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3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16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7篇
临床医学   49篇
内科学   18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19篇
综合类   69篇
预防医学   29篇
药学   56篇
中国医学   124篇
肿瘤学   14篇
  2024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41篇
  2005年   60篇
  2004年   37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目的 :评价采用免疫抑制联合脐血输注治疗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evere aplastic anemia,SAA)的疗效。方法:分析2010年5月至2016年5月间我院收治的19例接受氟达拉滨、兔抗胸腺细胞球蛋白(anti-thymocyte globulin,ATG)和环孢素(cyclosporin A,Cs A)免疫抑制并联合脐带血输注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造血恢复情况、治疗反应、治疗相关死亡率、总生存(overall survival,OS)率等。结果:中性粒细胞恢复的中位时间仅为22(13,36)d,血小板恢复的中位时间为180(48,217)d。6例患者有短暂性或持续性脐带血植入,有脐带血植入患者中位血小板恢复时间显著快于无脐带血植入的患者(46 d比206 d,P=0.006)。3个月内治疗相关死亡率仅为5.3%,12个月的累积反应率为88.7%±7.5%,其中完全缓解(complete remission,CR)率达72.2%±10.6%。预期2年和5年OS率分别为94.7%±5.1%和78.9%±15.0%。结论:免疫抑制联合脐血输注治疗SAA安全有效,脐带血输注可能加速免疫抑制治疗SAA患者的造血恢复,有助于降低早期死亡率,增加CR率,保证患者较高的OS率和良好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2.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早期患者不同排便方式的效果,为临床护士指导急性心肌梗死早期患者采取合理、有效的排便措施,减少排便引起并发症的发生提供依据.方法 将5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25例和对照组25例,实验组采用床旁坐便椅坐位方式排便,对照组为传统床上平卧位排便.排便过程中持续心电血压监测,比较两组患者排便时间、有无解出、排便费力程度、舒适度.结果 实验组与对照组在排便时间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有无解出、费力程度、舒适度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床上平卧位排便结果 不佳,且未能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急性心肌梗死早期无严重并发症,血流动力学稳定患者床旁使用坐便椅坐位排便是一种合理、科学的选择.  相似文献   
63.
目的:介绍肩锁关节脱位应用金属植入物内固定方法及其内固定物的选择,评价应用锁骨钩钢板治疗肩锁关节脱位的效果。 方法:以“锁骨钩钢板;肩锁关节脱位;内固定”为检索词,检索1996/2010 PubMed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与金属置入物置入固定肩锁关节脱位相关文献,重点探讨了肩锁关节脱位治疗方法及内固定物的选择,并进行了临床验证。应用AO/ASIF锁骨钩钢板治疗肩锁关节脱位和锁骨远端骨折、Rockwood分型Ⅲ型~Ⅴ型患者。采用Lazzcano评分标准进行功能评定。 结果:目前治疗肩锁关节脱位方法有单纯的克氏针固定法、克氏针张力带固定法、Bosworth法、喙锁间钢丝内固定、钛缆代替钢丝固定法、改良Weaver法或用肌腱、人工韧带重建喙锁韧带、锁骨钩钢板治疗法等,各有利弊。临床验证:应用AO/ASIF锁骨钩钢板治疗34例患者均获12个月的随访。未发现钢板、螺钉松动、折断情况。6~12个月内固定取出后2例出现肩锁关节半脱位,均未行喙锁韧带修复。采用Lazzcano评分标准评定优30例,良4例。 结论:锁骨钩钢板治疗肩锁关节脱位和锁骨远端骨折具有手术操作简单、固定可靠、创伤小、肩关节功能恢复快等优势。  相似文献   
64.
目的:评估10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进行非清髓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效果。方法:10例MDS患者中位年龄44岁,MDS-难治性贫血(RA)1例[国际预后积分系统(IPSS)中危-Ⅰ],MDS-难治性血细胞减少伴有多系增生异常(RCMD)5例(IPSS中危-Ⅰ4例,中危-Ⅱ1例),MDS转变为急性髓系白血病4例(均为IPSS高危)。人类白细胞抗原(HLA)完全相合同胞移植7例,HLA匹配无关供者移植3例。预处理方案以白消安8~10mg/kg、氟达拉滨90~150mg/m2及全身照射2~3Gy为主,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预防方案为环孢素、短程甲氨蝶呤和麦考酚酸酯。移植后供受者嵌合体检测采用PCR扩增短串联重复序列方法,对流式细胞仪分选出的T淋巴细胞、自然杀伤(NK)细胞和粒细胞进行动态定量检测。结果:移植后异基因造血干细胞都成功植入,中性粒细胞>0.5×109/L的中位时间为12(10~14)d,血小板>50×109/L的中位时间为13(0~29)d。10例患者中8例发生急性GVHD,其中仅1例患者发生Ⅳ度急性GVHD,其余患者为Ⅰ度。中位随访22(3.6~70)个月,5例发生慢性GVHD。2例患者死亡,均在移植前转变为急性髓系白血病,其余8例患者均无病生存至今,血细胞数恢复正常,中位生存时间为27(15~70)个月,预期5年总生存率为79%。结论:减低预处理剂量的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是治疗MDS或MDS继发急性髓系白血病的有效方法。移植后需要进行嵌合体的密切监测,根据供受者嵌合比例,尤其是T淋巴细胞嵌合比例给予个体化免疫抑制剂治疗,避免复发。  相似文献   
65.
