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3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26篇
内科学   66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33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4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1.
目的 观察非洛地平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和副作用.方法 采用随机分组平行对照的方法研究钙拮抗剂对心绞痛疗效的影响.结果 表明非洛地平缓解临床症状总有效率为96.7%,与硝苯地平86.7%、拜新同90.0%比较无统计学意义.运动试验的结果提示非洛地平与拜新同和硝苯地平一样,可以明显的延长总的运动时间和运动到ST降低1mm的时间,显著的提高最大运动负荷量(Mets).非洛地平的治疗对心率无明显的影响.对血压均有降低作用.因此,认为非洛地平是一种长效、安全以及不良反应少的抗心绞痛药物,尤其是适用于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运用超声心动图评价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ranulocyte colonystimulatingfactor,G CSF)动员自体骨髓干细胞对大鼠心肌梗死(心梗)后左室重构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40只雄性SD大鼠 随机分成G CSF治疗组(16只)、对照组(16只)和假手术组(8只)。治疗组及对照组结扎大鼠冠状动脉左 前降支,造成大鼠急性前壁心梗。假手术组仅单纯开胸。心梗后6h起治疗组给予皮下注射G CSF150 μg·kg-1·d-1共5d,其余两组给予生理盐水。心梗前、心梗后1d、2周及6周运用超声心动图评价左室 形态及心功能变化。心梗后6周处死大鼠,取出心脏,测量并比较治疗组及对照组的心肌瘢痕指数。结果 心肌梗死后6周,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和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Ds)明显减 小[LVDd(0.72±0.03)cm对(0.83±0.02)cm,P=0.006;LVDs(0.34±0.03)cm对(0.55±0.03)cm, P<0.001];左室射血分数(LVEF)、缩短分数(FS)则显著增高[LVEF(87.6±2.9)%对(62.5±2.5)%; FS(52.7±2.4)%对(30.6±2.0)%,P均<0.001];Tei指数则明显降低(0.23±0.06对0.44±0.05,P =0.009)。心梗后6周治疗组的瘢痕指数亦较对照组明显降低[(37.3±11.0)%对(51.9±11.5)%,P< 0.05]。结论 G CSF动员自身骨髓干细胞减轻左室重构,改善心功能。超声心动图可  相似文献   
13.
目的验证复方尼群洛尔片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探讨尼群地平和阿替洛尔的最佳剂量配比。方法2005年2月至7月将上海、南京、苏州7家医院入选275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以等比例随机分成3个不同剂量配比的复方尼群洛尔组[每片分别含尼群地平、阿替洛尔:5mg、12.5mg(复方一组),5mg、10mg(复方二组),5mg、7.5mg(复方三组)]、单用尼群地平(10mr,/片)组及阿替洛尔(25mg/片)组共5组,进行为期8周治疗。结果治疗8周后5组舒张压的下降值分别为(17±7)、(18±9)、(17±7)、(13±7)和(12±6)mmHg(1mmHg=0.133kPa)。3种不同剂量组合复方组舒张压下降幅度均大于任一单药组。复方一组、复方二组、复方三组、尼群地平组和阿替洛组收缩压的下降值分别为(21±11)、(24±12)、(23±11)、(19±13)和(18±9)mmHg,组间比较,复方二组收缩压下降大于阿替洛尔组。5组的降压总有效率分别为94.4%、98.1%、88.2%、78.4%和71.4%,不同剂量复方组与阿替洛尔组比较,降压疗效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第5周时增加剂量比例的组间比较,复方二组低于其他4组。不良反应多数轻微,无需特殊处理,实验室检查无明显改变。结论复方尼群洛尔片治疗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安全、有效,耐受性好,剂量组合以尼群地平5mg和阿替洛尔10mg为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评价复方尼群洛尔片(钙拮抗剂,抗高血压药)治疗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用随机双盲平行对照多中心临床试验方法 ,共入选437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3∶1),分别服用复方尼群洛尔片(每片含尼群地平5 mg和阿替洛尔10 mg)每日2片或阿替洛尔片(每片25 mg)每月1片,疗程8周.结果 治疗8周后,试验组血压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2组DBP分别下降(15.0±6.6)、(11.7±5.8)mmHg(P<0.01),2组SBP分别下降(18.8±10.4)、(15.8±10.1)mmHg(0.01<P<0.05);降压总有效率,试验组大于对照组,分别为88.9%和71.6%(P<0.01).试验组和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30.3%和22.6%(P>0.05),大多轻微,可自行缓解,实验室检查无明显异常.结论 复方尼群洛尔片治疗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疗效确切、耐受性好.  相似文献   
15.
