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0篇
妇产科学   16篇
临床医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6篇
预防医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0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目的:观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单克隆抗体(单抗)对子宫内膜异位症(EMs)血管生成的抑制作用,为从抗血管途径治疗EMs提供依据。方法:60只新鲜受精鸡蛋随机分为接种组(20枚)、接种治疗组(20枚)、单纯空白组(10枚)和空白载体组(10枚)。接种组和接种治疗组建立子宫内膜异位症鸡胚绒毛尿囊膜(CAM)模型,接种治疗组给予VEGF单抗10μg/d。单纯空白组不接种子宫内膜,空白载体组以无菌明胶海绵为载体,给予PBS20μg/d。通过显微血管计数、原位铺片及组织学观察等方法检测接种的子宫内膜组织对CAM血管生成和VEGF单抗对异位内膜病灶生长行为的影响。结果:接种组CAM血管生成反应明显增强,血管数目显著高于单纯空白组和空白载体组;接种治疗组血管数目显著低于接种组,有明显的间质坏死。结论:子宫内膜能明显促进CAM的血管生成,VEGF单抗能够显著抑制异位病灶的血管形成,并抑制子宫内膜的生长,证实抗血管途径可以作为治疗EMs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2.
目的探讨整合素аvβ3单克隆抗体对子宫内膜异位症(EMS)血管生成的抑制作用,为从抗血管途径治疗EMS提供依据。方法建立子宫内膜异位症鸡胚绒毛尿囊膜(CAM)模型,分设接种组、接种治疗组(LM609)和空白组。通过显微血管计数、原位铺片及组织学观察等方法检测接种的子宫内膜组织对CAM血管生成和整合素аvβ3单克隆抗体对异位内膜病灶生长行为的影响。结果接种组CAM血管生成反应明显增强,血管数目显著高于空白组;接种治疗组血管数目显著低于接种组;接种治疗组病灶在光镜下可见明显的坏死,LM609能明显抑制子宫内膜异位病灶形成。结论子宫内膜能明显促进CAM的血管生成,这为子宫内膜能够在异位种植和存活提供了一个依据;整合素аvβ3单克隆抗体能显著抑制异位病灶的血管形成,进而抑制子宫内膜的生长,由此证实抗血管治疗EMs的途径及策略。  相似文献   
23.
血管生成抑制剂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的血管生成抑制剂对子宫内膜异位症(EMs)病灶生长和血管生成的影响,为从抗血管生成途径治疗EMs提供依据。方法2006年1月至4月取因EMs在解放军总医院行腹腔镜手术患者的在位子宫内膜,种植于重度复合性免疫缺陷病(SCID)小鼠皮下,建立EMs鼠模型。接种后第3周冶疗组分别给予腹腔注射血管生成抑制剂重组人内皮抑素YH-16[YH-16组,2mg/(kg·d)]、沙利度胺[thalidomide组,50mg/(kg·d)]、整合素avβ3单克隆抗体LM609[LM609组,250μg,每周2次]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单克隆抗体[anti-VEGF组,3mg/(kg·d)]。对照组腹腔注射等体积的PBS,连用14d;每隔2d测量异位病灶体积1次;治疗结束后病灶组织称重,并采用免疫组化法测定微血管密度(MVD)。每组SCID小鼠各10只。结果SCID小鼠皮下种植EMs模型内膜存活率高且观察方便;各治疗组病灶体积增长缓慢,并且YH-16组用药后期病灶体积有缩小趋势;YH-16组、LM609组和anti-VEGF组病灶重量及体积低于对照组(P〈0.05),光镜下可见治疗组腺体萎缩,结构不完整,间质伴有不同程度的坏死;各治疗组MVD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管生成抑制剂对EMs异位病灶的生长和血管生成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进一步证实了抗血管生成治疗EMs的策略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24.
