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6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35篇
综合类   14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目的探讨高致敏肾移植受者的HLAI类抗体的致敏表位。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动态测定54例高致敏肾移植受者的HLAI类抗体特异性,并指定可能的抗体公共表位。结果90.7%(49/54)的高致敏受者具有可指定的抗体公共表位;最常见的公共表位是163E、142145TTKH、83R、7174AQTD、127K、163R、163L、41T、6266RNTRN和4145ASPRT;在动态监测过程中,抗体公共表位分析结果稳定,与抗体特异性鉴定比较,能更准确地反映抗体谱。结论高致敏受者的HLA抗体产生有明显的规律,对少数高频率、高免疫原性氨基酸残基的致敏是高致敏受者致敏的主要原因;对高致敏受者进行抗体表位分析能够准确地预测可接受的供者抗原错配。  相似文献   
52.
53.
糖尿病肾病患者行肾移植术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糖尿病肾病患者行肾移植术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了151例糖尿病肾病患者肾移植术的临床资料.结果:62.9%的患者有髂动脉硬化或钙化.术后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发生率为16.7%,显著高于非糖尿病患者(16.7% vs 8.5%,P<0.01).围手术期死亡3例(2例猝死,1例急性心肌梗死).人/肾1年存活率为95.2%/92.7%,3年存活率为84.8%/78.8%.受者死亡的主要原因是心血管并发症.结论:糖尿病肾病终末期肾衰竭患者肾移植术后的近期人/肾存活率良好,主要困难在于冠状动脉和髂动脉硬化,术前应做好冠心病的筛查和外周动脉硬化病变的评估.冠心病患者应在肾移植术前行心肌血管重建术.  相似文献   
54.
高度致敏肾移植受者的HLA抗体公共表位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对高度致敏肾移植受体进行人类白细胞抗原(HLA)特异性抗体的公共表位分析的临床意义。方法:对24例高度致敏受者(HLA-I类抗体PRA>50%),作群全反应性抗体(PRA)的连续监测,并做抗体特异性鉴定和抗体公共表位分析。结果:24例高度致敏受者中21例(87.5%)具有公共表位抗体,抗体公共表位分析比抗体特异性鉴定能更准确反映抗体谱,16例高度致敏患者根据抗体公共表位分析结果找到HLA相容的供肾,成功地进行了肾移植术,结论:对少数高频率高免疫原性氨基酸残基公共表位的致敏是高敏受者致敏的主要原因,高度 致敏受者的,抗体公共表位分析能有效指导HLA配型。  相似文献   
55.
目的:探讨心脏死亡器官捐献(DCD)供者肾移植的临床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发生急性肾衰竭(ARF)的DCD供者肾移植临床资料. 结果:来自15例ARF供者的30个肾脏植入29例受者体内(其中1例接受双肾移植).供体起始和终末血清肌酐分别为90.1±35.1 μmol/L和355.6±153.1 μmol/L.术后8例(27.6%)受者发生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随访2 ~21月,人肾存活率均为100%.术后1月和12月肾小球滤过率分别为55.5±10.5 ml/(min·1.73m2)和60.8±10.6 ml/(min·1.73m2). 结论:DCD供者肾移植术后的近期效果良好,是扩大供肾来源的潜在途径.  相似文献   
56.
肾移植术后的溶血性尿毒综合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溶血性尿毒综合征(HUS)是移植肾功能障碍的一个少见原因,治疗困难、预后不良。肾移植术后的HUS包括原发HUS的复发和新发HUS两类,后者主要为药物(免疫抑制剂环孢素A和他克莫司、抗血小板药物氯吡格雷等)引起。新发HUS的主要高危因素是感染、急性排斥反应和免疫抑制剂浓度过高。治疗方法主要有:停用诱发药物、调整免疫抑制方案、血浆置换、输注新鲜冰冻血浆和抗凝治疗等。  相似文献   
57.
