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4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4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27篇
内科学   9篇
神经病学   8篇
特种医学   86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16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51.
目的提高少年型Hallervorden─SpatzDisease(HSD)诊断的正确性.方法分析2例HSD的临床和脑磁共振成像(MRI)的特点.结果少年HSD有如下特点多缓慢起病,主要表现为锥体外系症状,以肌强直为主,全身可同时受累,以下肢最为明显;其次是双下肢肌张力轻度痉挛性增高,或强直、痉挛同时存在以及轻度球麻痹、锥体束征和痴呆.脑MRI的T1、T2加权像均表现为低密度信号,T2加权明显,"虎眼”征较特异.结论充分认识以上特点,有利于临床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52.
目的:分析ChiariⅠ型畸形(CMI)患者小脑扁桃体下疝程度与脊髓空洞症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1~2001年142例CMI患者MR检查资料,其中伴发脊髓空洞症67例,无空洞症75例,测量小脑扁桃体下疝值,并对两组结果进行分析。结果:两组结果比较表明,小脑扁桃体下疝程度在空洞组与无空洞组间无差异。结论:ChiariⅠ型畸形患者小脑扁桃体下疝程度与脊髓空洞症的发生无关。  相似文献   
153.
目的探讨MRI常规平扫结合动态增强在诊断肾癌中的价值.方法45例共46个肾细胞癌和7例血管平滑肌脂肪瘤患者行MRI常规平扫及动态增强扫描,与手术病理结果对照分析MRI常规及动态增强表现.结果肾细胞癌(73.9%,34/46)平扫以混杂信号为主要表现,但颗粒细胞癌(83.3%,5/6)以等或低信号为主.82.6%(38/46)可见假包膜,60.9%(28/46)可见肿瘤滋养血管,47.8%(22/46)出现坏死或囊性变.动态增强,皮质期明显增强42.5%(17/40),轻中度增强57.5%(23/40).7个血管平滑肌脂肪瘤中4个出现脂肪或脂质信号,动态增强皮质期明显增强28.6%(2/7),轻度增强71.4%(5/7).结论MRI常规平扫结合动态增强可以反映肾癌组织学和血供特性,可鉴别其与血管平滑肌脂肪瘤.  相似文献   
154.
动态增强MRI鉴别乳腺良恶性病变的前瞻性研究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3  
目的 前瞻性评估乳腺良恶性病灶的增强形态、时间-信号强度曲线形态、早期增强率以及鉴别病变的价值。方法 40例乳腺病变行三维动态增强MRI检查,在工作站上绘制时间-信号强度曲线并计算早期增强率,分别根据病灶增强形态、时间-信号强度曲线分型和早期增强率大小诊断病变的良恶性。结果 40例41个病灶经病理证实,恶性病灶23个,良性病灶18个。良性病变边缘77.8%(14/18)为光滑或分叶,16.7%(3/18)为不规则或毛刺,早期增强率为(55.5±28.3)%,时间-信号强度曲线72%(13/18)为单相型;恶性病变边缘82.6%(19/23)为不规则或毛刺,13%(3/23)为光滑或分叶,早期增强率为(90.5±38.6)%,时间-信号强度曲线78.3%(18/23)为流出型。良恶性病变的形态分布、时间-信号强度曲线类型和早期增强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χ2值分别为18.42、20.68、10.38,P值均<0.01)。病灶增强形态诊断的敏感性82.6%(19/23),特异性77.8%(14/18)。时间-信号强度曲线诊断的敏感性95.7%(22/23),特异性72.2%(13/18)。早期增强率诊断的敏感性87%(20/23),特异性61.1%(11/18)。结论 典型毛刺状形态和流出型时间-信号强度曲线均强烈提示恶性;单相型时间-信号强度曲线强烈提示良性;早期增强率诊断的特异性差。  相似文献   
155.
目的:评价对比剂增强MR血管造影(CE MRA)与心电门控二维时间飞跃法(Gated 2D TOF)MRA评价颈内动脉狭窄的准确性。方法:34例怀疑有颈内动脉狭窄的病人(男27例,女7例,年龄45-78岁)均接受了CE MRA、Gated 2D TOF MRA和DSA检查。MRA图像采用最大强度投影法重建后与DSA进行对比。评价两种MRA方法的敏感性、特异性、诊断准确性、高估狭窄和低估狭窄的情况。结果:(1)34例68条颈内动脉中,DSA诊断23条为正常,45条呈不同程度狭窄或闭塞,其中轻度狭窄10条、中度14条、重度17条、闭塞4条。CE MRA与DSA结果一致者66(97%),2条高估。Gated 2D TOF MRA与DSA诊断一致者为56条(82%),其中高估9条,低估3条。(2)以正常和狭窄或闭塞为判断点时,CE MRA较Gatde 2D TOF MRA的敏感性、特异性和诊断准确性高,分别为100%、100%、100%与95.6%、78.3%、89.4%。(3)以70%狭窄为判断点时,CE MRA与Gated 2D TOF MRA的敏感性、特异性和诊断准确性分别为100%、97.8%、98.5%与95.2%、93.6%、94.1%。Gated 2D TOF MRA与DSA比较的χ^2=3.000,P=0.083;CE MRA与DSA比较的χ^2=2.000,P=0.157;而Gated 2D TOF MRA与CE MRA比较的χ^2=1.600,P=0.206。结论:与Gated 2D TOF MRA相比,CE MRA评价颈动脉狭窄更可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