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7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79篇
综合类   21篇
预防医学   3篇
眼科学   5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8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31.
近年,小肾癌及偶发癌病例增加,且当发现这类病变时患者对侧肾多正常,于是人们对此类患者采取保留肾单位的肾癌手术(nephron-sparing surgery for renal cell carcinoma,NSS)产生了兴趣,并称为NSS的可选择性适应证[1]。上海  相似文献   
32.
目的 评价吉西他滨膀胱灌注化疗治疗常规膀胱灌注化疗(包括丝裂霉素、表阿霉素和羟基喜树碱)失败的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NMIBC)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将72例在持续常规膀胱灌注化疗1年内出现肿瘤复发的NMIBC患者分为A、B、C 3组,每组24例.A组给予吉西他滨1000 mg灌洗,B组给予吉西他滨2000 mg灌洗,C组继续采用原化疗方案灌洗.观察并记录肿瘤复发时间及化疗不良反应.结果 A、B、c组患者的2年肿瘤无复发生存率分别为66.7%、75.0%和45.8%,采用吉西他滨灌洗患者的2年无瘤生存率达70.8%,显著高于传统化疗方案(45.8%,P<0.05),但A组与B组间未见明显差异.A组与B组中各有I例患者发生肾功能不全,其余不良反应主要为尿频、尿急、尿痛、血尿等,经对症治疗后缓解,各组间未见有明显差异,未发生严重的血液学不良反应.结论 对于常规膀胱灌注化疗后复发的NMIBC患者可考虑采用吉西他滨膀胱灌注化疗,但需注意观察患者的肾功能改变.  相似文献   
33.
目的探讨vonHippel-Lindau病(VHL)基因突变类型及改良的基因诊断方法。方法调查1例VHL病Ⅰ型家系及1例Ⅱ型家系,分别绘制树状图;抽取2个家族共8位成员的外周血,提取基因组DNA。改良方法进行3个外显子翻译区及剪接区的扩增,扩增产物经纯化后直接测序。将所得突变类型与人类基因突变数据库(HGMD)核对。结果VHL病I型家系4代12位家族成员中,有双肾透明细胞癌Ⅱ级合并视网膜血管母细胞瘤1例,中枢神经系统血管母细胞瘤合并视网膜血管母细胞瘤1例,突变基因携带者1例。Ⅱ型家系7位家族成员中,有双肾透明细胞癌Ⅱ级合并双肾多发囊肿1例,肾上腺嗜铬细胞瘤1例。Ⅰ型家系中,5例接受检测者中2例基因测序均见VHL基因第478位与479位核苷酸分别发生C→T及T→C突变,导致第89位编码氨基酸由亮氨酸转变为丝氨酸。Ⅱ型家系3例接受检测者中,2例基因测序见VHL基因第452位核苷酸发生G→T突变,导致第80位编码氨基酸由丝氨酸转变为异亮氨酸。测序获得突变类型与HGMD核对,发现I型家系中VHL基因第478位核苷酸与479位核苷酸的多点突变,为VHL基因第89位氨基酸位点未曾报道过的突变类型。2个家系的基因突变位点均...  相似文献   
34.
目的评估膀胱内灌注透明质酸治疗顽固性非细菌性膀胱炎,缓解其尿路刺激症状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20例顽固性非细菌性膀胱炎患者行膀胱内灌注透明质酸溶液治疗。男1例,女19例。年龄22~68岁,平均47岁。病程1个月~30年,其中>1年者16例。治疗方法为1周1次×4次,然后4周1次×2次,随访至第16周。根据患者主观感受填写视觉模拟量表进行疗效评估并记录不良事件。治疗结果分为完全反应(症状消失或症状总分减少≥90%)、部分反应(症状总分减少50%~89%)、轻度反应(症状总分减少≤49%)和无反应(症状评分无改善)。结果除1例患者中途退出外,共19例患者完成了16周的随访,症状总分从平均22.32±5.53下降至9.47±5.88(P<0.001),尿频评分从8.21±1.75下降至3.89±2.31(P<0.001),尿急评分从7.47±2.14下降至3.37±2.14(P<0.001),尿痛评分从6.63±3.47下降至2.21±2.74(P<0.001)。第16周时总有效率(完全反应及部分反应)为53%(10/19)。除操作本身引起的不良反应如尿道刺激(25%,5/20)、膀胱胀痛加重(5%,1/20)和改变体位时引起的头晕(15%,3/20)外,未发现其他不良反应。结论膀胱内灌注透明质酸对顽固性非细菌性膀胱炎患者的尿路刺激症状有明显的改善作用,安全,依从性好。  相似文献   
35.
