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4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17篇
基础医学   13篇
临床医学   75篇
内科学   73篇
神经病学   9篇
特种医学   16篇
外科学   125篇
综合类   131篇
预防医学   82篇
药学   57篇
中国医学   57篇
肿瘤学   9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26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33篇
  2013年   34篇
  2012年   39篇
  2011年   51篇
  2010年   34篇
  2009年   36篇
  2008年   53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40篇
  2005年   37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腹腔镜直肠前切除术后吻合口漏的预防和处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直肠癌前切除术术后吻合口漏的预防和治疗对策。方法回顾2001年9月至2006年11月对227例直肠癌患者行腹腔镜直肠前切除术的临床资料。前期(90例)主要通过保护性造口预防和治疗吻合口漏,后期(137例)采用充分的引流、留置肛管、使用生物蛋白胶等预防措施和保守治疗方法。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结果227例中12例(5.28%)术后发生吻合口漏。前期和后期手术后吻合口漏发生率分别为5.6%(5/90)、5.1% (7/137),χ^2=0.022,P=0.88,但前期5例吻合口漏中有4例行腹腔镜再手术并预防性造口,后期手术中6例(占6/7)吻合口漏经保守治疗后愈合,另1例因术后早期发生吻合口漏而接受再手术。5例再手术均于腹腔镜下完成,无中转开腹病例,后期再手术1例未行保护性造口。结论腹腔镜下再手术是治疗直肠手术后吻合口漏的有效方式,腹腔镜于术预防吻合口漏的一系列措施增加了保守治疗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72.
肝细胞癌因其发病率和病死率较高,已成为关乎全民健康的严重问题。肝细胞癌的治疗方法众多,近年来免疫治疗的兴起为肝细胞癌的治疗提供了新武器,其实用价值亦得到越来越多的肯定和关注。肝细胞癌的免疫治疗经历了最初的细胞毒性药物、小分子抑制剂到现在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促进肿瘤治疗的模式发生重大改变。同时,应重视免疫相关不良事件的管理和治疗,通过建立多学科诊断与治疗团队促进和提高肝细胞癌的综合治疗水平,从根本上提高疗效,造福患者。  相似文献   
73.
目的:观察多模式镇痛方案在腰椎后路手术围手术期中的镇痛效果。方法:随机选择128例腰行椎后路手术患者,分为A、B两组,A组采用多模式镇痛方案,B组采用传统镇痛方案,记录两组患者术后不同时间VAS评分和第一次平卧翻身、下地时间,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A组术后各个时间段VAS评分和第一次平卧翻身、下床活动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腰椎后路手术围手术期应用多模式镇痛方案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利于术后康复锻炼。  相似文献   
74.
目的 提高肾癌局部复发的治疗水平.方法肾癌术后局部肿瘤复发患者7例.根治性肾切除术5例,原发肿瘤直径5.6~9.6 cm,平均6.5 cm;保留肾单位手术2例,原发肿瘤直径均<3.0 am.年龄19~64岁,平均42岁.肿瘤局部复发时间为术后12~54个月,平均23个月.复发肿瘤直径2.5~10.5 cm,平均5.2 cm.结果 行复发肿瘤切除术5例,复发肿瘤及肾切除术2例.7例手术均成功.术中出血150~3000 ml.患者术后恢复顺利.1例复发肿瘤压迫髂腹下神经,分离过程中因过度牵拉神经束,术后出现短暂的术侧下肢皮肤疼痛.1例术中分离损伤小肠,破孔1 cm,给予修补,术后恢复良好.余5例无明显术中和术后并发症.6例随访8~27个月,平均13个月.局部再次复发2例;出现远处转移2例,其中行免疫治疗1例,复发肿瘤切除术后22个月死亡1例.结论肾癌局部复发后再手术难度较大、出血较多,但大部分复发可以手术切除,延长患者的生存期.  相似文献   
75.
糖尿病的神经系统并发症发病率较高,其中以周围神经及植物神经病变为常见。但还有一些较少见的症状,以下报道3例这种少见的并发症,以提高对糖尿病并发神经系统损害的认识。1病例报告1.1例1,糖尿病性肌萎缩 女,50岁。因消瘦、双下肢变细、无力8月就诊,既往2型糖尿病史4a。查体:脑神经无异常,双  相似文献   
76.
目的 分析ALT持续正常的HBeAg阴性慢性HBV感染者的肝脏组织学改变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2003年10月至2008年3月经皮肝组织活检的ALT持续正常的HBeAg阴性慢性HBV感染者98例,检测其ALT水平、HBV标志物、HBV DNA水平和肝脏组织学改变.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非参数统计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和Kruskal-Wallis检验.采用Logistic模型进行独立危险因素分析,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评价ALT水平对显著肝脏病理改变的诊断价值.结果 98例患者中炎症活动指数(Hal)≥4、纤维化(F)评分≥3的患者分别占22.4%与17.3%.ALT为(0.51~1.00)×正常值上限(ULN)组发生上述病理改变的比例均高于(0~0.50)×ULN组(HAI≥4:36.4%比11.1%,χ2=8.881,P=0.003;F评分≥3:27.3%比9.3%,χ2=5.487,P=0.019).年龄每增长10岁是HAI≥4分的独立危险因素(OR=2.410,P=0.023);年龄>45岁者发生HAI≥4分的比例明显高于≤45岁者(33.3%比13.4%,χ2=4.923,P=0.027).HBV DNA<1×104拷贝/mL时,仍有14.9%的患者Hal≥4分、12.8%的患者F评分≥3分.结论 部分ALT持续正常的HBeAg阴性慢性HBV感染者在不同HBV DNA水平存在一定程度的肝脏病理改变,肝组织活检对于年龄>45岁的患者是十分重要的.0.50×ULN有望为中国HBeAg阴性的慢性HBV感染者的临床处理提供一个恰当的ALT"正常"参考值.  相似文献   
77.
