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2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6篇
特种医学   49篇
外科学   79篇
综合类   19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5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7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32.
目的研究p53对二乙基亚硝胺(DEN)诱导肝细胞恶变过程的影响,探讨p53功能缺失与细胞恶变的关系。方法使用p53特异性抑制剂pifithrin-α(PFT-α)和(或)人p53小RNA干扰质粒sip53抑制L02细胞p53的转录活性。采用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法检测不同时间点、不同浓度DEN对p53功能正常和缺失的L02细胞AP-1转录激活活性的影响,检测不同DEN处理时间对p53转录激活活性的影响及PFT-α对AP-1转录激活活性的影响。转录激活活性用相对荧光强度表示。结果应用PFT-α或转染sip53质粒24h后,p53的转录活性明显下降。单纯DEN处理后AP-1的相对荧光强度轻度上调,而DEN+PFT-α和DEN+sip53处理的细胞内AP-1相对荧光强度与单纯DEN处理组比较均有上调,呈现时间和浓度双重依赖性;在作用24h时点或DEN浓度为100ng/L时作用达高峰,随后回落。DEN处理后p53相对荧光强度明显上调,且存在时间依赖性,在24h达高峰,随后回落。DEN+PFT-α处理的细胞p53相对荧光强度在各时间点的变化不明显,始终保持在较低水平。以PFT-α抑制p53功能后,L02细胞内AP-1的相对荧...  相似文献   
33.
胃癌患者腹腔游离癌细胞检出率的研究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通过胃癌患者腹腔游离癌细胞的定性研究,为术中无瘤技术、常规腹腔冲洗及术后温热灌注化疗提供理论依据。对我院102例胃癌患者行探查前和关腹前各收集100ml腹腔液,迅速送检,作游离癌细胞检查。结果探查前游离癌细胞阳性率为36.3%,关腹前游离癌细胞阳性率为52.9%,游离癌细胞阳性率与肿瘤浸润深度,将膜受侵面积及病理组织类型有关。结论:胃癌患者腹腔内可有游离癌细胞存在,且具有较高活性,尽管采取各种无瘤操作措施,仍难免肿瘤细胞脱落进入腹腔,手术过程中失队长刺激可增加癌细胞的脱落,术中采取无瘤技术和大量生理盐水冲洗腹腔是必要的,更主要的是对游离癌细胞阳性者术后要进行腹腔内温热灌注化疗。  相似文献   
34.
马小军  蒲永东  何建苗  葛小梅 《武警医学》2007,18(4):285-288,F0003
 目的 探讨术前区域动脉灌注化疗及全身静脉化疗对晚期乳腺癌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mity,MVD)、微淋巴管密度(Microlymphtic vessel density,MLVD)的影响.方法 76例晚期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2组,术前动脉灌注化疗组35例、术前全身静脉化疗组41例,选其中25例未行化疗前的乳腺癌组织作对照组.采用免疫组化SP法,用CD34、VEGFR3抗体检测3组乳腺癌组织标本MVD、MLVD.结果 MVD术前动脉灌注化疗组为(36.05±13.64),术前全身静脉化疗组为(49.92±12.90),对照组为(60.38±13.54),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MLVD术前动脉灌注化疗组为(6.62±3.70),术前全身静脉化疗组为(9.96±4.57),对照组为(11.30±5.32),动脉灌注化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显著下降(P<0.01),与静脉化疗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静脉化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术前区域性动脉灌注化疗比全身静脉化疗更能有效降低肿瘤组织及其周边组织内MVD和MLVD,从而抑制肿瘤细胞生长,减少肿瘤转移的机会.  相似文献   
35.