目的 探讨B超引导下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 mini-percutaneous nephrolithotomy,MPCNL)治疗上尿路结石的手术并发症及防治措施.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11月至2011年1月行B超引导下MPCNL术治疗的2300例上尿路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男1268例,女1032例.年龄10个月~ 84岁,平均49岁.肾结石1305例,输尿管上段结石322例,肾结石合并输尿管结石673例.其中鹿角形结石1016例,移植肾结石13例,马蹄肾结石9例.结石最大径1~7 cm,平均2.3cm.均伴肾积水,肾盂扩张0~ 56 mm.有肾脏手术史184例(8.00%),有ESWL史267例(11.60%),伴泌尿系感染225例(9.80%). 结果 2300例患者中出现并发症756例(32.90%),包括术中peel-away鞘置入失败184例(8.00%),其中6例改二期手术,其余通过调整完成手术;术中发生集合系统穿孔308例(13.40%);发热303例(13.20%),其中高热伴败血症20例(0.87%),经积极抗感染、对症治疗后痊愈;严重出血需要输血者36例(1.57%),其中发生肾静脉损伤3例(0.13%),均经保守治疗止血痊愈,并行二期碎石;术后迟发性出血16例(0.70%),其中行高选择性肾动脉栓塞12例(0.52%),1例行肾切除术;胸膜损伤1例(0.04%),胸腔积液2例(0.09%),均经保守治疗痊愈;无结肠等腹腔内脏器损伤发生. 结论 B超引导下MPCNL较X线引导下手术邻近脏器损伤发生率低,但是通道建立相关性并发症、出血及感染发生率高,大多数并发症早期诊断可以通过相应处理治愈.术中大出血、术后迟发性出血、术后感染是其较严重并发症,应予以重视并采取积极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36.
37.
上海仁济医院肾癌数据库资料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肾癌临床、病理、分期、分级与预后特征. 方法 分析2003年至2005年上海仁济医院泌尿科肾癌数据库435例患者临床和病理资料.采用WHO 1997年肾实质上皮性肿瘤组织学分类标准、2002年ATCC的TNM分期和临床分期、1982年Fuhrman病理分级.采用Kaplan-Meier法和Logrank检验对57例获随访的晚期患者行生存分析和预后因素判断. 结果 435例患者中,遗传性VHL病肾癌10例(2.4%)、散发性肾透明细胞癌372例(85.5%)、乳头状癌13例(3.0%)、嫌色细胞癌18例(4.1%)、集合管癌4例(0.9%)、嗜酸性细胞腺瘤4例(0.9 %)、未分类肾癌.14例(3.2%).行根治性肾切除术335例(77.0%),保留肾单位手术74例(17.0%),姑息性肾切除等手术26例(6.0%).遗传性VHL病肾癌均为双肾癌伴多发囊肿,临床分期Ⅰ期7例、Ⅱ期3例,病理分级Ⅰ级6例、Ⅱ级4例,基因测序均存在VHL基因突变,平均随访28.6个月,患者无肿瘤局部进展或转移,但4例患者出现同侧或双侧肿瘤再发.嫌色细胞癌临床分期均为Ⅰ期,病理分级Ⅰ级5例,Ⅱ级13例,平均随访19.8个月均存活,无肿瘤转移或复发.集合管癌临床分期均为Ⅰ期,病理分级均为Ⅲ级,平均生存时间11.3个月.肾透明细胞癌和乳头状癌临床分期Ⅰ期260例(67.6%)、Ⅱ期64例(16.6%)、Ⅲ期32例(8.3%)、Ⅳ期29例(7.5%),其中T1a 147例(38.2%)、T1b 113例(29.4 %);病理分级Ⅰ级124例(32.2%)、Ⅱ级219例(56.9%)、Ⅲ级40例(10.4%)、Ⅳ级2例(0.5%).57例晚期肾癌患者中位生存时间(16.0±1.3)个月,1年生存率55.0%,2年生存率31.0%.预后因素分析显示,临床分期、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和病理分级是晚期肾癌解剖水平和组织学水平的预后影响因素. 结论 不同组织学亚型的肾癌生物学特征存在较大差异,遗传性VHL病肾癌存在基因突变,常为双侧、多中心、低Fuhrman分级透明细胞癌,易再发不易转移.肾嫌色细胞癌预后较好,而集合管癌预后差.在解剖水平和组织学水平,TNM分期、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和肾癌病理分级是晚期肾癌的预后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38.
