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6篇
基础医学   7篇
临床医学   12篇
内科学   3篇
特种医学   6篇
外科学   78篇
综合类   25篇
预防医学   7篇
药学   10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近年来前置胎盘发病率明显增高,尤其是在初产妇。在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中常发生子宫下段胎盘剥离面血窦大出血,有时采用多种止血方法难以奏效,最后被迫行子宫切除,造成病人终生痛苦。自1988年以来,我们采用胶管捆扎子宫下段、双附件进行止血,方法简单、安全,止血迅速,现分析报道如下。1 手术方法子宫下段肌层切口,比正常高1cm,便于胶管捆扎。取出胎盘后,立即将子宫提至切口外面下缘约1.5cm,用长约30cm,直径约1cm的胶管绕子宫下段1周,尽量靠近宫颈阴道部,于下段右侧(左侧也可)将胶管拉紧交叉,扭转1~2周,大弯钳于交叉处将胶管钳紧固定…  相似文献   
122.
三维CT辅助颈椎椎弓根螺钉的置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三维CT在颈椎椎弓根螺钉置入手术中的应用。方法22例患者,其中男性14例,女性8例,年龄28~67岁(中位年龄46岁);9例为颈椎椎骨骨折,4例为颈椎肿瘤,6例为颈椎滑脱失稳,3例颈椎病。术前行SCT扫描三维重建,测量钉道的角度和安全范围,术中根据相关的数据选择螺钉,并进行个体化置钉,术后进行CT扫描,评估螺钉位置,计算每个螺钉置入的时间。结果导航下成功对22例患者共置入112枚颈椎椎弓根螺钉。术后CT椎弓根位置扫描:A级,104枚(92.8%);B级,5枚;C级,2枚;D级1枚。平均每枚螺钉置入的时间为9.3min(8~11min),术后临床无脊髓、神经和椎动脉损伤。结论在三维CT辅助下可以进行颈椎椎弓根个性化置钉,并能提高螺钉的准确性和效率。  相似文献   
123.
目的 探讨术中三维C型臂实时透视导航在颈椎椎弓根螺钉植入手术中的应用.方法 在导航下行颈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术22例,其中颈椎骨折9例,颈椎肿瘤4例,颈椎滑脱失稳6例,颈椎病3例.术后进行CT扫描,评估螺钉位置.结果 导航下22例共植入112枚颈椎椎弓根螺钉.术后CT椎弓根位置扫描:A级,107枚(95.5%);B级,3枚;C级,1枚;D级,1枚.术后临床无脊髓、神经和椎动脉损伤.结论 术中三维C型臂实时透视导航系统可以准确引导颈椎椎弓根螺钉的植入.  相似文献   
124.
游离皮瓣移植修复小腿部损伤受区血管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游离皮瓣移植修复小腿部软组织缺损是目前公认的常规方法〔1,2〕。受区血管的正确选择对于成功地进行皮瓣移植 ,特别是对于小腿部损伤的修复 ,是非常重要的 ,同时也是非常困难的。在计划吻合血管的游离皮瓣移植术时 ,许多因素必须予以慎密考虑〔3 ,4〕。报道的皮瓣移植成活率差别之所以较大 ,主要是由于这些因素不同造成的。例如 ,一些学者愿意选择胫前血管是因为它容易暴露 ,然而另外一些学者却极力主张选用胫后血管〔3〕。关于血管吻合的部位 ,学者们也持截然相反的观点 ,即有的主张在小腿皮肤缺损区的远段 ,有的主张在皮肤缺损区的近端〔…  相似文献   
125.
目的:探讨骨膜内组合双腓骨移植修复长管负重骨缺损的方法。方法:将吻合血管的双腓骨或双段腓骨的前内侧骨膜从中央纵行切开并向两侧剥离至骨嵴,双腓骨或双段腓骨折叠,其前内侧面相对,两断端固定,将相对缘游离的骨膜纵行缝合,使其组合为一个骨膜包裹的粗骨,修复骨缺损。结果:34例长管负重骨缺损均获得良好骨愈合,移植骨无折断。结论:骨膜内组合双腓骨移植是修复长管负重骨缺损的良好方法。  相似文献   
126.