目的探讨高度致敏(下称高敏)肾移植受者的组织配型和抗排斥治疗方案。方法对81例高敏肾移植受者的人类白细胞抗原(HLA)抗体、HLA配型和肾移植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81例受者共行肾移植术85次。术后发生超急性排斥反应(HAR)6例(7.1%);急性排斥反应(AR)17例(21.0%),其中急性体液性排斥反应(AHR)9例(11.1%)。经抗胸腺细胞球蛋白(ATG)、血浆分离(PP)和静脉注射大剂量免疫球蛋白(IVIG)等治疗后均逆转。AR组术前峰值群体反应性抗体(PRA)(58.6±12.4)%,抗原错配(2.9±1.3)个;未发生AR组术前峰值PRA(60.5±14.5)%,抗原错配(1.9±0.8)个。两组PRA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抗原错配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避开相应抗体的良好HLA配型(HLA错配数小于或等于2个)是高敏受者肾移植成功的关键。高敏受者术后AHR的发生率高,采用ATG、PP、IVIG联合治疗能有效逆转AHR。  相似文献   
58.
背景:预输注供者凋亡细胞能够诱导受者体内产生针对供者抗原发生的特异性免疫耐受,但其具体途径尚不清楚.目的:观察供体凋亡淋巴细胞输注后受体外周血细胞因子的变化.设计、时间及地点:细胞观察性实验,于2007-11/2008-05在南方医科大学附属珠江医院移植免疫实验室完成.材料:供体C57BL雄性小鼠14只,8~10周龄,受体Balb/c雄性小鼠50只,6~8周龄.方法:分离供体小鼠脾脏细胞,放置于紫外线灯距离20 cm处的摇床上照射1 h,紫外线诱导C57BL小鼠脾脏细胞凋亡.将受体Balb/c小鼠随机分为凋亡细胞组和活细胞组,分别将107个供体C57小鼠脾脏凋亡细胞、活细胞经尾静脉输注于受体小鼠.主要观察指标:输注后0,1,3,6,12 h经心脏采血,Luminex技术液态芯片法检测外周血白细胞介素1 β、白细胞介素2、白细胞介素4、白细胞介素5、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10、白细胞介素12、粒细胞-巨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干扰素γ、肿瘤坏死因子变化.结果:只检测到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10、白细胞介素12、粒细胞-巨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干扰素γ 5种细胞因子,其他细胞因子末测出.经紫外线诱导后小鼠脾脏细胞凋亡率达到93.86%.与0 h相比,外周血中干扰素γ和白细胞介素10分别在输注活细胞后6 h和3,6 h明显升高,其他细胞因子无明显变化.与0h相比,输注凋亡细胞1,3,6,12 h后,外周血中各细胞因子无明显变化.活细胞组输注后1 h白细胞介素6和输注后3,6 h白细胞介素10浓度高于凋亡细胞组,其他细胞因子差异不显著.结论:同种异源供者凋亡淋巴细胞输注对外周血细胞因子浓度无变化,提示其对受体外周免疫功能可能无明显影响,其诱导产生的免疫耐受可能主要在局部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59.
致敏肾移植受者术前需做淋巴细胞毒交叉配型。T淋巴细胞交叉配型(TXM)的意义已得到公认,但B淋巴细胞交叉配型(BXM)的临床意义尚有争论。我们发现BXM阳性的肾移植受者术后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显著升高,1年移植肾存活率显著降低,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0.
肝肾联合移植的临床研究(附5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肝肾联合移植的手术技术和临床处理经验.方法给5例患者(2例为肝炎后肝硬化、肝功能不全合并慢性肾功能衰竭,2例为原发性肝癌合并慢性肾功能衰竭,1例为多囊肝、多囊肾)行一期肝肾联合移植.器官切取均采用原位灌注腹部多器官联合切取技术.4例采用改良背驮式(腔静脉成形)原位肝移植术,肾移植采用常规方法;1例采用器官串簇移植技术.结果术后移植肝功能均恢复良好,移植肾发生急性肾功能衰竭2例次.术后并发ARDS 1例次,应激性溃疡1例次.1例患者术后7天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其余4例患者经相应治疗后恢复良好.随访13~17个月,4例患者存活.结论肝肾联合移植是治疗肝肾功能不全的有效方法.预防移植肾的急性肾功能衰竭和ARDS是肝肾联合移植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