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918篇 |
免费 | 38篇 |
国内免费 | 36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4篇 |
儿科学 | 5篇 |
妇产科学 | 5篇 |
基础医学 | 62篇 |
口腔科学 | 3篇 |
临床医学 | 115篇 |
内科学 | 52篇 |
皮肤病学 | 3篇 |
神经病学 | 25篇 |
特种医学 | 37篇 |
外科学 | 74篇 |
综合类 | 413篇 |
预防医学 | 601篇 |
眼科学 | 5篇 |
药学 | 295篇 |
中国医学 | 276篇 |
肿瘤学 | 17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6篇 |
2023年 | 34篇 |
2022年 | 25篇 |
2021年 | 42篇 |
2020年 | 25篇 |
2019年 | 39篇 |
2018年 | 33篇 |
2017年 | 18篇 |
2016年 | 23篇 |
2015年 | 41篇 |
2014年 | 60篇 |
2013年 | 68篇 |
2012年 | 73篇 |
2011年 | 95篇 |
2010年 | 86篇 |
2009年 | 108篇 |
2008年 | 80篇 |
2007年 | 103篇 |
2006年 | 103篇 |
2005年 | 114篇 |
2004年 | 111篇 |
2003年 | 81篇 |
2002年 | 128篇 |
2001年 | 121篇 |
2000年 | 78篇 |
1999年 | 51篇 |
1998年 | 34篇 |
1997年 | 24篇 |
1996年 | 16篇 |
1995年 | 11篇 |
1994年 | 11篇 |
1993年 | 12篇 |
1992年 | 11篇 |
1991年 | 8篇 |
1990年 | 8篇 |
1989年 | 14篇 |
1988年 | 3篇 |
1987年 | 19篇 |
1986年 | 11篇 |
1985年 | 12篇 |
1984年 | 7篇 |
1983年 | 5篇 |
1982年 | 6篇 |
1981年 | 5篇 |
1980年 | 6篇 |
1979年 | 4篇 |
1978年 | 4篇 |
1977年 | 3篇 |
1976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9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目的:探讨中药麻黄汤对链脲佐菌素(STZ)所诱发的糖尿病小鼠的高血糖具有抑制作用,在其构成中麻黄具有保护胰岛及改善糖耐量的作用。方法:探讨麻黄及其主要成分的Alkaloid、Alkaloid包含的L-ephedrine对上述相同模型(STZ糖尿病小鼠)的影响。結果:揭示了麻黄的Alkaloid及L-ephedrine对STZ所诱发的糖尿病小鼠高血糖具有抑制作用。结论:揭示L-ephedrine是麻黄的高血糖抑制作用的主要活性成分。根据组织学的进一步探讨,麻黄提取物、Alkaloid及L-ephedrine能促进由于STZ而致的变性胰岛的再生,由aldehyde-fuchsin染色而确认出现的胰岛内的B细胞的增加[1];揭示麻黄及其成分对高血糖抑制作用机制之一,由于麻黄及其成分促进了变性胰岛的再生[2],推测通过此机制使胰岛素的分泌增加,从而改善了糖尿病的各种症状。 相似文献
22.
目的 基于古今医案云平台、SPSS Modeler 24.0软件,分析现代中药汤剂治疗支气管哮喘的用药规律。方法 检索相关数据库中运用中药处方治疗支气管哮喘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名老专家经验方。年限从2011年1月~2021年2月,采用数据挖掘技术分析中医药治疗支气管哮喘的方药规律。结果 初步检索相关文献9 305篇,共纳入文献337篇,处方319个,使用中药254味。麻黄、甘草、杏仁、半夏为治疗支气管哮喘高频使用药物,使用频次较高的方剂是定喘汤、小青龙汤,并演化得到6组核心药组。结论 本研究表明治疗支气管哮喘以含“麻黄”的方剂为主,并运用熵聚类获得相关核心中药组合,为哮喘的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3.
近年来,国外对中草药毒副作用的报道不断增多。除了针对中药广防己、关木通及马兜铃等造成肾功能损害的报道外。国外药学家还对一些常见植物药(包括中草药)与合成药联合使用是否会有不良反应作了调查。结果发现合成药与草药的确存在药物间的相互作用,这种作用可以提高或降低其中一种药物的疗效或毒性。 相似文献
24.
