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7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9篇
外科学   59篇
综合类   14篇
预防医学   7篇
药学   4篇
肿瘤学   7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72.
目的:探讨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PHPT)的临床表现及诊断方法.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0-2009年间收治的73例PHPT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PHPT临床表现多样,误诊率高.73例中首发症状主要以骨骼病变(骨关节痛24例,骨折8例),肾结石(14例)和消化道症状(12例)等为主,亦有无症状者.73例(100%)血清钙至少一次升高,69例行甲状旁腺素(PTH)检查均增高.行超声、99mTc-MIBI、CT和MRI等定位诊断,四者结合术前定位准确率100%.73例均行手术治疗,病理证实甲状旁腺腺瘤72例,甲状旁腺增生1例.术后患者症状改善,血清钙、PTH值明显下降.结论:应提高对PHPT的认识,重视血钙检查,对疑诊患者早期检测PTH、颈部B超等,确诊者尽早手术,可使患者保留劳动能力,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73.
74.
胰岛素瘤(insulinoma)是起源于胰岛p细胞,异常分泌胰岛素并产生临床症状的胰岛细胞肿瘤。Wilder于1926年诊断第1例胰岛素瘤并由Mayo手术证实为恶性胰岛细胞瘤;Whipple于1935年对胰岛素瘤提出了Whipple三联征,其中l例来自当时的北京协和医院。本文回顾性分析武汉同济医院1995年至2010年40例行手术的胰岛素瘤,并重点分析其诊断和外科治疗情况。  相似文献   
75.
早期肠内营养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急性炎症反应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观察早期肠内营养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后急性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将53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肠内营养(EN)组和肠外营养(PN)组,术后24 h开始分别接受肠内和肠外营养,检测两组患者术前和术后血清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等急性炎症反应指标,并观察术后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及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MODS)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术后均有急性炎症反应的发生,EN组术后第3、7天的CRPI、L-6、TNF-α血清水平较PN组有显著下降(P<0.05);EN组SIRS持续时间(3.58±1.24)d明显短于PN组(5.81±1.57)d(P<0.01);EN组的MODS发病率(11.5%)明显低于PN组(25.9%)(P<0.01)。结论PD术后早期肠内营养能有效地减轻创伤后的急性炎症反应,降低MODS发病率,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76.
TGF-β1、Smad7在甲状腺癌中的表达和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及其相关蛋白Smad7在甲状腺乳头状癌及滤泡状癌中的表达及临床病理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对79例甲状腺癌及癌旁组织中TGF-β1、Smad7蛋白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TGF-β1、Smad7蛋白表达率在癌旁组织分别为20%、16%,在甲状腺癌中为68.35%、72.15%,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年龄、组织类型的甲状腺癌中二者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在外膜侵犯、淋巴结转移、术后复发组均显著高于对应阴性组(P<0.05),并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TGF-β1、Smad7蛋白的表达在甲状腺癌的发生、发展中有一定作用,同时还与甲状腺癌的生物学行为密切相关,可以作为甲状腺癌诊断的辅助指标,并可能为其治疗方法的选择提供部分依据。  相似文献   
77.
目的:将重组腺病毒介导的黑素瘤分化相关基因-7(melanoma differentiation-associated gene-7,mda-7)/IL-24与多柔比星(adriamycin,ADM)联合治疗人肝癌细胞裸鼠移植瘤,探索基因治疗和化疗相结合治疗肝癌的新方法.方法:构建携带人mda-7/IL24基因的重组腺病毒载体(Ad-mda-7),单独使用该载体或ADM以及两者联合使用对人肝癌细胞裸鼠移植瘤进-行治疗,观察抗肿瘤效果.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各组肿瘤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2(matrix metalloproteinase,MMP-2)与转化生长因子(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TGF)-β1的表达.结果:成功构建重组腺病毒并实现体内表达,Ad-mda-7 ADM联合治疗组的裸鼠平均生存时间为(83.8±4.82)d,与其他3组相比生存期明显延长(P<0.01);Ad-mda-7 ADM组裸鼠移植瘤平均大小与单独使用ADM或Ad-mda-7相比明显缩小(P<0.01).Ad-mda-7能显著降低TGF-β1和MMP-2的表达,明显优于ADM组(P<0.01).结论:重组腺病毒介导mda-7/IL-24联合多柔比星对裸鼠人肝癌转移模型有明显的抗肿瘤作用及协同效应,其机制可能与抗肿瘤侵袭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78.
目的探讨胰岛素瘤的诊断和外科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和病理确诊的55例胰岛素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7例为无功能性,48例(87.27%)功能性胰岛素瘤均有典型的Whipple三联征表现,且血胰岛素/血糖比值(IRI/G)0.3。术前超声,CT,MRI,内镜超声(EUS),术中超声和选择性动脉造影(DSA)诊断的阳性率分别为83.64%(46/55),62.07%(18/29),40.00%(4/10),100%(8/8),90.00%(9/10)和40.00%(2/5)。胰岛素瘤剜除术48例次,胰体尾切除术5例,胰体尾联合脾切除术3例,胰腺中段切除术1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1例;肿瘤直径小于或等于2 cm者占95.00%(57个)。23.33%(14个)的肿瘤位于胰头部,33.33%(20个)位于胰体部,43.33%(26个)位于胰尾部,3例(5.46%)为多发性肿瘤。病理诊断均为胰岛素瘤,无恶性者。术后无低血糖症状发作,发生胰瘘1例。结论 Whipple三联征和IRI/G0.3可作为胰岛素瘤定性诊断的依据。联合应用超声,CT,MRI和内镜超声多种方法进行术前定位。内镜超声在胰岛细胞瘤定位诊断中的阳性率最高;术中超声是有效的定位方法。肿瘤剜除术是胰岛素瘤的最佳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9.
目的: 探讨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PHPT)的外科诊治经验。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2012年间收治的86例PHPT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首发症状表现为骨骼系统病变45例,泌尿系统症状21例,消化道症状14例;无症状者6例。术前86例患者平均血钙浓度(3.13±0.46)mmol/L,甲状旁腺素(PTH)中位浓度864.6 pmol/mL。B超检出率90.3%,99mTc-MIBI检出率95.0%,CT检出率78.6%。58例单纯单发甲状旁腺瘤(其中包括异位甲状旁腺腺瘤5例)行单侧颈部探查术;11例双侧甲状旁腺腺瘤,15例单发甲状旁腺腺瘤合并双侧结节性甲状腺肿,2例甲状旁腺增生行双侧颈部探查术。术后成功随访80例,时间3个月至6年,所有患者均无复发。 结论:血钙、血PTH是PHPT定性诊断的主要依据,B超、99mTc-MIBI是PHPT主要定位手段。手术治疗是最有效的方法,单侧颈部探查术是常用术式。  相似文献   
80.
梗阻性黄疸时对肝损害的机制研究现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梗阻性黄疸是临床上一种常见的并发症。因胆管机械性梗阻导致胆汁淤滞 ,胆红素泛溢入血所引起的。常发生系统性病理生理学改变 ,如高胆红素血症 ,内毒素血症 ,凝血功能障碍 ,肝功能不良 ,肝肾综合征等 ,肝功能衰竭是其最常见的死因。自上世纪 70年代以来 ,对其机体脏器的损害机制作了深入研究 ,本文就肝损害方面的相关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一、细菌移位与内毒素血症据文献报告 ,发生梗阻性黄疸时 ,内毒素血症发生率增高 ,术前为 2 4%~68% ,术后为 5 0 %~ 80 % ,术中采门静脉血检测为 69% [1] 。探究其发生一度出现两种不同假说 ,即肠源性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