背景产后出血是阴道分娩最常见的并发症,也是孕产妇死亡的首要原因。大多数产后出血导致的死亡是可以避免的,关键在于早诊断、早预警。然而目前临床上估计的失血量相比实际失血量要低,易导致错过抢救时机。目的 探讨一种针对产后出血的24 h精准计量及预警管理模式。方法 选取2022年1月-2023年5于北京市海淀区妇幼保健院经阴道分娩的5 546例产妇作为实验组,2020年8月-2021年12月于该院分娩的5 967例产妇作为对照组。实验组采用精准计量产后出血及预警管理模式,即通过对孕产妇进行产前风险筛查评估,及时识别高危因素;产时应用产程计量垫及产后集血垫进行产后24 h出血量的精准计量,并根据预警线及时预警并处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分析两组出血量计量的准确度、产后出血和严重产后出血发生率,以及中重度贫血患病率。结果 实验组产后24 h出血量与血红蛋白校正出血量、红细胞比容校正出血量相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出血量显著少于血红蛋白校正出血量及红细胞比容校正出血量(P<0.01)。实验组产后2 h出血量[(257.65±69.89) mL vs (280.34±...  相似文献   
25.
目的探讨孕中期维生素缺乏对75g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ral glucose tolerance test,OGTT)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4~5月在北京市海淀区妇幼保健院规律产检的120例孕24~28周单胎妊娠女性为研究对象,分别进行OGTT试验,并测定OGTT当日空腹的25-羟基维生素D3[25(OH)D3]值,根据25(OH)D3值将120例孕妇分为维生素D缺乏组(81例)和维生素D充足组(39例),比较两组OGTT三项血糖值水平、妊娠期糖尿病发生率,并分析维生素D缺乏对于OGTT结果以及妊娠期糖尿病的影响。结果维生素D缺乏组的OGTT空腹血糖均值为(4.84±0.33)mmol/L,维生素D充足组的OGTT空腹血糖均值为(4.65±0.49)mmol/L,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5);维生素D缺乏与OGTT空腹血糖值具有显著线性相关性(P=0.03),而与OGTT 1h血糖、2h血糖值无明显相关性;维生素D缺乏与妊娠期糖尿病发生无明显相关性(P=0.611)。结论相比于孕中期维生素D充足者,孕中期维生素D缺乏与OGTT空腹血糖升高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26.
蒋红清  徐丽梅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15):2263-2265
目的:探讨经产妇分娩巨大儿的相关围产因素与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12月在北京市海淀妇幼保健院分娩的212例非妊娠期糖尿病且无严重内外科合并症的经产妇巨大儿资料,并与同期分娩的初产妇巨大儿及随机选择的无合并症经产妇正常体重儿进行比较。结果:经产妇巨大儿母亲的孕龄、孕末期体重、宫高、腹围、双顶径、胎儿腹围、剖宫产率、产后出血、异常产程、新生儿窒息率等均高于经产妇正常体重儿组(P<0.05)。与初产妇分娩的巨大儿比较,经产妇巨大儿正规产检比例、择期剖宫产率明显降低;过期妊娠、新生儿窒息率增加(P<0.05)。结论:加强经产妇围生期管理,产前正确预测经产妇巨大儿,选择适当的分娩方式,对预防产后出血,降低母婴并发症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27.
目的探讨产妇发生胎盘植入的危险因素,以期能为有效控制及减少胎盘植入的发生提供科学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9723例产妇临床资料,以发生胎盘植入的78例产妇为胎盘植入组,按照月份以1:2的比例抽取156例未发生胎盘植入的产妇为对照组,分析引起胎盘植入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胎盘植入的发生率为0.80%(78/9723),粘连性胎盘植入占52.56%,植入性胎盘植入占47.44%,部分性胎盘植入占96.15%,完全性胎盘植入占3.85%;单因素分析文化程度、流产史、产次、合并前置胎盘、合并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合并有产科合并症情况下产妇胎盘植入的发生风险性明显增加(P〈0.05或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合并有前置胎盘、合并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是引起胎盘植入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结论引起产妇发生胎盘植入的独立危险因素为合并有前置胎盘及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对以上危险因素进行干预可作为降低胎盘植入发生的一个干预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