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6篇
  免费   1763篇
  国内免费   3篇
儿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1篇
内科学   3篇
皮肤病学   1篇
外科学   1959篇
综合类   18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4篇
肿瘤学   3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34篇
  2017年   238篇
  2016年   120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342篇
  2012年   377篇
  2011年   341篇
  2010年   359篇
  2009年   45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62年   1篇
  195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91.
目的:比较PPH术与改良Block术治疗直肠前突的优缺点。方法:根据纳入标准选取38例直肠前突患者行注射中药加改良Block术为观察组,选取以往进行PPH手术的38例直肠前突患者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第1次排便及术后并发症等情况。结果:两组临床疗效相当,观察组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长于对照组(P<0.05),但术中出血量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第1次通便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26%,对照组为23.68%,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两种术式均是治疗直肠前突的有效方法。改良Block术式对于缓解排便困难、减少并发症方面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992.
患者女,36岁。因发现头顶部肿物1个月入院。患者1个月前洗头时发现头顶部有一肿物,约枣核大小,质软,伴触痛。自用活络油外涂等处理,效果欠佳,且肿物逐渐增大。至外院就诊,行头顶部肿块B超检查示:头顶后部见一无回声占位,大小26 mm×4 mm,边缘齐,内部见少量  相似文献   
993.
目的:探讨泛影葡胺造影对上消化道穿孔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临床上怀疑上消化道穿孔的112例患者,术前使用泛影葡胺造影,并对该组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患者在透视下动态观察有无造影剂经胃、十二指肠漏出并摄片分析,有造影剂漏出为阳性,无则为阴性。结果:112例患者行泛影葡胺造影,阳性者72 例:胃穿孔31 例,其中胃溃疡穿孔27例,胃癌穿孔4例;十二指肠球部穿孔 41例。阴性者40例,其中39例经CT、急诊胃镜检查及剖腹探查确诊为其他疾病,但有1例阴性者行剖腹探查诊断为胃后壁穿孔。该法的诊断符合率99.1 %,敏感性98.6%,特异性100%,全组假阴性1例,无假阳性。结论:泛影葡胺在诊断上消化道穿孔中安全、有效、方便、价廉,有其重要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94.
目的:探讨腑安汤对术后肠麻痹的治疗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90只小鼠随机均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腑安汤预处理组后常规制作术后肠麻痹模型或行假手术。应用ELISA法测定小肠组织中类胰蛋白酶、组胺含量;光镜下观察经甲苯胺蓝染色的肠系膜肥大细胞计数及脱颗粒情况;利用比色法测定小肠组织中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检测小鼠肠道内碳末移行率。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小肠组织类胰蛋白酶、组胺含量和MPO活性均明显升高(均P<0.01),而腑安汤预处理组小肠组织类胰蛋白酶、组胺含量和MPO活性的升高受到明显抑制,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各组肥大细胞计数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模型组细胞脱颗粒明显,而腑安汤预处理组较弱;术后模型组碳末移行率明显降低(P<0.01),腑安汤预处理组碳末移行率较模型组明显增加(P<0.01);相关性分析显示,MPO活性与碳末移行率呈负明显相关(r=-0.885,P<0.01)。结论:腑安汤可减少术后小鼠肠道类胰蛋白酶和组胺的产生,抑制肥大细胞脱颗粒及其所介导的炎症反应,有预防和减轻术后肠麻痹的作用。  相似文献   
995.
目的:评估血流阻断射频术后毁损灶周围正常肝脏组织的病理变化。方法:兔VX2肝肿瘤接种成功后分为单独射频组与射频联合入肝血流阻断组(联合射频组)。射频采用冷循环射频消融治疗(参数设定为30 W,8 min),入肝血流阻断采用Pringle法。1周后处死动物,通过HE染色观察术后毁损灶周围肝脏组织的病理变化。结果:与单独射频组比较,联合射频组毁损灶周边正常肝组织内中央静脉及Glisson鞘周围可见大量炎症细胞聚集,且肝细胞肿胀,门静脉、中央静脉扩张、胆管上皮增生等病理变化均更明显(均P<0.05)。结论:血流阻断后射频对毁损灶周围正常肝组织的病理损害较单独射频的损害严重。  相似文献   
996.
目的:探讨肠内营养(EN)支持对老年腹部手术患者恢复情况、实验室指标的影响.方法:对238例老年腹部手术患者随机分为EN组和肠外营养(PN)组,营养支持为7~9 d.观察两组患者术后恢复和并发症情况,检测所有患者术前和出院前白蛋白(PA),白蛋白( ALB),球蛋白(GLO)和血红蛋白(Hb)以及淋巴细胞数等实验室指标.结果:EN组患者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引流管拔除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和并发症的发生率均低于PN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前,EN组患者PA,ALB,GLO,Hb以及淋巴细胞数等实验室指标均较术前有所增加,并且均明显高于PN组(P<0.05);EN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P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279,P=0.004).结论:老年腹部手术患者应用EN支持后,可以有效改善机体营养状态和免疫功能,促进术后康复,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997.
梗阻性黄疸患者由于机体免疫功能障碍而有较高的并发症、病死率。笔者结合近年文献资料初步综述了梗阻性黄疸患者机体免疫功能各个方面的变化及其相关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998.
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通过调节不同靶基因的转录活性及其自身的表达,参与肿瘤的增殖凋亡与侵袭转移等过程,其过度表达与恶性肿瘤的不良预后有关。上皮/间质转化(EMT)在肿瘤的侵袭和转移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其机制涉及复杂的信号通路、E-钙黏蛋白、Snail转录因子和microRNA等。本文就两者在肿瘤中的作用及意义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999.
目的:探讨创伤性肝脾破裂伤伴合并伤的临床特点及治疗与预后。方法:对收治的132例创伤性肝脾破裂伤伴合并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进行预后评估。结果:全组11例保守治疗的患者均治愈,手术治疗的121例患者中111例患者均一期愈合,10例伤口二期愈合,1例患者在术后出现胆道出血,2例患者由于其胰腺或肾脏受损而致其术后衰竭死亡;术后未出现膈下脓肿以及脾切除后凶险感染的发生。结论:对于创伤性肝脾破裂伤伴合并伤生命体征平稳、腹部穿刺为阴性的患者可给与保守治疗,对于生命体征不稳定,或腹部穿刺阳性的患者应尽早进行手术治疗,以改善患者预后,降低不良事件发生。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观察S期激酶相关蛋白2(Skp2)在大鼠肝部分切除后残肝中的表达,探讨其在肝再生过程中的意义。方法:大鼠行70%肝部分切除术,分别在术后12,24,48,72,168 h,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肝再生组织中Skp2及PCNA蛋白表达。结果:肝部分切除术后12,24,48,72 h,大鼠残肝组织中的Skp2及PCNA均表达明显增高,与相应各时间点的假手术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且两者均在肝切除后48 h表达量达到最高峰,呈明显正相关(r=0.9085,P<0.05)。结论:Skp2在肝部分切除术后肝再生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