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5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2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78篇
内科学   5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51篇
外科学   26篇
综合类   27篇
预防医学   8篇
药学   1篇
  1篇
肿瘤学   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52.
目的应用功能磁共振成像研究(fMRI)对比未用药精神分裂症组和对照组在进行面孔识别工作记忆时(中性面孔作为记忆内容)脑激活区的差异。方法本研究对10名符合ICD-10、DSM-Ⅳ精神分裂症偏执型未用药患者(病例组)和10名年龄、性别和教育程度相匹配的健康人进行面孔识别功能成像,所有研究对象均为右利手,经常规MR检查除外脑部外伤等器质性疾患,应用磁共振BOLD成像技术比较两组在进行面孔识别任务时各脑区激活程度的差异。结果在面孔识别任务时病例组较对照组脑部激活降低的区域:两侧梭状回、两侧枕中回、两侧扣带回、两侧额中回和额下回、两侧小脑、左额上回、左顶上叶、右顶下叶和左侧丘脑。结论梭状回是分裂症患者面孔识别认知功能受损的主要部位,同时,两侧额叶(VLFPC、DLFPC)、扣带回、小脑和左丘脑等激活程度降低也说明分裂症患者这些脑区信息加工过程受损。  相似文献   
53.
54.
目的探讨筛前动脉骨管鼻窦CT三维交互观察在鼻微创手术中的定位意义。方法对80例160侧薄层鼻窦CT数据,三维交互定位,测量筛前动脉骨管的长度、角度及与筛顶的距离,并观察其与各解剖标志的位置关系。结果筛前动脉的长度为(6.9±1.8)mm;与侧板所形成的角度为(126.6±16.0)°;筛前孔与筛顶的距离(7.0±2.2)mm;骨管中部与筛顶的距离(2.8±2.0)mm;以上数据双侧差异无显著性(P〉0.05)。悬吊型占35%(56/160)。160例筛前动脉骨管冠状平面鼻甲出现的情况:中甲垂直部119侧(74.4%),中鼻甲基板40侧(25.0%),上鼻甲1侧(0.6%);矢状位上,筛前动脉骨管位于钩突与筛泡基板之间2侧(1.2%),筛泡基板上38侧(23.8%),筛泡基板与中鼻甲基板之间48侧(30.0%),中鼻甲基板上72侧(45.0%)。结论三维平面交互定位可以精确测量及准确定位筛前动脉骨管,对鼻微创手术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5.
王华丽  于欣  袁慧书 《中华医学杂志》2005,85(44):3146-3148
阿尔茨海默病(AD)是一种进行性大脑退行性疾病,海马萎缩是AD早期神经影像学特征。最近一项磁共振波谱(MRS)研究提示,颞叶新皮层与古皮层神经代谢物浓度不同,在探讨神经退行性病变(如AD)时尤显重要。神经原纤维缠结在AD脑内的分布可能具有区域性特征。本研究目的为采用定量MRI技术,通过与轻度血管性痴呆(VaD)及健康老人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56.
刘晓光  袁慧书 《当代医学》2001,7(1):58-58,24
磁共振脊髓造影技术(MRM)是磁共振水成像技术的一种。通过利用重度T2加权技术,使含水丰富而流动又缓慢的腔隙如蛛网膜下腔等信号强度明显增强。并且由于压脂技术的应用,脂肪信号得到抑制,从而使  相似文献   
57.
CT监视下穿刺活检在脊柱病变鉴别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CT监视下穿刺活检在脊柱病变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467例诊断不明确的脊柱病变患者中男281例,女186例;年龄2~82岁,平均43岁。在CT监视下行病变部位经皮穿刺活检。回顾分析穿刺活检的准确性、安全性。结果:467例患者共行476次穿刺,3例次取材不满意,取材满意率99.4%:4例次(8.4‰)发生轻微并发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407例416例次经手术或随访证实诊断准确.穿刺活检准确率87.9%;198例行手术治疗,穿刺病理与手术病理符合率为81.8%(162/198)。总的漏诊率、误诊率分别为12.6%和12.8%。结论:CT监视下穿刺脊柱病变活检是诊断准确率高、损伤小的微创检查.在脊柱病变的鉴别诊断中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8.
目的:分析子宫内膜癌的MRI表现,探讨MRI在子宫内膜癌术前分期中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经分段诊刮病理学证实的33例子宫内膜癌MRI征象,对其中29例行手术治疗,将术前MRI分期与术后病理结果对照。结果:子宫内膜癌的表现:子宫增大,子宫内膜弥漫性不规则增厚,T1WI呈低信号,T2WI为相对高信号,有强化,侵犯肌层时,则T2WI上子宫肌层信号增高,结合带中断,显示不清。MRI诊断子宫内膜癌敏感性93.94%,总的准确率72.41%,Ia期子宫内膜癌诊断准确率50%。结论:MRI能多方位显示子宫内膜癌瘤灶及侵犯范围和深度,明显优于其他影像检查方法,但对Ia期病例的诊断仍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59.
脊柱肿瘤术前穿刺活检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脊柱肿瘤术前采用CT监测下经皮穿刺活检获得病理诊断的方法,评价其在脊柱肿瘤诊疗中的作用.方法:对脊柱破坏初诊为脊柱肿瘤的患者采用CT监测下经皮穿刺活检的方法获得病理诊断,并与其他的诊断方法相比较,结合影像学资料和临床制定综合的治疗方案.结果:292例初诊为脊柱肿瘤的患者包括颈椎136例(寰枢椎34例)、胸椎76例、腰椎68例、骶椎12例,经穿刺诊为结核43例,转移瘤93例,脊柱原发恶性肿瘤59例,脊柱良性肿瘤48例,肿瘤样病变16例,化脓性感染8例,骨质疏松病理骨折后骨修复改变8例,Paget病3例,其他14例.活检阳性率95.21%,手术114例,手术后病理证实活检符合率95.61%.平均随访37.7个月,活检的准确率为92.81%(271/292).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CT监测下经皮穿刺活检是脊柱肿瘤术前明确诊断的最有效方法,安全、准确率高、费用低,对制定脊柱肿瘤的综合治疗方案起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0.
CT引导下穿刺活检在寰枢椎病变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应用CT引导下穿刺活检对寰枢椎闰变作定性诊断并探讨其在确定治疗方案中的作用。方法 对22例寰枢椎病变行CT引志下穿刺活检,男7例,女15例,侧方及后外侧进针,局麻下操作。结果 22例中,结核7例,转移笥肿瘤4例,骨巨细胞瘤、骨髓瘤、低度恶性组织细胞瘤各2例,脊索瘤、嗜酸性肉芽肿、神经纤维瘤、软骨肉瘤各1例,纤维及坏死组织1例。活检阳性率95.4%,假阴性率4.6%。手术治疗10例,手术后病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