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43篇 |
免费 | 1篇 |
国内免费 | 6篇 |
专业分类
基础医学 | 7篇 |
临床医学 | 12篇 |
内科学 | 3篇 |
特种医学 | 6篇 |
外科学 | 78篇 |
综合类 | 25篇 |
预防医学 | 7篇 |
药学 | 10篇 |
中国医学 | 2篇 |
出版年
2022年 | 1篇 |
2019年 | 2篇 |
2017年 | 1篇 |
2015年 | 1篇 |
2014年 | 5篇 |
2013年 | 3篇 |
2012年 | 4篇 |
2011年 | 10篇 |
2010年 | 8篇 |
2009年 | 24篇 |
2008年 | 18篇 |
2007年 | 10篇 |
2006年 | 5篇 |
2005年 | 5篇 |
2004年 | 6篇 |
2003年 | 5篇 |
2002年 | 2篇 |
2001年 | 7篇 |
2000年 | 4篇 |
1999年 | 3篇 |
1997年 | 1篇 |
1996年 | 3篇 |
1995年 | 6篇 |
1994年 | 10篇 |
1993年 | 2篇 |
1992年 | 2篇 |
1989年 | 1篇 |
1988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背景:目前治疗MasonⅢ型骨折的方法各有利弊,在治疗方案选择上存在较多争议。目的:对比桡骨头假体置换、切开复位内固定与桡骨头切除治疗MasonⅢ型桡骨头骨折的疗效,探讨治疗MasonⅢ型桡骨头骨折更合理、更有效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33例MasonⅢ型桡骨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将患者分为切除组11例、内固定组11例和置换组11例。通过治疗后随访评估3种方法的效果。结果与结论:所有患者随访12~53个月,平均20个月,均获得较满意的肘关节功能。末次随访时,3组患者在肘关节疼痛、屈伸活动度方面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但前臂旋转活动度、X射线观察提携角和桡骨移位以及Broberg和Morrey肘关节功能评分在3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且置换组优于内固定组,内固定组优于切除组。提示,与桡骨头切除、切开复位内固定相比,桡骨头假体置换治疗MasonⅢ型桡骨头骨折可获得更好的肘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52.
53.
患者男,30岁。被卡车在柏油马路上拖曳50余米擦伤右侧颜面部5h入院。查体:右侧颞区、额区、眶下区、腮腺咬肌区、口角及颏部软组织缺损,缺损面积22cm×12cm,骨面暴露;眼球脱出;右上颌窦前壁缺如,窦腔暴露;创面有大量泥砂等异物。手术分两组进行。一组做面部清创,肥皂乳刷洗伤口及周围皮肤3次,每次3~5min,然后用无菌生理盐水冲净,再 相似文献
54.
振动作业工人的腕管综合征12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长期使用振动大的机械工具会对作业工人手部的血管、神经肌肉造成损害 ,严重者会导致手部振动病。自 1995年以来 ,我们收治了 12例此类手部血管、神经肌肉受到损害的患者 ,通过对其进行手术治疗收到良好的效果 ,现报告如下。一、对象及方法1 一般资料 :本组 12例患者均为男性 ,年龄 2 0~ 4 5岁 ,平均 (32± 7)岁。其中木工 2人 ,工作至发病时间 3~ 5年 ;混凝土搅拌工 7人 ,工作至发病时间 2~ 3年 ;装璜业管道打孔工 3人 ,工作至发病时间 2~ 3年。2 临床表现 :根据振动对手部血管神经的影响 ,可将此组病例分为二类。 (1)腕管及腕尺管综… 相似文献
55.
56.
三维CT影像学图像及技术优势对脊髓型颈椎病术前评估及辅助制定手术计划的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背景:螺旋CT和计算机三维图像技术的出现对评估脊髓型颈椎病术前病理改变,以及选择合适的治疗时机和方法均有重要意义。目的:分析三维CT影像学图像及技术优势在脊髓型颈椎病术前评估及辅助手术计划制定中的作用。设计:回顾性分析,对照观察。单位: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第一医院。对象:南京第一医院2002-01/2005-01收治268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分为术前评估组146例和对照组122例,两组基线资料有可比性。方法:术前评估组:①CT扫描及三维重建:采用TOSHIBA-HiSpeed/I螺旋机,进行横断位螺旋扫描,扫描后进行标准重建,最后在计算机工作站(Radwork5.1)进行三维重建,相关数据可运用图像分析软件(ADW3.1)进行测量分析。②三维CT辅助手术计划的设计:立体多角度地展现颈椎骨性解剖标志及其相邻结构的解剖关系,提供手术个体化骨性定位标志。对照组:术前常规CT检查,传统的手术方法。主要观察指标:①观察椎体、钩突关节和小关节突骨质增生。②观察椎间盘突出的程度及类型。③观察椎管前后的骨质增生等改变,通过CT仿真椎管镜观察脊髓受压情况。结果:268例进入结果分析。①术前评估组发现椎间盘突出129例、椎体后部缘骨质增生109例、黄韧带肥厚褶起皱61例、后纵韧带钙化27例、小关节突骨质增生31例、椎板增厚29例、椎体滑脱18例;术中所能见到的解剖结构同临床表现与影像发现均相符合;所有患者术中无死亡,无喉返神经损伤、移植骨块移位、感染等并发症。术后6个月复查X射线片示全部病例植骨融合良好,无钛板或螺钉松动或断裂现象。Odom临床疗效评定优良率95.9%。②对照组术后X射线片和CT示24例椎管减压不充分,17例钛板或螺钉位置不满意;Odom临床疗效评定优良率84.4%,低于术前评估组(P<0.05)。结论:术前进行颈椎个性化三维CT检查能对脊髓型颈椎病作出准确、全面的评估,并能辅助制定手术计划,使术中操作更精确安全。 相似文献
57.