目的:探讨中青年患者急性化脓性阑尾炎致感染性休克的发生以及诱因。方法:报告1例中年男性急性化脓性阑尾炎致感染性休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检索到3例中青年急性化脓性阑尾炎致感染性休克,加上本例共4例,其中本例有明确的过度疲劳史。结论:急性化脓性阑尾炎可导致中青年患者并发感染性休克,局部体征相对轻微,但阑尾切除术后全身症状迅速缓解。过度疲劳所致的免疫力低下可能是导致急性化脓性阑尾炎并发感染性休克的诱因之一。  相似文献   
36.
为评价动脉内灌注化疗药物和免疫制剂对治疗晚期胃肠道肿瘤的临床疗效,将86例不能切除的胃肠道肿瘤随机分成两组,A组46例,行动脉灌注化疗同时进行免疫治疗,B组40例,单纯动脉灌注化疗。结果肿瘤治疗有效率(CR+PR)A组82.6%,B组52.5%;0.5、1和2年生存率,A组分别为100%、82.6%和56.5%,B组分别为100%、65%和42.5%。表明动脉内灌注化疗药物和免疫制剂治疗能有效提高晚期胃道肿瘤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37.
目的 探讨胃癌术后局部灌注化疗预防局部复发和肝转移的价值。方法 将收治的 3 5 2例胃癌术前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术后行局部动脉灌注化疗 ( 1 8 4例 );对照组术后行全身静脉化疗( 1 6 8例 ),对两组的疗效进行比较。结果 随访时间 3 ~ 6 年,随访 3 2 8 例,失访 2 4 例,随访率93. 2%。治疗组 1, 3, 5 年生存率分别为 9 5. 7% , 7 8. 3% , 4 6. 3% ;对照组是 8 6. 8% , 4 8. 2% ,21. 4%。局部复发率和肝转移率治疗组为 9. 2% , 1 2. 5% ,对照组为 2 2. 0% , 2 6. 8%。两组上述各项指标差异均有显著意义 (均P< 0. 0 1 )。结论 局部灌注化疗是胃癌术后预防局部复发和肝转移的一种有效方法,其疗效明显优于术后全身静脉化疗,且毒副作用小。  相似文献   
38.
39.
我院 1993~ 1998年采用超选择性动脉灌注化疗加胃周血管离断术治疗不能切除的晚期胃癌 6 7例 ,现将随访观察结果报告如下 :1.材料与方法 :本组病例 6 7例 ,男5 4例 ,女 13例 ,年龄 2 2~ 76岁 ,平均年龄 5 6 6岁。原发性胃癌 6 1例 ,胃癌术后复发和残胃癌 6例。临床上有上腹痛者 5 2例 ,食欲减退者 48例 ,体重减轻者41例 ,有幽门梗阻症状或梗噎感者 36例 ,上腹部可扪及包块者 32例 ,有消化道出血者 30例 ,有癌性腹水者 2 8例。本组病例术前术后均进行“B”超、钡餐、胃镜及CT检查。全组病例均经剖腹探查证实 ,已失去手术切除机会 ,并经…  相似文献   
40.
目的:探讨围手术期使用西米替丁对大肠癌根治术后患者全身及局部免疫的调节作用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将行大肠癌根治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n=40)和对照组(n=40),实验组术前1周开始至术后第14天使用西米替丁1.2g/d;对照组不使用西米替丁或类似药物,两组患者均于术前第3天,术后第7天及第14天采血,检测T细胞亚群及白介素-2(interleukin-2,IL-2),γ-干扰素(interferon-γ,IFN-γ)活性的变化,并于切除标本中检测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umor-infiltrating lymphocye,TIL)反应。结果:实验组术第7天各项指标已恢复到术前水平,术后第14天辅助性T细胞(CD4)/抑制性T细胞(CD8)比值,IL-2及IFN-γ活性比对照组及本组术前水平均有明显升高(P<0.05),且TIL反应的阳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术后3年,5年生存率较高(P<0.05),结论:西米替丁可明显减轻大肠癌患者围手术期细胞免疫抑制程度,缩短其术后免疫抑制周期,并可提高TIL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