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7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19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3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9篇
口腔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40篇
内科学   19篇
神经病学   9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18篇
综合类   55篇
预防医学   38篇
药学   42篇
  1篇
中国医学   19篇
肿瘤学   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1.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高三酰甘油血症及纤溶活性变化与脑梗死发生的关系.方法:选择非糖尿病的老年高血压患者209例、经头颅CT或MRI检查结果证实合并脑梗死107例,非脑梗死102例,对照组97例,全自动生化检测仪测定血清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并计算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含量,ELISA法测定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D-二聚体含量.结果:高血压合并脑梗死组及高血压非脑梗死组TC、TG、LDL-C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 HDL-C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高血压合并脑梗死组血清TG明显高于高血压非脑梗死组(P<0.01),而血清TC、LDL-C、HDL-C与高血压非脑梗死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高血压伴脑梗患者tPA、 PAI、D-二聚体明显高于高血压非脑梗死组(P<0.05)和对照组(P<0.01),高血压非脑梗死组tPA、PAI、D-二聚体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高血压与高三酰甘油血症关系密切,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血清高TG水平可能是促成脑梗死发生的危险因素之一.高血压患者存在纤溶功能异常,尤其是高血压伴脑梗死更明显,纤溶异常可能在脑梗死发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Miller-Fisher综合征(MFS)的临床特点,并对其进行亚型诊断,以加深对其认识,提高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7例诊断为MFS患者的发病诱因、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治疗及预后等临床资料,并依据2014年GBS分类专家组制定的Guillain-Barré综合征(GBS)和MFS的新分类和诊断标准进行亚型诊断。所有患者接受脑脊液、肌电图及血清抗GQ-1b抗体检测。结果27例患者平均患病年龄为(41.0±22.6)岁,14例患者有前驱感染史,主要临床表现为复视、步态不稳,主要体征为眼外肌麻痹、共济失调、腱反射减弱或消失等。18例患者出现蛋白细胞分离现象;17例患者血清抗GQ-1b抗体阳性;26例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神经根及周围神经受损表现。亚型诊断:典型MFS患者19例,MFS与GBS重叠型(MFS/GBS)5例,急性眼睑下垂(AP)1例,急性瞳孔散大(AM)1例,急性共济失调性神经病(AAN)1例。除1例患者仅接受营养神经等治疗外,余26例患者分别接受了免疫球蛋白和(或)激素冲击治疗,所有患者出院时症状好转。结论 MFS的诊断需要结合患者临床表现、脑脊液检查、神经电生理检查和血清抗GQ-1b抗体等,患者予以免疫球蛋白和(或)激素冲击治疗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3.
成人肝脏大部分位于右季肋区和腹上区,仅小部分延伸至左季肋区.肝的膈面借肝镰状韧带分为较大的肝右叶与较小肝左叶.作者在解剖一具老年女尸时,发现肝脏除了有正常的肝左叶外,尚在左三角韧带左侧生长出一较扁的异常肝叶,抵达腋中线、脾的上方.此类变异尚未有文献报道,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60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再灌注21例无复流现象进行探讨,分析无复流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对2004年12月-2005年12月60例我院急诊确诊AMI患者,通过临床资料分析。结果无复流患者平均年龄高于再灌流患者。无复流患者开始再灌注治疗的时间迟于再灌流患者。结论年龄、再灌注治疗时间延迟是无复流发生的危险因素,针对其危险因素进行护理干预是预防无复流现象的可行性措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Y染色体长臂异染色质区延长(Yqh+)对体外受精/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胚胎移植(IVF/ICSI-ET)妊娠结局和新生儿健康情况的影响。