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62.
目的探讨七氟醚吸入麻醉喉罩通气用于无痛支气管镜检查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40例择期行支气管镜检查的患者随机分为七氟醚组(S组)和丙泊酚复合芬太尼组(P组),诱导S组吸入8%七氟醚,氧流量5~8 L/min;P组静脉注射芬太尼1~2μg/kg、丙泊酚1.5~2.5 mg/kg,熵指数下降至40左右置入喉罩。麻醉维持:S组氧流量2~4 L/min,2%~4%七氟醚维持,P组丙泊酚4~6 mg/(kg.h)静脉维持麻醉,均保留自主呼吸,维持熵指数于40~60之间。观察2组患者麻醉前(T1)、插喉罩后即刻(T2)、支气管镜进入声门即刻(T3)、拔喉罩后即刻(T4)的无创血压(BP)、心电图(ECG)、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熵指数变化及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结果 2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检查。2组血压诱导后较麻醉前降低,均在正常范围,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2组SpO2诱导后均明显改善,P组较S组呼吸抑制明显,其他术中、术后患者发生的反应性症状及并发症2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七氟醚吸入麻醉喉罩通气可安全应用于无痛支气管镜检查。 相似文献
63.
目的观察同种异体骨髓基质细胞(BMSCs)经直接穿刺移植到急性肝损伤兔肝的病理改变。方法由雄性白兔的股骨和胫骨骨髓中提取BMSCs后分离、培养及传代3周,然后直接肝脏注射移植到D-氨基半乳糖(D-Gal)诱导的同种雄性兔急性肝损伤模型内。实验组(n=24)为直接肝脏内注射5mLBMSCs(约2×10^7个/mL);对照组(n=34)为直接肝脏内注射5mLD-hanks液。BMSCs移植后1、2、4周分别处死2组实验兔,观察肝脏组织病理学变化及肝脏坏死程度。参照评分标准,2位组织病理学专业人员采用双盲法对各实验动物的肝脏组织标本进行评分。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的肝脏坏死程度减轻、肝细胞再生显著;2组组织学评分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BMSCs直接穿刺移植到D-Gal诱导的兔严重急性肝损伤的肝脏后可显著减轻肝脏坏死程度并刺激肝细胞再生,进而发挥强大的抗坏死作用。 相似文献
64.
不孕症X线子宫输卵管造影假阳性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101例不孕症患者X线子宫输卵管造影所见与盆腔手术中麻醉插管逆行通水对比,结果表明,X线子宫输卵管造影假阳性率为29.3%。笔者认为:盆腔炎症与输卵管周围炎症导致盆腔粘连,输卵管扭曲、粘连是出现假是性的主要原因,另外,宫腔疾病、造影剂刺激子宫角部肌肉痉挛和操作方法也与假阳性有关系。 相似文献
65.
目的:观察地佐辛联合异丙酚在老年患者无痛肠镜检查中的有效性、安全性、可行性。方法:将60例拟行无痛肠镜检查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异丙酚组(A组,30例)、地佐辛复合异丙酚组(B组,30例)。B组于静脉推注异丙酚前5 min予地佐辛2.5 mg,两组均静脉推注异丙酚1~2 mg/kg,随后微泵输注异丙酚2~4 mg/(kg.h)维持。记录麻醉前(T0)、麻醉诱导后(T1)、肠镜进入肛门(T2)、肠镜至回盲部(T3)、退镜结束(T4)和麻醉苏醒(T5)6个时间点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记录丙泊酚用量、意识消失时间、麻醉时间、苏醒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的例数。结果:两组患者麻醉前MAP、HR、Sp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1点两组患者MAP、HR均较T0点明显下降(P<0.05)。与A组比较,B组丙泊酚用量及呼吸抑制例数明显减少(P<0.05)。术中肢动例数及苏醒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地佐辛联合丙泊酚用于老年无痛肠镜检查能明显减少异丙酚用量,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少,且不影响苏醒时间,可安全地用于老年无痛肠镜检查。 相似文献
66.
67.
肝海绵状血管瘤(cavernoushemangiomaoftheliver,CHL)是肝脏最常见的良性肿瘤,肝动脉栓塞已成为肝海绵状血管瘤有效治疗方法之一,以往多用于对巨大肝海绵状血管瘤(>10cm或>5cm)栓塞治疗。笔者1998-10~2004-12间采用平阳霉素碘油乳剂加明胶海绵栓塞治疗肝小血管瘤6例,取得良好疗效,报告如下。1材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1998-10~2004-12间,使用平阳霉素碘油乳剂加明胶海绵肝段动脉栓塞治疗小CHL6例。6例中,5例为US、CT、MRI初诊肝血管瘤,1例US、CT、MRI初诊HCC或CHL,后1~2月复查CT,显示瘤体有增大,平均14mm,患者要求做介入治疗,造… 相似文献
68.
