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07篇 |
免费 | 3篇 |
国内免费 | 6篇 |
专业分类
儿科学 | 2篇 |
基础医学 | 39篇 |
口腔科学 | 5篇 |
临床医学 | 39篇 |
内科学 | 18篇 |
特种医学 | 6篇 |
外科学 | 2篇 |
综合类 | 64篇 |
预防医学 | 9篇 |
药学 | 21篇 |
中国医学 | 4篇 |
肿瘤学 | 7篇 |
出版年
2022年 | 2篇 |
2021年 | 2篇 |
2020年 | 1篇 |
2018年 | 1篇 |
2017年 | 1篇 |
2016年 | 3篇 |
2014年 | 5篇 |
2013年 | 1篇 |
2012年 | 4篇 |
2011年 | 2篇 |
2010年 | 2篇 |
2009年 | 6篇 |
2008年 | 6篇 |
2007年 | 16篇 |
2006年 | 4篇 |
2005年 | 11篇 |
2004年 | 11篇 |
2003年 | 29篇 |
2002年 | 13篇 |
2001年 | 27篇 |
2000年 | 9篇 |
1999年 | 4篇 |
1998年 | 1篇 |
1997年 | 5篇 |
1996年 | 5篇 |
1995年 | 3篇 |
1994年 | 9篇 |
1993年 | 5篇 |
1991年 | 4篇 |
1989年 | 7篇 |
1988年 | 1篇 |
1987年 | 3篇 |
1986年 | 2篇 |
1984年 | 2篇 |
1983年 | 4篇 |
1982年 | 3篇 |
1981年 | 1篇 |
1964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1.
从423例经RPHA确定为HBsAg阴性的献血员中,再用HBsAg-抗-HBs固相放射免疫双测定药盒复查,证实有15例(3.5%)献血员携带 HBsAg。用被动血凝抑制试验检测抗-HBc,发现 304例献血员中,有101例(33.2%)血清中含抗-HBc(滴度>1:100),其中有 8例(7.9%)HBsAg和抗-HBc同时为阳性。作者认为在筛选献血员时,应该用放射免疫等敏感性高的技术检测HBsAg,同时最好能辅以检测抗-HBc,以减少输血后肝炎。 相似文献
212.
目的研究载131I和阿霉素“双弹头”F(ab′)2片段免疫毫微粒的抗肿瘤效应及其在荷瘤裸鼠体内的分布。方法采用氯胺T法,将核素131I结合到抗人肝癌HAb18抗体的F(ab′)2片段靶向的载阿霉素毫微粒上,构建“双弹头”F(ab′)2片段免疫毫微粒;采用花环形成实验、MTT比色分析法等分别研究该免疫毫微粒对人肝癌细胞株(SMMC-7721)的特异性结合及体外细胞毒作用;应用皮下荷人肝癌裸鼠模型,评价该免疫毫微粒的体内分布及其抗肝癌作用。结果“双弹头”F(ab′)2片段免疫毫微粒能特异性结合于SMMC-7721细胞周围形成花环,其IC50明显低于“单弹头”F(ab′)2片段免疫毫微粒;该免疫毫微粒经尾静脉给药后,主要分布于肝、脾等处,而经瘤体注射主要滞留于瘤体内,其抑瘤率显著高于对照“单弹头”毫微粒。结论载131I和阿霉素“双弹头”F(ab′)2片段免疫毫微粒,具有较“单弹头”F(ab′)2片段免疫毫微粒更佳的抗肿瘤效应。 相似文献
213.
本文从正常人(HBSAg阴性)血清中分离纯化人IgM,以此作为抗原免疫BALB/C小鼠,根据kohler和Milstein杂交瘤细胞建株原理,采用本室建立的常规方法,将免疫脾细胞和小鼠SP2/0骨髓瘤细胞进行融合,建立了分泌抗人IgMμ链单克隆抗体杂交瘤细胞株。经过间接ELISA双向琼脂扩散试验及封闭试验等方法证实,所分泌的抗体为抗人IgMμ链McAb,其中3A4、3D32株杂交瘤细胞经反复冻存、复苏及多次传代,均能分泌高效价抗体,且为IgG1亚类。本实验结果为抗人IgM鼠队嵌合抗体基因的构建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14.
本文从正常人血清中分离纯化人IgM,以此作为抗原免疫BALB/C小鼠,根据kohler和Milstein杂交瘤细胞建株原理,采用本室建立的常规方法,将免疫脾细胞和小鼠SP2/0骨髓瘤细胞进行融合,建立了分泌抗人IgMμ单克隆抗体杂交瘤细胞株。经过间接ELISA双向琼脂扩散试验及封闭试验等方法证实,所分泌的抗体抗人IgMμ链McAb,其中3A4,3D32株杂交瘤细胞经反复冻存,复苏及多次传匀能分泌高 相似文献
215.
作者建立了检测乙型肝炎病毒(HBV)的人血清聚白蛋白(PHSA)受体的ELISA法,受体的检出率为32.02%(65/203)。用本室制备的抗-PHSA包被酶标板,用同样方法对HBV上的受体与循环中的PHSA结合情况作了初探,其结合率为6.5%(6/91)。PHSA在循环中的检出率为7.8%(13/165),初探结果说明HBV与血循环中的PHSA很少呈结合状态,PHSA可能主要与肝细胞膜上相类似的受体结合以此作为“桥梁”介导HBV吸附到肝细胞膜以启动感染。此外,作者还对该受体的其他特性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216.
用GM-CSF和 IL-4在体外诱导高纯度CD14+树突状细胞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研究改进传统的树突状细胞(DC)诱导方法,用GM-CSF(150ng/ml)和IL-4(80U/ml),在体外经7d从健康人外周血中诱导出了大量高纯度DC,其高表达HLA-I、HLA-II类分子,共刺激分子和黏附分子,同时还高表达其前体单核细胞的特异性标志CD14分子,显示出成熟 DC的特征。这些CD14^ DC能强烈诱导同种异体淋巴细胞的增殖,其内吞能力在第3天达最高,之后明显下降。此结果丰富了DC的类型,并为CD14^ DC的深入研究和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