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6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155篇
基础医学   11篇
临床医学   81篇
内科学   70篇
神经病学   20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183篇
综合类   139篇
预防医学   9篇
药学   29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44篇
  2009年   34篇
  2008年   34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41篇
  2005年   31篇
  2004年   34篇
  2003年   49篇
  2002年   42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41.
目的:探讨胃癌细胞奥沙利铂(oxaliplatin,L-OHP)耐药与上皮-间质转化(EMT)的关系。 方法:采用逐步递增L-OHP浓度持续体外诱导人胃癌SGC-7901细胞,建立L-OHP耐药细胞系SGC-7901/L-OHP;通过形态学、群体倍增时间、药物敏感性检测确定SGC-7901/L-OHP成功建立;比较SGC-7901/L-OHP细胞与亲代细胞EMT相关标记物N-cadherin和E-cadherin表达差异。 结果:经6个月诱导,L-OHP耐药细胞系SGC-7901/L-OHP成功建立,表现为该细胞的形态由上皮表型转变为间质样细胞表型;群体倍增时间较亲代细胞明显延长(P<0.05);L-OHP的IC50为亲代细胞的9.7倍。与亲代细胞SGC-790比较,SGC-7901/L-OHP细胞中N-cadherin mRNA和蛋白表达明显上调,E-cadherin mRNA和蛋白表达明显下调(均P<0.05)。 结论:EMT可能是人胃癌细胞对L-OHP产生耐药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442.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并发脑出血的发病机制。方法选择2002-01~2004-12在长海医院接受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共261例,根据有无脑出血分成两组:对照组和脑出血组。从两组年龄、血压、血脂、残余肾功能(RRF)、平均透析时间及平均单次透析超滤量等方面作统计学分析。结果脑出血组高血压发生率为81·1%、降压未达标率为83·8%、普通肝素使用率为78·4%、平均RRF为(3·8±1·9),而对照组分别为62·5%、52·7%、52·7%和(7·1±3·3),两者差异有显著性。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并发脑出血是多因素作用的结果。积极控制血压、选用恰当的抗凝方法以及保护RRF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443.
目的:探讨残余肾功能(RRF)对持续不卧床腹膜透析(CAPD)患者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分为3组:对照组、A组(RRF〈3ml/min)和B组(RRF≥3ml/min)。患者均采用常规处方透析,并抽血检测生化、血脂及蛋白营养指标,计算RRF、尿素清除指数(KT/V)、周肌酐清除率(Ccr/w)、单位透析剂量(PV/S)及蛋白质分解率(PCR),评估每日蛋白质摄入量(DPI)。结果:RRF与KT/V,Ccr/w及残余尿量呈正相关(r分别为0.56,0.83,0.80),与透析时间、透析超滤量呈负相关(r分别为-0.41,-0.33),与PV/S无关。A组患者Ccr/w,KT/V及血浆前清蛋白(PA)、视黄醇结合蛋白(RBP)、转铁蛋白(Tf)明显低于B组,但PCR高于B组。A、B两组间三酰甘油、清蛋白及胆  相似文献   
444.
目的 评估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透析过程中血压变异性(BPV)情况,探讨影响MHD过程中BPV增加的相关危险因素,了解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对2009年1月1日以前开始在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常规透析的MHD患者行回顾性分析.记录2009年1月-2010年12月期间每季度第1次血液透析过程中所有血压值,求取收缩压、舒张压的平均值和标准差,以离散系数表示透析中收缩压和舒张压BPV.随访时间未满2年的患者取时间平均分布的6~8个透析过程的血压计算.记录心血管事件及死亡,继续随访至2011年12月31日.结果 共纳入280例患者.平均透析中收缩压BPV为0.119 ±0.029,舒张压BPV为0.118 ±0.028;其中老年MHD患者(114例)透析中收缩压的BPV显著高于青中年组(166例)(0.126±0.029比0.114 ±0.028,P=0.012),两组间透析中舒张压的BPV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117±0.031比0.119 ±0.025,P=0.498).将透析中收缩压BPV作为应变量进行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患者年龄、透析前收缩压、透析间期体重增长率及血红蛋白水平是透析中收缩压BPV的独立影响因素.将透析中舒张压BPV作为应变量进行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透析间期体重增长率、平均脱水量是透析中舒张压BPV的独立影响因素.随访3年,死亡64例(22.9%),生存分析显示透析中收缩压BPV升高与病死率升高显著相关(P<0.01).结论 高龄、透析前高收缩压、透析间期体重增长率增加、血红蛋白水平降低为MHD患者透析中收缩压BPV升高的独立危险因素,透析间期体重增长率增加为MHD患者舒张压BPV升高的独立危险因素,透析中收缩压的BPV升高与MHD患者全因死亡率增加有关.  相似文献   
445.