目的:连续、动态检测磷酸肌酸激酶(CK)浓度,并探讨其在骨筋膜室综合征早期诊断及病情评估中的作用。方法:四肢骨筋膜室综合征患者40例,男34例,女6例,平均年龄(37.03±13.02)岁。使用日本Olympus自动生化分析仪在患者受伤入院后2、24h以及1、2、3、4周连续、动态检测血浆CK浓度。在手术中以及术后1、2、3周取患肢受累肌肉组织行病理检查。结果:患者受伤2h后,血浆中CK浓度即急剧升高,为正常值的20倍。24h后各项指标达到峰值或谷值,CK达正常值的42倍。1周后,CK与正常值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病理显示肌肉标本明显坏死呈不可逆性变化。结论:CK浓度的变化能客观的反映病情严重程度。当这项指标急剧升高时要高度警惕骨筋膜室综合征的发生。动态、连续监测CK浓度能为早期诊断及评估骨筋膜室综合征病情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27.
目的 探讨术中三维C型臂实时透视导航在颈椎椎弓根螺钉植入手术中的应用.方法 在导航下行颈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术22例,其中颈椎骨折9例,颈椎肿瘤4例,颈椎滑脱失稳6例,颈椎病3例.术后进行CT扫描,评估螺钉位置.结果 导航下22例共植入112枚颈椎椎弓根螺钉.术后CT椎弓根位置扫描:A级,107枚(95.5%);B级,3枚;C级,1枚;D级,1枚.术后临床无脊髓、神经和椎动脉损伤.结论 术中三维C型臂实时透视导航系统可以准确引导颈椎椎弓根螺钉的植入.  相似文献   
128.
目的 探讨术中三维C型臂实时透视导航在颈椎椎弓根螺钉植入手术中的应用.方法 在导航下行颈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术22例,其中颈椎骨折9例,颈椎肿瘤4例,颈椎滑脱失稳6例,颈椎病3例.术后进行CT扫描,评估螺钉位置.结果 导航下22例共植入112枚颈椎椎弓根螺钉.术后CT椎弓根位置扫描:A级,107枚(95.5%);B级,3枚;C级,1枚;D级,1枚.术后临床无脊髓、神经和椎动脉损伤.结论 术中三维C型臂实时透视导航系统可以准确引导颈椎椎弓根螺钉的植入.  相似文献   
129.
插入型椎间融合器在老年腰椎滑脱症患者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估插入型椎间融合器在老年腰椎滑脱症患者手术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自2001年3月至2006年2月应用全椎板减压、插入型椎间融合器撑开复位、椎弓根钉棒系统补充复化和固定治疗老年腰椎滑脱症患者36例,男25例,女11例,年龄60-72岁,平均64.7岁.所有病例进行定期随访和影像学检查,对椎间隙高度、椎间孔高度、滑脱距离、滑脱率、滑脱角及临床Oswestry功能障碍评分进行测最和评估,并观察椎问融合情况.结果:21例置人融合器后达到复位或基本复位.15例通过提拉螺钉进行补充复位.术中硬脊膜撕裂3例,1例裂口较小,术中未予处理;2例裂口较长,术中缝合后以脑棉片覆盖,紧密缝合腰背筋膜及皮肤切口,术后采取去枕头低脚高位,未见脑脊液漏出.术后出现神经根刺激症状2例,予以脱水、营养神经治疗.均恢复满意,未遗留神经症状.术后所有患者滑脱节段生理曲度恢复,椎间隙高度由术前4.5±.0.6mm增加至术后9.8±1.5mm,椎间孔高度由术前9.9±1.0mm增加至术后13.2±1.2mm,滑脱角由术前25.1.±8.2.改善至术后15.8.±2.50,术后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访15-76个月.平均34.5个月,矫正程度无明显丢失.33例融合成功,融合率91.7%.Oswestry功能障碍评分由术前35.4±5.2分降至术后19.5±4.8分,术后优良率及末次随访优良率分别为87.3%及92.5%.结论:采用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老年腰椎滑脱症时应用插入型椎间融合器可发挥撑开复位和融合的双重作用,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30.
目的:研究闭合复位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 )内固定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FHR)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7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分为闭合复位PFNA内固定治疗组(A组,46例)和FHR治疗组(B组,41例),记录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住院天数及 Harris髋关节评分的变化。结果87例患者随访12‐28个月。与B组相比,A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和住院天数减少(P<0.01);而两组 Harris髋关节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PFNA内固定在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优于 FHR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