目的:评价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APBSCT)对提高淋巴瘤患者的缓解率和生存率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53例接受APBSCT淋巴瘤患者临床资料,病理类型以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为主,占50.94%,中位移植年龄34(12~57)岁,临床分期Ⅲ、Ⅳ期患者占78.8%,年龄矫正的国际预后指数(aaIPI)低危、低中危、中高危、高危患者分别占21.2%、46.7%、15.1%、17.0%。采用统计学分析APBSCT治疗淋巴瘤的疗效及其对生存情况的影响及相关预后影响因素。结果:52例患者成功接受了APBSCT治疗,移植后完全缓解(CR)率65.4%;部分缓解(PR)率19.2%,总反应率(RR)84.6%(CR加PR);其中移植前达CR患者移植后100%CR,PR患者61.2%获CR;1例疾病稳定(SD)患者移植后获CR;17例疾病进展(PD)患者移植后35.3%获CR,17.6%获PR,总反应率为52.9%。中位随访14个月,3年预期总生存(OS)率、无事件生存(EFS)率分别为56%、50%。APBSCT能克服初诊时乳酸脱氢酶(LDH)升高、进展期病变、结外病灶>1、巨块病变、B症状、骨髓浸润所引起的对患者生存期的影响;无法克服体能状态下降、移植前LDH水平升高、进展期病变对生存的影响。结论:APBSCT可提高淋巴瘤患者CR率,改善移植前未达CR患者的OS及EFS,移植前临床特征重新评估对判断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6.
目的:观察连续性血液透析技术治疗顽固性心衰的效果。方法:选取44例顽固性心衰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连续性血液透析技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尿量、炎症因子水平(CRP、IL-6、IL-8、TNF-α)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治疗后1天、2天,观察组尿量明显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RP、IL-6、IL-8、TNF-α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LVEF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连续性血液透析技术治疗顽固性心衰患者的效果优于单纯常规药物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67.
目的:分析代谢综合征及其组分与肺癌恶性程度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7年01月至2019年04月我院收治的285例肺癌患者,根据是否合并代谢综合征,分为单纯肺癌组195例和肺癌合并代谢综合征组90例;根据是否合并心脑血管疾病,将90例代谢综合征合并肺癌患者分为肺癌并代谢综合征伴心脑血管疾病组65例及不合并心脑血管疾病组25例。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两组患者间的年龄差异;卡方检验分析两组患者性别、吸烟史、病理类型、肿瘤分期的差异;Logistic回归分析代谢综合征各组分与肺癌肿瘤分期的相关性。结果:肺癌合并代谢综合征组患者的肿瘤分期明显高于单纯肺癌组,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血压异常(P=0.000)和血脂异常(P=0.042)对于肿瘤分期有显著影响,血糖异常(P=0.429)和体质量指数(P=0.518)对肿瘤分期无显著影响;合并心脑血管疾病者其肿瘤分期较未合并基础疾病者无明显差异(P=0.234)。结论:肺癌伴有代谢综合征者肿瘤恶性程度高,高血压和高血脂是肿瘤分期的危险因素,合并心脑血管疾病者肿瘤分期与未合并者无统计学差异。  相似文献   
68.
甘蔗渣多糖对免疫抑制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甘蔗渣多糖对免疫抑制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采用环磷酰胺(CY)造模法复制小鼠免疫抑制模型,测定甘草渣多糖对实验动物免疫器官重量指数、腹腔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迟发型变态反应(DTH)、溶血素(IgM)含量、溶血空斑形成、T细胞百分比和淋巴细胞转化.结果 小鼠灌胃剂量为200、400mg/(kg·d)的甘蔗渣多糖能显著提高免疫器官重量,增强小鼠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提高DTH和促进IgM、溶血空斑形成并且增加T细胞百分比和淋巴细胞转化率.结论 甘蔗渣多糖有显著提高免疫抑制小鼠免疫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69.
背景:淫羊藿苷作为补肾中药淫羊藿的主要有效成分,能够有效促进间充质干细胞向成骨细胞分化.目的:观察淫羊藿苷在诱导间充质干细胞骨向分化过程中对转化生长因子β1、骨形态发生蛋白2表达的影响,阐释其可能的诱导机制.方法:运用全骨髓贴壁法分离、纯化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以20 mg/L淫羊藿苷作为间充质干细胞药物干预浓度,根据干预条件的不同将实验分为;空白组、经典组(加经典成骨诱导剂)、淫羊藿苷组、淫羊藿苷+经组:ELISA法检测各组转化生长因子β1、骨形态发生蛋白2的表达.结果与结论:经典组、淫羊蓍苷组、淫羊藿苷+经组转化生长因子β1、骨形态发生蛋白2值均高于空白组(P<0.05):各组第7天的转化生长因子β1,值高于14,21 d(P<0.01),各组不同诱导时间骨形态发生蛋白2值之间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提示上调转化生长因子β1、骨形态发生蛋白2的表达量可能是淫羊藿苷诱导各组促进间充质于细胞骨向分化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70.
参与式教学法在护理基本技能教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探讨在护理基本技能教学中参与式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对教学质量的影响。方法在2004级和2005级五年制护理本科班中分别随机抽取一个班为试验组,一个班为对照组。在护理基本技能教学中,试验组采用参与式教学法,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干预前后采用学习积极主动性量表、学生对教学法评价表,分别比较两组差异,所有数据采用SPSS11.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干预后试验组学习积极主动性、学生对教学法的评价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参与式教学法有效激发了学生学习主动性,活跃了课堂气氛,培养了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提高了护理基本技能的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