脂质代谢紊乱在慢性肾脏病(CKD)患者中普遍存在,不仅能导致CKD的进展,而且增加了心血管事件发生的概率.然而,临床医师对CKD患者的调脂治疗并不十分积极,既考虑CKD的不同发展阶段调脂治疗是否获益,也担忧药物的安全性和耐受性.因此,本文主要从目前的试验证据出发阐明CKD不同发展阶段的患者是否需要接受调脂治疗,如何应用、何时开始及能否从中获益等问题.  相似文献   
446.
慢性肾脏病(CKD)患者常伴不同程度的蛋白-能量消耗(PEW),临床主要表现骨骼肌萎缩,可增加患者并发症和死亡风险。PEW发病机制是多因素的。目前采取的有效治疗方法为适当补充营养物质,保证足够热量和蛋白的摄入。此外,加强运动、及时纠正代谢性酸中毒和改善炎症状态也可预防和治疗CKD患者骨骼肌萎缩。短期激素治疗可改善机体蛋白储存,但仍缺少长期应用有效性和安全性的研究,因此,急需寻找切实有效的预防或治疗措施以改善CKD患者临床预后。目前有效阻断泛素-蛋白酶体系、myostatin信号通路等肌萎缩分解代谢途径的方法仍处于研究阶段。  相似文献   
447.
我们通过对 91例慢性原发性肾小球疾病患者的 2 4h内生肌酐清除率 (Ccr)、尿视黄醇结合蛋白 (RBP)、微量白蛋白(AL B)、N-乙酰 - β- D-氨基葡萄糖苷酶 (NAG)水平的测定和相关分析 ,探讨它们之间相互关系和临床意义。现报道如下。对象与方法1.对象 :慢性原发性肾小球疾病患者 9  相似文献   
448.
目的多中心、前瞻性观察αβ受体阻断剂盐酸阿罗洛尔 (Arotinolol)对慢性肾功能不全合并肾性高血压患者的降压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在上海市七家综合性医院肾脏科门诊的慢性肾功能不全 (血清肌酐值Scr >1.5 ~5mg/dL)合并高血压病人90例 ,给予盐酸阿罗洛尔治疗 12周 ,分别观察患者服药前后血压、心率和肝肾功能等生化指标变化及其不良反应。结果 90例中有 85例完成 12周的临床试验。与试验前比较 ,用药第 4周起 ,患者的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有显著性下降 (P <0 .0 1) ,降压总有效率达 81.18%。服药 4周后患者心率显著减慢 ,但平均心率 >6 0次 /min ;个别病例出现可逆性心悸、胸闷 ,但其肾功能、血脂、血常规、血糖、肝功能和EKG等均未见显著性变化。结论 12周的多中心临床研究表明 ,盐酸阿罗洛尔是治疗慢性肾功能不全合并高血压的有效药物之一 ,且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449.
腹膜透析治疗小儿先心病术后急性肾功能衰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腹膜透析(PD)对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术后急性肾功能衰竭(ARF)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36例先心病术后ARF行腹膜透析治疗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透析效果、转归合并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单纯ARF的死亡率12.5%,显著低于合并其它系统器官衰竭组的45%(P<0.05),腹膜透析3~30天内肾功能恢复,其中1~2天内血钾[K~ ]恢复正常,2~5天内血碳酸氢根[HCO_3~-]恢复正常,4~6天内血尿素氮(BUN)下降49.2%,血肌酐(Cr)下降42.6%。结论 对小儿先心病术后ARF,及早进行腹膜透析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450.
目的研究青少年肌阵挛性癫痫(JME)的临床特点及导致误诊的主要原因。方法对61例JME患者的临床和脑电图(EEG)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肌阵孪是最常见的首发症状,其次为肌阵挛加全身强直一阵孪发作(GTCS)。导致误诊最常见的原因是医师对肌阵挛发作缺乏认识,其次是临床和EEG的非对称性表现。结论JME的正确诊断依赖于医师对此综合征的深刻了解,EEG只能作为辅助诊断工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