方法采用单中心回顾性研究,收集2014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在西北妇女儿童医院辅助生殖中心行IVF/ICSI-ET助孕的不育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Y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分为Yqh+组和对照组。又根据男方精液分析结果分别行IVF或ICSI人工授精,比较IVF周期和ICSI周期中Yqh+组和对照组的妊娠结局和新生儿健康情况。结果研究共纳入1 705对不育夫妇,其中Yqh+组67例,对照组1 638例。(1)在IVF治疗周期中,Yqh+组和对照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新鲜移植周期中,Yqh+组的临床妊娠率、活产率略低于对照组,但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Yqh+组的异位妊娠率显著高于对照组(11.11%vs. 1.63%,P=0.04);两组的新生儿Apgar评分、出生缺陷率和男婴出生率比较亦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2)在ICSI治疗周期中,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新鲜移植周期的妊娠结局(包括临床妊娠率和活产率)和新生儿出生情况各观察指标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Yqh+可能对IVF/ICSI-ET妊娠结局和新生儿健康情况无明显影响。Yqh+是否增加IVF新鲜移植周期中异位妊娠的风险,尚需要更大样本量的研究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新疆地区汉、哈、维、蒙古、回族乙性肝炎病毒感染者血清标志物和与Pre2Ag、PreSAb之间的关系.方法 应用乙性肝炎病毒Pre2Ag、PreSAb酶联免疫试剂,检测了新疆地区318例不同民族HBV感染者中的Pre2Ag、PreSAb.结果 在新疆地区129例HBeAg( )组中,PreS2Ag阳性119例,PreS2Ab阳性10例,阳性率分别为92.25%和8.40%;在189例Anti-HBe( )组中,PreS2Ag阳性148例,PreS2Ab阳性14例,阳性率分别为78.31%、7.41%.结论 在新疆的各民族HBV感染者HBeAg( )和Anti-HBe( )组中的Pre2Ag的阳性率,经统计学处理后,X2=8.583、P<0.005有显著性意义.在HBeAg( )组中,PreS2Ag、preS2Ab的阳性率各有不同,各民族之间,经统计学处理X2<3.84,P>0.05,无显著性差异.在Anti-HBe( ),汉族与哈、维族的阳性率的比较,X2=7.88和14.43,P<0.005.汉族与回族PreS2Ab之间X2=4.64、P<0.05.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心血管危险因素的相关性进行回顾性研究。方法选择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共149例,行颈动脉超声检查,分析颈动脉粥样硬化和心血管危险因素间的关系及与脑梗死发生的相关性。结果CAS的发生与合并糖尿病、高血压病程、最高SBP和PP、血UA均呈正相关(P<0.01),与HDL-C水平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脑梗死发生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与上述心血管危险因素均有密切关系,有效控制以上危险因素可减少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降低脑梗死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山羊肺静脉心肌袖的形态特征,为异位房颤动物模型提供依据。方法对30例山羊肺静脉,充分暴露心肌袖,进行形态学观测。结果30例羊心均出现肺静脉心肌袖,其中斜形47.6%,环形40.9%,纵形11.5%。右上、右下、左下、左上肌袖厚度分别为0.46±0.14 mm、0.35±0.16 mm、0.35±0.11 mm、0.37±0.13 mm;长度分别为10.75±3.15 mm、9.46±2.20 mm、11.41±2.87 mm、9.20±2.88 mm。结论山羊肺静脉心肌袖出现率为100%,4支肺静脉中以右上肺静脉直径最大。  相似文献   
19.
鼻侧壁切除术治疗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20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 (NIP)是一种具有较高复发率和癌变率的交界性上皮源性肿瘤 [1 ] 。临床上采用直视下或鼻内镜下局部手术、常规鼻侧切开术以及上唇下进路等方式治疗 ,各家报告均有其较高复发率及扩大手术所致的并发症。现将我院 1997年 1月至 2 0 0 0年 1月收治的 2 0例 NIP总结报告如下。1 材料和方法本组 2 0例 ,均为单侧。男 16例 ,女 4例 ,男女之比 4∶ 1。年龄 2 2~ 6 3岁 ,平均 36 .4岁。临床主要表现为单侧鼻阻 ,嗅觉减退 ,粘脓涕偶夹血。外观似息肉 ,表面不平。 X线表现为单侧上颌窦云雾状改变。肿瘤位于鼻腔外侧壁 9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胆总管自发性穿孔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方法总结1997年7月至1999年9月所收治的3例胆总管自发性穿孔。结果1例死亡,2例痊愈出院,结论胆总管自发性穿孔由总胆管先天薄弱,远端结石嵌顿,管壁缺血管原因所致。临床特点主要表现在高热、白细胞计数增高,右上腹压痛、反跳痛、肌卫。腹部B超有助于诊断。化脓性胆管炎在抗体克过程中出现好转→恶化→再好转时,可考虑胆总管自发性穿孔,治疗作胆道外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