表面健康人群氨基末端B型利钠肽参考范围调查   总被引:28,自引:4,他引:28  
目的初步建立适合国人表面健康人群的氨基末端B型利钠肽(NT—proBNP)的参考范围。方法体格检查和相关的实验室检查均无异常的表面健康人群共587名(男288名,女299名),按性别各分为〈45岁、45~54岁、55~64岁、65~74岁和≥75岁5个年龄组。检测采用Elecsys 2010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和相应的检测试剂、校准品和质控品以及检测参数检测血清NT—proBNP值并评价检测方法。结果NT—proBNP的批内和天间的检测精密性良好,符合临床使用要求。表面健康人群NT—proBNP水平随年龄增高呈逐渐上升趋势(P〈0.05)。NT—proBNP的参考范围在〈65岁的女性组为〈107ng/L,男性组为〈78ng/L,≥65岁的女性组为〈220ng/L,男性组为〈148ng/L;在75岁以下各年龄组,女性NT—proBNP水平显著高于男性(P〈0.01)。结论国人表面健康人群的NT—proBNP水平明显低于国外(欧美)人群。建立一个适合于国人的NT—proBNP参考范围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本文采用超声心动图彩色多普勒组织成像(DTI)新技术对6条开胸犬正常心脏运动进行研究。方法:通过用速度、加速度显示方式分析心脏各标准切面的室壁运动。结果:发现,DTI能对心脏各室壁节段的运动作出正确的彩色编码,心脏各节段及心肌各层运动速度并非一致,左室后壁的运动速度高于前壁及前间隔的运动速度,室间隔左室面高于右室面,以左室后壁心内膜面运动速度最高,反映了心肌各节段的收缩能力的不一致性,这种不一致性也可能与心肌纤维特殊的排列方式有关。结论:因此在分析室壁运动时,尤其是定量分析时,应考虑到室壁运动的这种差异。从加速度显示方式分析,能够直视心肌传导上的差异,再现心肌激动的顺序,与心肌传导的电生理研究结果基本相符,为今后评价心脏传导系统的疾病提供客观的依据。  相似文献   
17.
阵发性心动过速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其机制主要以房室结折返(AVNRT)或房室折返性(AVRT)等较常见,其它类型较少见。其中AVNRT由多径路同时存在国内文献报道极少。我们在临床心脏电生理检查和射频消融术(RFCA)中发现62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组织追踪法定量测定左室的节段运动位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本研究旨在用一种新的超声心动图技术—组织追踪法定量测量正常人群左室各个部位心尖方向运动及比较中国和德国人群的差异。方法:我们研究47例左室功能正常,无明显器质性疾病的中德人群,在心尖四腔心、三腔心和二腔心切面,用组织追踪法超声心动图测量收缩期前间隔、后间隔、前壁、后壁、下壁、侧壁向心尖方向的运动位移。结果:在47例试验者中,组织追踪法可以定量测量正常人群左室各个部位心尖方向运动位移,22例中国人和25例德国人相应运动位移有明显差异,德国人的运动位移高于中国人(P<0、05)。结论:组织追踪法是一种可以简单的、快速的定量评价左心室纵向运动的方法,德国人的左心室纵向运动位移高于中国人。  相似文献   
19.
病窦综合征的动态心电图评估及预后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95例病窦综合征(SSS)病人依据动态心电图(DCG)表现,分为Ⅰ型:严重而持续的窦性心动过缓(窦缓);Ⅱ型:窦缓伴窦性停搏或窦房阻滞;Ⅲ型:慢快综合征;Ⅳ型:双结病变。其中双结病变型晕厥或黑朦发生率(70.6%)明显高于其他各型。临床表现晕厥或黑朦者DCG平均间歇时间为4.9±0.7秒,显著长于无症状者(2.6±0.1s),P<0.001。95例中22例行电生理检查。将Ⅱ型和Ⅳ型中有电生理检查结果的15例依据窦性暂停或窦房阻滞时间分为间歇时间≥3s组和间歇时间<3s组,发现平均SNRT前者(3157±368ms)显著长于后者(1952±218ms),P<0.05。DCG间歇时间与SNRT间存在明显的正相关(r=0.6,P<0.05)。对未用起搏治疗的56例进行了平均为期9年半的长期随访,结果显示该组病例有相当长的自然病史,随访期间无死于本综合征者。结论:DCG作为无创伤性检测方法,在对SSS的评估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起搏治疗虽可显著改善SSS病人生活质量,但对远期预后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20.
致心律失常性右心室发育不良的心电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5例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发育不良,共同的心电特征是:1.反复发作LBBB型室速;2.右胸导联QRS波示右室肥大或呈RBBB,或形态介于两者之间(3例有J波);3.Tv_1-3倒置;4.心室晚电位阳性;5.电生理检查可诱发LBBB型室速。这些特点可为本病的诊断提供线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