目的探讨兔肝VX2瘤种植后MR扩散加权成像(OWI)的价值、动态特征及其病理机制。方法新西兰大白兔40只,采用开腹下块种植法行肝内VX2瘤种植,其中25只种植1个部位、15只种植2个部位。对全部种植兔于种植后第7、14、21天行DWI和第7、14天行常规MRI(T1WI、T2WI)检查,并对其中10个肿瘤标本行病理检查。结果种植后第7天DWI、T1WI、T2WI病灶发现率分别为78.7%(37/47)、10.7%(3/28)、53.6%(15/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2.61,P〈0.01);第14天分别为95.7%(45/47)、54.3%(19/35)、82.9%(29/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1.50,P〈0.01)。种植后7d肿瘤生长较慢,内部尚未坏死,信号均匀;约14d后肿瘤生长开始加速,但此时内部坏死仍不明显,呈等或不均匀信号;第21天时肿瘤内部出现明显坏死,DWI上呈不均匀信号,成活肿瘤部分呈高信号,肿瘤坏死部分呈低信号,而囊变、液化部分呈高信号;从第7天至第21天。肿瘤边界逐渐由不清楚至清楚,内部信号由均匀至不均匀。敏感梯度因子(b)值为100s/,咖112时,种植后第7、14及21天,肿瘤周围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分别为(2.18±0.29)×10^-3、(1.96±0.33)×10^-3与(1.80±0.35)×10^-3mm^2/s,而肿瘤周围正常肝实质ADC值分别为(2.82±0.36)×10^-3、(2.61±0.40)×10^-3与(2.75±0.43)×10^-3mm^2/s。结论VX2瘤成活与坏死、囊变部分DWI具有典型表现,同时DWI在早期发现病变方面有重要潜在的价值。 相似文献
69.
对比剂剂量对兔肝VX2瘤MR灌注成像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兔肝VX2瘤MR灌注成像(PWI)的最佳对比剂剂量,并评价MR灌注成像对兔肝VX2瘤的研究价值。方法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将20只新西兰VX2瘤兔分为5组,每组4只,分别给予5种不同浓度(0.05、0.10、0.20、0.30、0.50mmol/kg)的钆双胺注射液(Gd-DTPA-BMA),以相同的流率(2ml/s),进行T2^*W梯度回波-平面回波成像(T2^*W-GE-EPI),对得到的兔肝VX2瘤及正常肝实质血流灌注效果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结果以剂量0.2mmol/kg时VX2瘤灌注具有峰值时刻(TOP,12.50s)早、达峰时间(TTP,7.50s)短、最大信号下降百分率(SRRmax,54.33%)满意和平均通过时间(MTT,35.00s)适中的优点,其TOP、TTP和MTT与正常肝实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种浓度随着对比剂剂量的增加,VX2瘤灌注的TOP、TTP逐渐缩短,SRRmax逐渐增大,MTT明显延长。结论0.2mmol/kg为最优化的兔肝VX2瘤PWI剂量。 相似文献
70.
目的 探讨同种异体骨髓基质细胞(BMSCs)移植到D-氨基半乳糖(D-Gal)诱导的兔急性肝损伤模型的治疗效果.材料与方法 BMSCs由雄性白兔的股骨和胫骨的骨髓中提取,分离、培养及传代3周并观察其形态学特征,然后直接肝脏注射移植到D-Gal诱导的同种雄性兔的急性肝损伤模型内.实验组(n=24):为直接肝脏内注射5 ml BMSCs(约2×107个);对照组(n=34):为直接肝脏内注射5ml D-Hanks液.每天观察各组实验兔的行为变化、存活率、肝功能[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白蛋白(ALB)和总胆红素(TBIL)]的改变;BMSCs移植后1、2、4周分别处死两组实验兔,观察肝脏组织病理学变化及肝脏坏死程度,参照评分标准.两位组织病理学医师双盲予以各实验动物的肝脏组织标本评分.结果 实验组1周后的存活率高于对照组(95.8%vs 70.6%,P<0.05),而1~2周后的存活率较对照组未见显著性改善(100%vs82.4%,P>0.05).肝功能的检测显示: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在细胞移植后血清ALB明显升高(P<0.05),ALT和AST均有显著性降低(P<0.05),但两组的TBIL水平的变化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织病理学评分的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BMSCs移植到受损肝脏后可显著减轻肝脏坏死程度及刺激肝细胞再生进而发挥强大的抗坏死作用(P<0.001).结论 同种异体BMSCs移植可加速修复D-Gal诱导的兔严重急性肝损伤.BMSCs直接肝内注射移植为实验动物模型简单实用的移植方式.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