改良可控性回肠膀胱控尿机制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改良可控性回肠膀胱临床应用的效果。方法膀胱癌行根治性膀胱切除尿流改道患者12例,采用改良的回肠乳头瓣作为输出道,外口与脐孔作皮瓣嵌入防狭窄吻合,去管化回肠浆膜下隧道抗返流技术。结果12例随访14~50个月,昼夜控尿满意,尿动力学显示:储尿囊容量350~720(435±88)m l,充盈时内压15~32(20±5)cm H2O,储尿囊充盈时输出道最大闭合压力74~142(98±23)cm H2O,空虚时为49~105(68±20)cm H2O,2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82,P<0.01);充盈过程中无收缩波出现。结论改良回肠乳头瓣输出道及去管化回肠浆膜下隧道抗返流技术是比较理想的可控技术改进。  相似文献   
39.
CT定位下经皮肾穿刺造瘘术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经皮肾穿刺造瘘 ( percutaneousnephrostomy ,PNT)术是一种暂时性的解除上尿路梗阻 ,引流尿液的有效方法。常用的穿刺引导方式包括X线透视和B超 ,但分别存在着患者受到大剂量射线辐射和需要特殊装置等缺点。我院 1 997年 7月~ 2 0 0 2年 7月采用CT定位下PNT ,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本组 73例 ( 74侧肾脏 ) ,男 44例 ,女 2 9例 ,年龄 2 2~ 83岁 ,平均 68.2岁。其中梗阻性急性肾功能衰竭 67例 ,脓肾 4例 ,输尿管漏 2例。梗阻性肾功能衰竭原因包括 :肿瘤 (输尿管、膀胱、前列腺、消化道及妇科肿瘤等 6…  相似文献   
40.
前列腺偶发癌的新辅助疗法加前列腺癌根治术治疗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偶发性前列腺癌患者的最佳治疗方法。方法2001年1月~2005年1月,对18例前列腺增生症行TURP术后病理证实为前列腺癌的病人,先行新辅助治疗后,进而行前列腺痛根治术,满意效果。新辅助治疗方案包括(1)诺雷德 Flutamide(氟他胺):(2)诺雷德 Casodex(康士德),用药时间为3月,用药期间监测PSA。手术方法为标准的保留勃起神经的前列腺癌根治术。结果所有病人药物耐受性良好,手术和围手术期过程顺利。术后随访6月~3年4个月,平均12月,12例膀胱控尿正常,3个月时有轻度压力性尿失禁6例,6个月时有2例,无真性尿失禁发生。随访期间18例病人血清PSA均<0.01μg/L,未发现肿瘤局部复发以及远处转移征象。7例患者保持性功能正常。结论前列腺癌根治术是偶发性前列腺癌患者的有效疗法。术前应用新辅助治疗3月,可使TURP术造成的创面完全愈合,减少根治手术的难度,同时控制前列腺癌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