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4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5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43篇
综合类   23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60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黑龙江省1998—2007年胃肠道恶性肿瘤临床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胃肠道恶性肿瘤的临床流行病学等研究提供基本资料。方法对1998年1月至2007年12月间黑龙江省15家医院收治的胃肠道恶性肿瘤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具有完整的胃癌和结直肠癌病例资料者共计33540例.来自其中12家医院。胃癌占45.8%.直肠癌与结肠癌例数相近。右半结肠癌多于左半结肠癌为1.3:1.0.尤其80岁以上年龄组其比例为2.1:1.0。30岁以下结直肠癌例数仅占全部结直肠癌的1.3%。50~70岁者在进展期胃癌、结肠癌和直肠癌患者中分别占70.6%、73.4%和72.4%。早期胃癌中的高、中分化腺癌占49.7%;结直肠癌中的高一中分化腺癌占74.4%~85.1%。早期胃癌予以根治性手术切除者占69.1%:进展期胃癌占79.9%;左半结肠癌占91.9%;右半结肠癌占83.9%;直肠癌占88.3%。结论黑龙江省胃肠道恶性肿瘤发病的高峰年龄段是50~70岁:以胃癌最常见:根治性手术切除是主要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52.
目的探讨胃癌术后留置胃管对术后恢复情况的影响。方法前瞻性纳入2009年12月至2011年3月间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收治的174例胃癌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88例,术中或术后第1天晨起拔除胃管)和对照组(86例,留置胃管直至排气)。比较两组患者术后不适症状、并发症发生情况、恢复时间及住院期间生活质量。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患者术后恶心(14.8%比47.7%,P〈0.01)、咽痛(6.8%比38.4%,P〈0.01)、饮水后呛咳及异物感(3.4%比20.9%,P〈0.01)和咳嗽咳痰不畅(36.4%比55.8%,P〈0.05)的发生率明显降低,术后离床时间[(1.46±0.58)d比(1.68±0.61)d,P〈O.05]和排气时间[(3.11±0.77)d比(3.75±1.03)d,P〈0.05]明显提前。两组术后均未出现吻合口瘘及肠梗阻等严重并发症,吻合口出血发生率的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3.4%(3/88)比5.8%(5/86),P〉O.05]。住院期间生活质量表情评分试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平均分3.36比2.78,P〈0.01)。结论胃癌术后早期拔除胃管是安全、合理的,可明显提高患者住院期间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3.
应激状态下胃黏膜损伤与胃排空及胃酸分泌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胃黏膜损伤的确切原因和具体过程,为临床防治胃黏膜损伤、胃炎、胃溃疡及胃癌提供新的理论依据.方法 以水浸-束缚应激(WRS)大鼠的方法,将144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9组,每组16只,A、B、c 3组用放射性核素99mTc灌胃测定大鼠胃液相排空率;D、E、F 3组采用手术清除胃内容物并幽门结扎测定胃酸分泌率;G、H、I 3组为手术不清除胃内容物并幽门结扎,评估胃黏膜损伤溃疡指数(UI);分析胃排空率、胃酸分泌和胃黏膜损伤之间的关系.结果 随着wRs时间延长,大鼠胃排空速率明显下降,B组(WRS 2 h)和c组(WRS 4 h)的胃排空速率与A组(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C组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大鼠胃酸分泌受到显著抑制,E组(WRS 2 h)和F组(WRS 4 h)的胃酸分泌率与D组(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F组与E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胃黏膜损伤随着应激时间的延长而加重,清除胃内容物可以有效防治应激引起的胃黏膜损伤,手术对本实验无明显影响.B、C组与A组的胃黏膜损伤UI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组与B组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1);A、D、E、F、G组大鼠未出现胃黏膜损伤,H与E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I与F组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1);A、D、E、F、G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组与B组之间和I组与C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WRS可导致胃排空障碍、胃酸分泌减少和胃黏膜损伤.  相似文献   
54.
胃癌脾门淋巴结转移规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55.
胃上部癌全胃切除与近端胃切除的疗效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胃上部癌行根治性全胃切除与近端胃切除的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本院1980~1994年收治的244例胃上部癌病人,通过并发症、生存率等方面对二种术式进行对比。结果 两种术式Ⅰ、Ⅱ期病人3、5年生存率相似(P〉0.05),Ⅲ期病人全胃切除组优于近切组,3年生存率提高了22.2%。P〈0.05,差异有显著意义,Ⅳ期病人如远处无转移应根据病人状态行全胃加联合脏器切除,或姑息性手术。结论 对于胃上部癌的手术,应根据病期、肿瘤大小、浆膜受累程度、第5、6组淋巴结转移情况来选择合理术式。两种术式常见的并发平吻合口狭窄及胆汁返流通过强生吻合器的使用有一定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56.
目的 :使用图像分析技术测定青年胃癌与老年胃癌细胞的相关参数并结合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分析。方法 :随机选择哈医大三院病理科 1 984~ 1 992年胃癌手术切除标本 6 1例 ,青年胃癌 31例 ,老年胃癌 30例 ,青年以 35岁为上限 ,老年以 6 0岁为下限。结果 :青年胃癌与老年胃癌在浸润深度、组织学类型、淋巴转移及生存率方面差异显著 ,而癌细胞的面积、周长、长径、短径、形状因子、异型指数无显著差异 ,青年胃癌 3年生存率为 35 5 % ,5年生存率为1 9 36 % ;老年胃癌 3年及 5年生存率分别为 5 0 %和 30 % (此生存率含姑息手术病例 )。结论 :青年胃癌应早期发现 ,早期诊断 ,早期治疗  相似文献   
57.
姚洪文  薛英威  庞达 《黑龙江医学》2001,25(10):731-732
胃癌细胞系由于每个细胞系的特殊结构及不同的生物学特性 ,使其具有特殊意义 ,对我们在体外研究胃癌病因、发病机制及诊断治疗大有益处。本文回顾了国内外胃癌的细胞系建系情况及应用这些细胞系从事的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58.
p53在胃癌分子生物学研究中的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胃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每10万人口的年死亡率为25.21,在各种恶性肿瘤中占首位。胃癌发病原因尚未明确,但显然与多种因素有关,如遗传、血型、体质、种族等内在因素,生活习惯、职业、饮食种类、嗜好、环境土壤等外界因素。其中以生活、饮食习惯和遗传素质最为重要。 随着肿瘤遗传学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已认识到正常的上皮细胞转变成恶性肿瘤,是一个多步骤、多基因的复杂过程,现在已明确与胃癌发生发展转归关系密切的基因有:抑癌基因p53、APC、DCC、p21~(watl/ctpl)、p16、p27~(kipl);癌基因c-MET、C-erbB-2、  相似文献   
59.
60.
食管胃结合部肿瘤、尤其是食管胃结合部腺癌的发病率正在逐年增高.该部位肿瘤在解剖、生理及病理等方面都存在着特殊性,国内及国际学者对该部位肿瘤的治疗尚未达成共识,故目前亦无一致认同的治疗规范.因此,我们有必要提高对该区域肿瘤的进一步认识,寻找更加合理、可行的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