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7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3篇
儿科学   6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34篇
内科学   8篇
皮肤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0篇
综合类   49篇
预防医学   17篇
药学   15篇
中国医学   15篇
肿瘤学   11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4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1.
目的探讨重组人干扰素α-1b不同应用剂量对重症手足口病患儿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方法选取接受治疗的264例重症手足口病患儿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平均分为3组,对照组患儿采用利巴韦林治疗,低剂量组患儿在利巴韦林治疗基础上加以2μg/kg的重组人干扰素α-1b进行治疗,高剂量组患儿在利巴韦林治疗基础上加以4μg/kg的重组人干扰素α-1b进行治疗。观察并比较3组患儿的血清学指标、血常规结果及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 3组患儿的C反应蛋白水平无显著差异(P 0. 05)。对照组患儿的神经特异性烯醇化酶和S-100蛋白水平显著高于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P 0. 05),低剂量组患儿的神经特异性烯醇化酶和S-100蛋白水平显著高于高剂量组(P 0. 05)。3组患儿的血小板计数无显著差异(P 0. 05)。对照组患儿的中性粒细胞计数显著高于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P 0. 05)。对照组患儿的皮疹消退时间、发热消退时间显著长于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P 0. 05);低剂量组患儿的皮疹消退时间、发热消退时间显著长于高剂量组(P 0. 05)。结论重组人干扰素α-1b在重症手足口病的治疗中具有显著效果,能够显著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雾化吸入高剂量重组人干扰素α-1b对于中枢神经系统的保护作用更加显著,临床应用时应结合患儿的耐受能力选择用药剂量。  相似文献   
42.
目的 基于PPAR-α受体的信号传递通路和利用双萤光素酶报告基因分析方法,建立稳定的PPAR-α激动剂体外筛选体系。方法 pcDNA3.1-PPAR-α、pGL3-PPRE-luc及pRL-CMV共转染293T细胞后,设0,0.1,1,10,50 μmol·L-1非诺贝特不同浓度点进行干预后,测定每浓度点重复5个样本。对转染优化试验数据,比较均值大小选取最佳结果;对不同转染组之间的差异性比较,采用t检验和方差分析。结果 浓度为0.1,1,10,50 μmol·L-1非诺贝特干预组相对诱导率分别为:0.82,1.29,1.72,1.94,表现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成功建立基于PPAR-信号通路及双萤光素酶报告基因分析方法的PPAR-α激动剂筛药系统。  相似文献   
43.
目的 基于PPAR-α受体的信号传递通路和利用双萤光素酶报告基因分析方法,建立稳定的PPAR-α激动剂体外筛选体系。方法 pcDNA3.1-PPAR-α、pGL3-PPRE-luc及pRL-CMV共转染293T细胞后,设0,0.1,1,10,50 μmol·L-1非诺贝特不同浓度点进行干预后,测定每浓度点重复5个样本。对转染优化试验数据,比较均值大小选取最佳结果;对不同转染组之间的差异性比较,采用t检验和方差分析。结果 浓度为0.1,1,10,50 μmol·L-1非诺贝特干预组相对诱导率分别为:0.82,1.29,1.72,1.94,表现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成功建立基于PPAR-信号通路及双萤光素酶报告基因分析方法的PPAR-α激动剂筛药系统。  相似文献   
44.
袁娟 《全科护理》2011,9(25):2344-2345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糖尿病患病率也显著上升,胰岛素治疗占有重要的地位。然而,有少数糖尿病病人对胰岛素存在过敏的现象,从而使病人血糖及并发症得不到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45.
目的 评价奥马哈系统对卒中后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检索中国知网、万方、Embase、PubMed等中英文数据库,检索时间从建库至2021年7月11日。NoteExpress软件及人工阅读剔除不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Rev Man 5.3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共纳入文献9篇,合计样本量为922例,其中试验组463例,对照组459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奥马哈系统干预可提高卒中患者的Barthel指数,合并效应[MD=11.38,95%CI(7.61,15.16)],P<0.00001];奥马哈系统干预可提高卒中患者的生活质量,合并效应[MD=15.2,95%CI(11.53,18.87)],P<0.00001];应用奥马哈系统可提高卒中患者的总体健康,合并效应[MD=5.26,95%CI(2.63,7.89)],P≤0.0001]。结论 与常规护理措施相比,应用奥马哈系统对卒中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可提高患者的自理能力。但由于纳入研究的干预时间较短,奥马哈系统的优势仍需进一步的检验。  相似文献   
46.