目的探讨恩替卡韦(ETV)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获得病毒学应答后,加用聚乙二醇干扰素(Peg-IFNα)的疗效和预测因素。方法 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经过ETV治疗6个月以上获得病毒学应答者84例,分成继续ETV单药治疗组45例和ETV基础上加用Peg-IFNα联合治疗组39例,分别继续治疗24~48周。检测基线和治疗期间血清HBV DNA载量、HBV血清学标志物、肝功能指标。以HBsAg下降幅度和HBsAg≤150 IU/mL为主要疗效评价指标,以HBeAg清除和HBeAg血清学转换为次要疗效评价指标,同时分析基线HBsAg水平对Peg-IFN疗效的影响。组间差异采用Fisher检验。结果联合治疗组治疗结束时患者HBsAg下降幅度明显大于ETV单药组(单药组为0.24 lg IU/mL,联合治疗组为0.61 lg IU/mL,P=0.0007),且HBsAg≤150 IU/mL患者的比例也明显多于单药组(单药组为11.1%,联合治疗组为30.8%,P=0.0315)。两组的HBeAg清除和HBeAg血清学转换相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基线HBsAg≤1500 IU/mL的患者,在加用Peg-IFN治疗结束时HBsAg≤150 IU/mL、HBeAg清除的患者比例均明显高于基线HBsAg1500 IU/mL的患者(HBsAg≤150 IU/mL:66.7%比14.8%,P=0.0024;HBeAg清除:58.3%比22.2%,P=0.0272)。结论联合Peg-INFα对已经获得病毒学应答的ETV经治患者可以获得更高的HBsAg下降以及HBsAg≤150 IU/mL的概率,基线HBsAg≤1500 IU/mL患者加用Peg-IFN能够获得更好的免疫控制。  相似文献   
78.
目的 复习和再认识后腹腔镜下后腹壁解剖结构的形态和位置关系,建立和确认后腹腔镜下肾脏手术的解剖标志,提高后腹腔镜手术操作水平. 方法 2010年1-8月,对35例后腹腔镜下肾脏手术进入后腹腔和控制肾动脉之前的操作过程进行分步解剖技术研究,记录后腹壁解剖标志的形态和位置毗邻关系,分析验证各解剖标志与肾、肾门和肾动脉的关系. 结果 后腹腔镜下可见后腹壁由膈肌的腰部、腰方肌和腰大肌以及外侧弓状韧带、内侧弓状韧带和膈肌脚构成,这些肌肉和韧带在肾门背侧附近交界移行.内侧弓状韧带横行向脊柱方向指向肾门附近,膈肌脚的弧形部分与肾动脉走行成镜像状态.35例术中均可以观察到这些解剖结构,按此标志定位肾和肾门,35例均可直接到达肾门解剖分离肾动脉和静脉. 结论 后腹壁肌肉和韧带的位置和形态相对固定,在腹腔镜下清晰可见,可以作为后腹腔镜下肾脏手术的解剖标志.参考后腹壁的肌肉和韧带解剖标志定位肾脏,解剖分离肾门和肾动脉是有效的实用操作技术.  相似文献   
79.
目的 探讨甲状腺疾病急诊手术的原因及治疗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们收治的6例急诊手术治疗的甲状腺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6例患者中,结节性甲状腺肿2例,恶性肿瘤3例,Riedel's甲状腺炎1例.急诊手术原因:呼吸困难5例,反复发作的血管迷走反射1例.6例患者均采用气管内插管全麻.2例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行双侧甲状腺次全切除术;3例恶性肿瘤及1例Riedel's甲状腺炎患者行姑息肿物切除或病变腺叶大部切除术以解除压迫、缓解症状.手术时间平均为202min.术后未出现出血,喉上、喉返神经和甲状旁腺损伤,气管软化等并发症.结论 急诊手术难度较大,但治疗效果较确实,对于复杂程度高的情况,可简化处理,能最大程度地减少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80.
目的:探讨甲钴铵治疗对降低脑卒中病人血浆同型半胱氨酸的效果。方法:选择脑卒中住院患者360例,分为脑梗死组260例,脑出血组100例,另选同期住院非脑卒中患者200例(对照组),测定其Hcy、GLU、TG、CHOL、HDL、LDL-C、FIB的水平。随机选取360例脑卒中伴高Hcy血症患者中133例(脑梗塞95例,脑出血38例),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甲钴胺组,半个月后再次抽血检测血浆Hcy。结果:脑梗死组和脑出血组的Hcy含量分别为19.08±10.33umol/L、18.76±10.23umol/L,与对照组(12.17±4.61umol/L)相比显著升高,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甲钴胺组Hcy浓度治疗后明显下降,常规治疗组治疗后Hcy浓度无明显下降,两组治疗在降低血Hcy浓度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是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甲钴铵治疗能降低脑卒中患者的平均Hcy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