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4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4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27篇
内科学   9篇
神经病学   8篇
特种医学   86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16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01.
SARS痊愈患者继发骨坏死的临床及MRl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SARS痊愈患者继发骨坏死的临床及MRI表现. 材料和方法: 回顾性分析63例SARS痊愈患者继发骨坏死的MRI表现. 结果: 继发骨坏死者17例,31个骨骼受累,共33个病灶.股骨头20个,股骨下端7个,胫骨上端4个,髌骨2个.结论: SARS痊愈患者继发骨坏死以多骨受累,多发病灶,且表现多样为特点,MRI全面检查,密切随访有症状的骨与关节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02.
目的:对比乳腺良、恶性病变的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探讨DWI在乳腺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搜集术前行MR检查并经病理证实的236例乳腺病变,采用平面回波-扩散加权成像序列(EPH)WI);测量病变区和对侧正常乳腺腺体的ADC值,应用t检验比较良、恶性病变及正常腺体ADC值的差异,采用接收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确定良、恶性病变的ADC界值;根据BI-RADS MRI将乳腺病变分为肿块性病变和非肿块性病变,比较ADC值在两组病变中定性诊断效能.结果:236例乳腺病变中,恶性病变ADC值[(1.08±0.32)X 10-3mm2/s]显著低于良性病变[(1.48±0.35)×102mm2/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根据ROC曲线确定ADC界值为1.25×10-2mm2/s,诊断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78.2%和77.5%.肿块性病变良、恶性ADC界值为1.15×10-3mm2/s(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79.8%和81.8%),非肿块性病变良、恶性ADC界值为1.35×10-3mm2/s(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78%和72%).绪论:根据ADC界值可以鉴别乳腺良、恶性病变;对肿块性病变和非肿块性病变应采用不同的ADC界值;DWI对肿块性病变的诊断效能优于非肿块性病变.  相似文献   
103.
屏气相位对比MRI评价正常人冠状动脉血流储备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研究屏气相位对比MR(PCMR) 技术测定正常人冠状动脉血流储备(CFR) 的可行性。方法 健康志愿者15 例(男12 例,女3 例)。采用快速屏气K空间分段PCMR技术,测定冠状动脉左前降支(LAD)静息状态和静注潘生丁负荷状态下的舒张期峰值血流速度、容积流率及CFR。结果基础状态LAD容积流率为(35-4±13-3) ml/min,静注潘生丁后明显增加至(155-4 ±66-8) ml/min(P<0-01), 平均CFR为4-4±0-73。基础状态LAD峰值流速为(22-5±3-9)cm /s, 静注潘生丁后明显增加至(63-8±16-7)cm/s( P< 0-01), 两者比值为2-9±0-72 。结论 该研究表明采用屏气PCMRI流速编码技术可以定量测定正常人冠状动脉容积流率、峰值流速,从而评价CFR。  相似文献   
104.
105.
胡桃夹征在多层螺旋CT的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胡桃夹征在CT图像的表现特征。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临床诊断胡桃夹征的CT资料。结果:7例轴位均清晰显示左肾静脉(LRV)通过肠系膜上动脉(SMA)与腹主动脉(AO)夹角处受压变窄,狭窄处前后径(a)与近肾侧左肾静脉前后径(b)的比值为2.67≤b/a≤4.6;矢状位重建图像测量肠系膜上动脉与腹主动脉之间的夹角θ,10°≤θ≤35°;1例清晰显示侧枝循环。结论:胡桃夹征在CT图像具有特征性表现,多层螺旋CT检查具有诊断意义。  相似文献   
106.
107.
颞下颌关节增强磁共振成像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磁共振对比增强剂Gd—DTPA对颞下额关节紊乱病的临床诊断意义。方法:对12名临床诊断为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患进行磁共振增强前后扫描,观察影像增强效果。结果:Gd—DTPA对关节盘位置正常的关节闭口斜矢状位前伸部及张口位双板区具有显的增强效果;对可复性及不可复性关节盘前移位张闭口位前伸部及双板区均有明显的增强效果;对冠状位也有明显增强效果。结论:磁共振对比增强剂的增强效果明确,为提高临床诊断准确性及作为磁共振常规扫描的辅助手段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8.
正常肝脏3.0T质子MRS的定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正常肝脏3.0T质子MRS表现,分析肝胆碱(Cho)含量与肝脂肪变性的相关性。方法应用3.0T磁共振仪和单体素PRESS序列采集45个正常肝波谱,分析Cho含量与性别、年龄及肝脂肪变性的相关性。结果正常肝脏Cho含量与性别、年龄的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无脂肪变性组Cho显示率(84%)明显大于脂肪变性组(8%)。结论1HMRS能定量分析肝脏水、脂肪及Cho含量,肝脂肪变性影响Cho的显示。  相似文献   
109.
亚临床肝性脑病患者脑MRI与1H MRS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利用MRI及^1H-MRS研究有与没有亚临床肝性脑病的肝硬化患者基底节区信号变化与代谢改变。方法27例肝硬化患者进行MRI与基底节区MRS扫描,其中男22例,女5例,年龄29-62岁,平均43岁,其中14例肝硬化患者有亚临床肝性脑病(经数字连接试验及符号数字试验测试)。18例年龄匹配的健康志愿者作对比,其中男13例,女5例,年龄24-51岁,平均38岁。结果有与没有亚临床肝性脑病的肝硬化患者结果及正常对照组间的NAA/Cr无显著性差异(P〉0.05)。没有亚临床肝性脑病的肝硬化患者及正常对照组间苍白球的高信号强度值、mI/Cr与Cho/Cr无显著性差异(P〉0.05)。有与没有亚临床肝性脑病的肝硬化患者间苍白球的高信号强度值、mI/Cr与Cho/Cr有显著性差异(P〈0.001)。结论肝硬化患者的亚临床肝性脑病与苍白球的高信号、基底节区mI/Cr、Cho/Cr有明显相关性。基底节区MRI与1H-MRS对判断是否有亚临床肝性脑病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10.
3.0T磁共振全身扩散加权成像的正常表现和初步临床研究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目的:探讨全身MR扩散加权成像(MR—DWI)在3.0T磁共振上的正常表现。方法:42例健康志愿者及10例恶性肿瘤患者行3.0T磁共振全身MR-DWI检查,初步归纳全身MR-DWI的正常表现,比较不同性别骨骼系统信噪比(SNR)值的差别,并对骨骼系统进行年龄与SNR值的相关性分析。结果健康志愿者骨骼呈低至等信号,双肺、纵膈及肝脏呈低信号,椎间盘、颅脑、脾脏、双肾和子宫肌层/前列腺外周带呈高信号。女性腰椎、髂骨及股骨SNR值显著高于男性,且女性腰椎、髂骨SNR值与年龄呈负相关。10例恶性肿瘤患者全身MR-DWI发现原发灶以外的59处异常信号病灶。结论:骨骼系统MR—DWI的SNR值受到性别和年龄的影响;全身MR—DWI对显示肿瘤转移灶非常敏感,有可能成为探测肿瘤病人全身转移灶的一种手段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