目的 观察不同严重程度手足口病(HFMD)患儿血浆二胺氧化酶(DAO)、D-乳酸和内毒素的变化,探索HFMD患儿肠道黏膜屏障功能的改变以及上述指标对重型HFMD肠黏膜屏障受损的敏感性及预警作用.方法 选取西安市儿童医院2016年3月至2017年6月470例 HFMD住院患儿为研究组,同期儿保科体检的100例健康儿童为对照组.根据病情轻重将研究组分为普通组(n=300),重症组(n=110)及危重症组(n=60例).比较上述各组患儿的血浆DAO、D-乳酸和内毒素水平.结果 研究组患儿血浆D-乳酸水平[(27.670 ± 6.273)mg/L]较对照组[(25.585 ± 5.177)mg/L]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515,P<0.05);DAO[(3.205 ± 0.956)U/L比(3.135 ± 0.884)U/L,P>0.05]、内毒素[(1.186 ± 0.486)U/L比(1.091 ± 0.494)U/L,P>0.0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同严重程度HFMD患儿的血浆D-乳酸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3.488,P<0.05), DAO、内毒素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709、2.296,P>0.05).组间两两比较,危重症组血浆D-乳酸水平[(32.502 ± 4.756)mg/L]明显高于重症组[(29.872 ± 6.468)mg/L]、普通组[(25.896 ± 5.691)mg/L]及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症组血浆D-乳酸水平明显高于普通组和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普通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重症、危重症HFMD患儿存在肠道通透性增加、肠黏膜屏障功能受损;血浆D-乳酸在肠黏膜屏障损伤早期明显升高,相对于DAO和内毒素,血浆D-乳酸是重症、危重症HFMD肠黏膜屏障功能受损的敏感指标,可起到早期预警作用.  相似文献   
47.
目的:探讨晚期肿瘤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及低分子肝素钠的干预治疗价值。方法:采用胶乳凝集法测定晚期肿瘤患者与健康志愿者的血浆D-二聚体。对血浆D-二聚体水平高于正常的60例晚期肿瘤患者,用低分子肝素钠干预治疗1周以上,观察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的变化,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的变化与疗效和预后的关系。结果:晚期肿瘤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较健康对照组显著升高( P<0.001),不同病期与部位的肿瘤血浆D-二聚体水平有统计学差异,重症患者抗凝治疗后血浆D-二聚体水平显著下降。患者生存质量明显提高。血浆D-二聚体水平过高的患者预后差(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钠抗凝治疗能防治晚期肿瘤患者的血栓栓塞性并发症,改善患者生存质量,临床获益明显。  相似文献   
48.
本文将60只家免用放血和挤压双后肢方法造成急性肾衰综合征,然后平均分成4组:1.A组,采用山莨菪碱2mg溶于1ml生理盐水内/kg/2h,第一次于解压前5分钟行静脉注射,以后均用肌肉注射,连续用48h;2.A组对照组,以等量生理盐水取代山莨菪碱液,其他同A组;3.H组,采用肝素2mg/kg/2h取代山莨菪碱,其他均同A组;4.H组对照组,均同A组对照组。各组兔于实验前、后1、2、3天检测各项指标和进行光、  相似文献   
49.
病治异同,包括同病异治,异病同治两个方面,是中医的一项重要治疗原则。对其实质的研究,有助于发扬中医诊疗疾病的特色,笔者试从以下几个方面对病治异同进行分析,以正于同道。同病异治的普遍性有关同病异治的论述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有记载,说明同病异治这一治疗原则早就存在于  相似文献   
50.
目的 分析总结不同年龄分期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的临床特点,提高临床医师对儿童IM的认识与诊断水平。方法 根据小儿年龄分期分为婴幼儿组(<3岁)、学龄前期组(3~<6岁)、学龄期组(6~<10岁)和青春期组(≥10岁),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1年12月西安市儿童医院收治的468例IM患儿的临床资料,包括基本信息、临床症状、入院体征、并发症、病程中首次实验室指标,分析比较4个年龄组IM患儿的临床特点。结果 468例IM患儿中婴幼儿组127例(27.14%),学龄前期组205例(43.80%),学龄期组115例(24.57%),青春期组21例(4.49%),4个年龄组间性别、发病季节构成比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婴幼儿组脾大的发生率低于其余3个年龄组(P<0.05);学龄期组热程、住院天数以及咽痛的发生率大于婴幼儿组、学龄前期组(P<0.05);青春期组热程大于婴幼儿组、学龄前期组(P<0.05),乏力和咽痛的发生率高于其余3个年龄组(P<0.05)。234例(50.00%)IM患儿存在并发症,发生率位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