各组大鼠随机血糖值;应用Morris水迷宫实验测定大鼠学习与记忆能力;采用Western blot及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各组大鼠海马及前额叶皮层中白细胞介素(IL)-6、IL-1β、肿瘤坏死因子(TNF)-α、p38 MAPK、磷酸化(p)-p38 MAPK、STAT3和p-STAT3蛋白及mRNA相对表达量;采用免疫荧光法检测各组大鼠海马及前额叶皮层中p38 MAPK和STAT3表达。结果:实验结束时,模型组大鼠随机血糖值较...  相似文献   
62.
目的:观察电针联合盆底肌训练治疗女性混合性尿失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4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女性混合性尿失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20例。对照组予生活方式指导等基础干预以及盆底肌训练,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予电针治疗,取穴中髎(双侧)、会阳(双侧)、三阴交(双侧)。两组均治疗8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1 h尿垫试验漏尿量、尿失禁生活质量量表(I-QOL)、国际尿失禁咨询委员会尿失禁问卷表简表(ICI-Q-SF)、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各评分。结果:治疗后,两组1 h尿垫试验漏尿量及I-QOL、ICI-Q-SF、HAMD各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5),治疗组各项指标较对照组改善均更显著(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达90.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联合盆底肌训练能够有效改善女性混合性尿失禁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减轻心理压力。  相似文献   
63.
卒中后失语症(post-stroke aphasia, PSA)是指因脑血管或言语中枢神经功能紊乱引起的后天性语言功能障碍。针刺治疗PSA已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但其作用机制尚未明确。近年来,多模态MRI飞速发展,此项技术具有无辐射、多参数、多序列成像等优点,已被众多学者应用于PSA中枢效应机制研究。本研究基于功能MRI、弥散张量成像、结构性MRI、磁共振波谱成像等多模态成像技术,从脑功能、脑结构及脑代谢等角度探讨了针刺对PSA患者中枢效应机制,旨在为针刺治疗PSA临床个体化诊疗方案提供新方向,为研究针刺治疗PSA的潜在机制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64.
目的 观察阿是穴火针联合CT引导下背根神经节热凝射频术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HN)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48例PHN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24例予CT引导下背根神经节热凝射频术治疗,治疗组24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阿是穴火针治疗.2组均治疗后4周评定疗效,比较2组治疗前及治疗后1 d、4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及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组愈显率75.0%(18/24),总有效率95.8%(23/24),对照组分别为33.3%(8/24)、83.3%(20/24),治疗组愈显率及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与本组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1 d、4周疼痛VAS均降低(P<0.05),且治疗组治疗1 d、4周疼痛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同期(P<0.05).与本组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1 d、4周SDS评分均降低(P<0.05),且治疗组治疗4周SDS评分低于对照组同期(P<0.05).与本组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1 d、4周PSQI评分均降低(P<0.05),且治疗组治疗1 d、4周PSQI评分低于对照组同期(P<0.05).结论 阿是穴火针联合CT引导下背根神经节射频热凝术治疗PHN疗效确切,可快速缓解患者疼痛症状,改善睡眠障碍,缓解抑郁情绪,提高生活质量,且安全性高,疗效稳定.  相似文献   
65.
目的:介绍全国名老中医杨骏教授运用滋肾益髓法治疗亨廷顿舞蹈病的经验。方法:通过对杨骏教授临床治疗亨廷顿舞蹈病医案的学习与思考,并结合《内经》《赤水玄珠》《针灸甲乙经》《景岳全书》等相关古籍的综合分析,总结杨骏教授治疗亨廷顿舞蹈病的特色。结果:杨骏教授治疗亨廷顿舞蹈病是在中医经典古籍的基础理论指导下,并结合自身几十年的临床经验,形成以"滋肾益髓"为治疗原则的临床诊疗思路。结论:杨骏教授在临床上治疗亨廷顿舞蹈病有着独特疗效,其诊治方法和思想值得我们深入学习和探索,从而提高自己的临床水平。  相似文献   
66.