目的 探讨髌周支持带挛缩在膝关节伸直位僵硬的治疗对策。方法 本研究共有 2 7例患者 ,采用小切口或关节镜下手术松解 ,均行外侧支持带切开 ,部分病例行内外侧支持带切开。结果 所有病例术前检查均存在内外侧支持带的挛缩 ,术后2 5例恢复良好 ,术中屈膝达到 95°~ 110°,术后 2年以上随访达到 110°~ 14 0° (平均 12 5°)。结论 髌周支持带挛缩是伸直位膝关节僵硬的病理因素之一。采用小切口或关节镜下手术松解 ,酌情行内外侧支持带切开 ,可以减少术中骨折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58.
随着现代交通及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小腿、足跟部软组织严重损伤的病例逐渐增多,临床上修复困难,传统的游离植皮及局部转移皮瓣不能进行有效的创面覆盖和软组织充填。作者自2003年10月至2011年9月应用封闭负压引流技术(vacuumsealingdrainage,VSD)结合股前外侧皮瓣修复小腿软组织缺损32例,取得满意疗效,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32例,男23例,女9例;年龄19-58岁,平均33岁。损伤原因:交通事故20例,机械绞伤9例,重物砸伤2例,热压伤1例。受伤部位:小腿中下段21例,足跟部9例,膝关节2例,其中伴有骨折骨外露29例,伴有神经肌腱外露3例,皮肤缺损面积5cm×8cm-20cm×40cm。1.2手术方法急诊创面妥善处理,对合并有骨折患者,急诊清创行骨折有效固定,创面污染较重建议行外固定支架固定,创面清创后根据创面大小,将VSD材料的聚乙烯醇缩甲醛泡沫覆盖创面,并将其与周围正常皮肤缝合固定,然后用聚胺甲酸乙酯薄膜封闭整个创面,术后开始持续负压引流,维持负压0.04MPa,观察引流液形状、引流量、肢体肿胀及全身情况,7~10d去除VSD查看创面情况。如果肉芽生长良好可行皮瓣移植,如果仍有坏死组织可以再次多次清创行VSD引流,待创面肉芽生长良好无明显炎性渗出再做皮瓣移植。股前外侧皮瓣设计:患者取平卧位,于髂前上棘至髌骨外上缘作一连线,作为皮瓣的轴线,此轴线中点与腹股沟韧带中点连线作为旋股外侧动脉降支行走的体表投影,该连线中心为旋股外侧动脉降支发出的第一肌皮动脉浅出的位置, 相似文献
59.
目的 探讨应用椎弓根螺钉固定结合可注射型人工骨(MIIG)治疗严重腰椎爆裂性骨折的临床疗效. 方法 自2002年3月至2004年1月,采用此方法治疗严重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38例,Denis分型:A型5例,B型16例,c型8例,D型3例,E型6例.观察手术前后后凸畸形、椎体前后缘高度变化、腰背疼痛VAS评分、神经功能分级,并行单因素方差统计分析. 结果 所有患者获得18~36个月(平均26个月)随访.骨折椎体近似解剖复位34例,椎体高度恢复4/5者4例,手术前后Cobb角、椎体前缘高度、腰背疼痛VAS评分手术前、后均存在明显差异(P<0.05),术后均无神经症状加重或出现新的神经症状,未见人工骨灌注后造成椎管渗漏,随着新骨的长入MIIG逐步完全被新骨替代.全部骨性愈合,无断钉、断棒、退钉及松动现象.于术后10~15个月取出内固定,骨折椎体未发生再塌陷,仅2例遗留腰背痛. 结论 严重腰椎爆裂性骨折应用椎弓根螺钉固定结合可注射型人工骨治疗可减少椎体高度、角度丢失及纠正后凸畸形,减轻腰背疼痛,手术安全性高,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60.
改进的组合腓骨移植修复负重长管骨缺损 总被引:9,自引:6,他引:9
目的 报道组合排骨移植修复长管负重骨缺损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将组合腓骨移植方法改进如下:于吻合血管的双排骨或双节段腓骨前内侧骨膜从中央纵形切开剥离至骨嵴,双腓骨或双节段腓骨前内侧相对,两断端固定,将相对缘游离骨膜纵形缝 合,使其组合为一根粗骨修复骨缺损。结果 临床应用28例,结果所有长管负重骨缺损均获得良好愈合,移植骨无折断。结论 改进的组合 腓骨移植是修复长管负重骨缺损的良好方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