新生儿先天缺陷常为先天性心脏病、多发畸形、智力低下及身体发育迟缓等症状,究其原因大多都与染色体异常有关。21-三体、18-三体、13-三体是最常见的染色体异常。在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的同时,居住环境污染逐日加剧,染色体异常的发生率有所增加。据报道,我国每年出生唐氏综合征患儿约2.7万,平均每20min就有1例出生[1]。目前还没有治疗染色体疾病的有效方法,主要通过产前筛查结合产前诊断的方法及早发现并终止妊娠来预防该病的发生。就目前的技术,染色体异常非侵入性检查尚不能取代侵入性检查,而侵人性产前诊断技术导致流产或早产的风险约为1%[2]。因此尽可能准确地筛查高风险人群成为研究重点。目前,产前筛查按孕期分为孕早期产前筛查和孕中期产前筛查。妊娠中期血清学筛查受多种因素,尤其是标本保存时间和测定方法的影响。妊娠早期超声多指标的联合应用,可以避免测定方法的影响,又可以准确地推断孕周,同时可以对胎儿直接进行观察。这不仅大大提高染色体异常检出率,降低假阳性,同时可以诊断严重的胎儿畸形,并及时终止妊娠。防止染色体异常胎儿的出生,属于出生缺陷二级预防的主要措施,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和价值[1]。 相似文献
25.
人类自产生以来,以猎禽捕鱼为生的采集经济独领风骚达数十万年,继后农业经济也统领世界大约1万年。当人类进入18世纪60年代,新兴的工业经济开始,但到了20世纪50年代初,工业经济时代也开始瓦解,取而代之的即是资讯经济时代,如今,互联网的广泛应用正是资讯经济时代成熟的标志。
然而,经济发展的进程并未就此止步。正当计算机深入千家万户、人们还陶醉于网络打破了时间空间的限制时,有人就预计:资讯经济持续的时间为70年左右,即在21世纪20年代结束,到时人们将迎接另一个新的经济时代的到来—“生物经济时代”。在这个时代里人们首次真正获得了改变物种甚至制造自身的能力,渐渐向“上帝的权威”发起挑战。
生物经济经历了数十年的孕育期。50年代,英美两国科学家建立的DNA(脱氧核糖核酸)双螺旋模型,为我们打开了认识生命的大门;70年代建立的DNA克隆技术以及后来的转基因技术等一系列生物技术,使人类能够直接操作生物的DNA分子;90年代,人类又启动了揭示自身生命本质奥秘的“人类基因组计划”;2000年6月26日,包括中国在内的6国同时宣布人类基因组“工作框架图”构建完成。这是人类历史上值得载入史册的一天,标志着人类在了解生命本质,了解自身的历程中又向前迈进了一大步。这预示着即将到来的生物经济时代步入了成熟期。
人类基因组计划中建立的一套完整的策略与技术以及人类基因组计划的成果直接促进了生物信息学和生物信息产业的发展。
最早受到生物经济时代洗礼的是医药领域。现代医学研究证实,人类的生、老、病、死都与基因有关。其中30%~40%的基因与人类疾病相关。现在肯定的单基因病已达1万多种,另外还有众多的多基因遗传病如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和癌症等。一旦破译人类全部基因密码,将有助于建立上述疾病新的基因预测、基因预防、基因诊断和基因治疗。到那时,常规药将告别现在的“舞台”,医生可根据基因定制处方。中国工程院院士巴德年教授透露,再过20年,人类有望攻克癌症,心血管疾病有望得到有效的防治,在2020~2030年,可能出现人口平均寿命超过100岁的国家。
基因组研究最先受益的是生物制药产业。因为人们可以从基因作用或基因组相互作用的信息来确定药物作用的分子靶,由此获得新药设计的途径。如今兴起的药物基因组学在生物技术和医药工业界掀起了前所未有的高潮。药物基因组学是研究个体遗传差异所引起的对药物的不同反应,如果人们可以根据个体的遗传差异,尤其是有特定功能的遗传差异来对人下药,药物的效率就可重新估价。它可以增加新药通过率、重新估价老药,缩短新药临床试验时间,减少参试人群的数量、使药物个体化。药物基因组学还可以直接加速新药的发现,其经济价值不可限量,如今欧美一些制药开发公司,以基因组为基础的药物已占据开发的主体,有的公司已有50%以上的试验性新药是通过基因起作用的。基因就是金钱,它可能养活一个企业,甚至拉动一个产业。美国阿姆根公司就是依靠“红细胞生成素”基因专利的开发利用,他们只靠“吃”一个基因,就从一个濒临破产的企业成为美国生物工程医学领域的领头羊。 相似文献
26.
27.
已退休3年的吴某某,近3个月来明显觉得大腿及上臂肌肉疼痛,并感到全身无力,稍多走些路都觉得累,特别是上楼困难。尽管他很注意休息也未见症状减轻。一天,他在洗澡时发现身体比以前“消瘦”了许多,尤其是肩胛、上臂、臀部及大腿的肌肉出现明显的塌陷。他想可能是与缺乏营养有关,于是又是补充营养食品,又是买“补品”吃。结果病情还是在一天天加重。后来到某医院神经内科检查,医生确诊他是患了“多发性肌炎”。多发性肌炎分三类:一种是皮肌炎,即除了肌炎外,会伴有皮肤改变,可出现眼眶四周有青紫,面颊部或身体各处可出现有各种皮… 相似文献
28.
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