解鸿宇  袁爱红  杨骏 《中国针灸》2020,(12):1286-1290
目的:观察艾灸对2型糖尿病认知功能减退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将47例2型糖尿病认知功能减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4例,脱落4例)和对照组(23例,脱落3例)。对照组予以常规降糖处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穴取百会、大椎、神庭,行化瘀通络灸治疗,隔日1次,4周为一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听觉词语学习测验(AVLT)、复杂图形测验(CFT)、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及连接试验量表(TMT-A)评分,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后AVLT即时记忆评分、延迟记忆评分均高于治疗前及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MoCA量表中视空间与执行功能、延迟记忆、注意力、定向力评分均高于治疗前及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5.0%(17/20),高于对照组的10.0%(2/20,P<0.05)。结论:化瘀通络灸对2型糖尿病认知功能减退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67.
目的 探讨高脂饮食诱导的高脂血症大鼠主动脉内皮NF-κB的表达情况以及针刺对主动脉NF-κB表达的影响.方法 17只刚断乳的SD大鼠经高脂喂养12 w后检测血清血脂谱、一氧化氮(NO)和髓过氧化物酶(MPO),按体重随机分为模型组(8只)和针刺组(9只),干预4 w后检测主动脉N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NF-κB,并设普食对照组(9只).结果 高脂喂养12 w后,高脂大鼠血清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MPO明显高于普食对照组(P<0.01),血清NO低于普食对照组(P<0.05);干预4 w后,模型组大鼠主动脉MDA、NF-κB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NO和SOD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针刺后主动脉MDA、NF-κB明显降低(P<0.05),NO和SOD明显增加(P<0.05).结论 高脂饮食诱导的高脂血症大鼠主动脉内皮的NF-κB表达增强,针刺能够通过抑制NF-κB的表达改善高脂饮食对主动脉内皮的损伤.  相似文献   
68.
针刺对2型糖尿病大鼠弓状核的调整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针刺对2型糖尿病(T2DM)大鼠弓状核功能的作用,进一步深化治疗T2DM的中枢神经作用机制。方法以普通全阶鼠饲料喂养的大鼠作为正常组,将造模成功的实验性T2DM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针刺组。针刺组大鼠给以针刺治疗28天,正常组和对照组大鼠分别每天放入大鼠固定器中适应10分钟,持续28天。采用神经电生理及神经生化技术观察针刺治疗前后T2DM大鼠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C-肽(C-P)、胰岛素敏感性指数(ISI)、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Homa-β)和下丘脑弓状核神经细胞自发放电频率及弓状核组织神经递质的变化。结果对照组下丘脑弓状核神经细胞自发放电频率显著低于正常组水平([3.59±0.92)Hz,(10.32±2.95)Hz,P<0.01],而针刺组较对照组明显增高[(12.17±3.54)Hz,P<0.01]。大鼠下丘脑弓状核神经细胞自发放电频率与FPG、FINS、C-P、Homa-IR均呈负相关,而与ISI和Homa-β呈正相关。结论针刺对T2DM大鼠下丘脑弓状核功能的良性作用可能是纠正胰岛素抵抗和调整异常内分泌代谢的中枢神经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69.
70.
目的探讨针刺对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机体脂肪组织胰岛素受体(insulin receptor,INSR)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给食源性肥胖大鼠腹腔注射小剂量链脲佐菌素复制T2DM模型,随机分为针刺组、优降糖组和模型组,设正常对照组。处理4周后,采用罗氏活力型血糖仪测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 sugar,FBS),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空腹胰岛素(fasting insulin,FINS),采用原位杂交检测脂肪细胞INSR mRNA表达,计算胰岛素敏感性指数(insulin sensitivity index,ISI)和稳态模型评估胰岛素抵抗(homeostasis model assessment of insulin resistance,Homa—IR)指数。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FBS、FINS、ISI、Homa—IR水平显著上升(P〈0.01),INSR基因水平表达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治疗后优降糖组和针刺组FBS、FINS、ISI、Homa—IR显著下降(P〈0.05,或P〈0.01),INSR基因表达显著升高(P〈0.01)。与优降糖组比较,治疗后针刺组FINS水平显著降低,JNSR基因表达显著升高(P〈0.01)。结论T2DM大鼠存在脂肪细胞,NS尺基因表达低下,针刺和优降糖均可上调T2DM大鼠脂肪细胞INSR基因表达,针刺改善T2DM大鼠脂肪细胞INSR基因表达的作用优于优降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