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0篇
妇产科学   16篇
临床医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6篇
预防医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0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目的:探讨重组人内皮抑素(rh-endostatin)YH-16对子宫内膜异位症(EMs)血管生成的抑制作用,为抗血管途径治疗EMs提供依据。方法:将EMs患者在位子宫内膜组织接种于8天胚龄的鸡胚绒毛尿囊膜(CAM)上,建立EMs CAM模型,分设接种组、接种治疗组(YH-16)和空白组。通过显微血管计数、原位铺片及组织学观察等方法检测接种的子宫内膜组织对CAM血管生成和重组人内皮抑素对异位内膜病灶生长行为的影响。结果:接种组CAM血管生成反应明显增强,血管数目显著高于空白组;接种治疗组血管数目显著低于接种组;接种治疗组病灶在光镜下可见明显的坏死,YH-16能明显抑制子宫内膜异位病灶形成。结论:EMs在位子宫内膜能明显促进CAM的血管生成,为子宫内膜在异位种植和存活机理的研究提供了一个理论依据;重组人内皮抑素能显著抑制异位病灶的血管形成,并抑制子宫内膜的生长,抗血管途径是治疗EMs的有效策略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高原地区产妇孕期保健及产科干预措施与平原地区的差异,以期提高高原地区的产科质量。方法收集并总结2009年10月-2010年9月高原地区(高原组)及平原地区(平原组)住院分娩产妇667例的临床资料,将孕期保健、产科并发症、剖宫产率及围产儿出生等相关情况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高原组产妇孕期定期产前检查率(10.34%)显著低于平原组(94.67%),P〈0.01;妊娠期高血压病、羊水过少为高原组产科并发症前两位,发生率分别为13.34%和9.15%,显著高于平原组(P〈0.01);高原组剖宫产率(20.54%)低于平原组(40.17%),P〈0.01;高原组足月新生儿平均出生体质量(3 095.17±433.53)g低于平原组(3 487.32±468.89)g,P〈0.01;高原组新生儿窒息率(5.10%)、早期新生儿死亡率(0.75%)、足月低出生体重儿发生率(5.85%)均高于平原组,P〈0.05。结论普及妇幼卫生知识,加强孕产妇系统管理,积极防治产科并发症特别是妊娠期高血压和羊水过少,提高医疗技术及加大必要医疗设备投入,是提高高原地区产科质量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胎母输血综合征(fetomaternal hemorrhage,FMH)的病因、临床特征、诊断及治疗,以降低其引起的围生儿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死亡率。方法收集2007年1月至2012年6月北京海淀区妇幼保健院诊治的27例大量胎母输血综合征病例,采用红细胞酸洗脱试验法(Kleihauer-Betke test,KB试验)检测母血中胎儿红细胞并计算胎儿出血量,并对胎母输血综合征孕妇及新生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胎母输血综合征的发生率为0.39‰(27/69497),多数(74.07%,20/27)病因不明确,产前确诊率(14.81%,4/27)低;胎母输血综合征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胎动减少或消失(70.37%,19/27),其次为胎心监护异常(62.96%,17/27)、胎儿窘迫(55.56%,15/27)、胎儿生长受限(7.41%,2/27)、胎儿水肿(3.70%,1/27);新生儿均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贫血(100%),其中新生儿轻度贫血2例,中度贫血5例,重度贫血14例,极重度贫血6例,最低者血红蛋白仅20g/L;根据公式计算胎儿失血量为80~313ml,占胎儿循环血量的(50.54±19.67)%。在27例患者中,17例(62.96%)母血甲胎蛋白增高;17例(62.96%)新生儿接受小量多次输血治疗;25例(92.59%)好转出院,2例(7.41%)死亡。结论胎母输血综合征是一种少见的产科并发症,大部分病例原因不明;临床表现有胎动减少、正弦曲线样胎心监护及胎儿水肿"三联征";母体血循环检测到有核红细胞可以诊断胎母输血综合征,早期诊断,尽早处理,可降低围生儿死亡率和发病率。  相似文献   
14.
子宫内膜异位症免疫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子宫内膜异位症(EMs)是一种妇科常见病.以盆腔疼痛、月经失调及不孕为特征并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但其发病机理目前尚不清楚。近年大量基础实验和临床检测资料表明免疫学凼素在EMs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对EMs病程中细胞免疫、体液免疫和分子免疫的变化规律做一系统综述.为将来EMs的免疫诊治提供可能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腹腔灌洗术在临床上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可任选的二种灌洗术,对283例患者行灌洗术。结果 249例阳性,34例阴性,总阳性率87.9%。结论 灌洗术是一中比较理想的辅助性诊断措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重组人内皮抑素(rh-endostatin)YH-16对子宫内膜异位症(EMS)病灶生长和血管生成的影响,为从抗血管途径治疗EMS提供依据。方法:将EMS患者在位子宫内膜种植于SCID小鼠皮下,建立EMS鼠模型。接种后第3周给予治疗,治疗组(n=10)腹腔注射YH-162mg/kg·d-1,对照组(n=10)腹腔注射等体积磷酸盐缓冲液(PBS),连用14天;每隔3天测量异位病灶体积1次;病灶组织采用免疫组化法测定病灶微血管密度(MVD)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结果:治疗组病灶体积增长缓慢,并且用药后期病灶体积有缩小趋势;治疗组病灶重量及体积低于对照组(P<0·05)。光镜下可见治疗组腺体萎缩,结构不完整,间质伴有不同程度的坏死。治疗组MVD及VEGF表达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重组人内皮抑素对EMS异位病灶的生长和血管生成有明显抑制作用,其作用机制之一可能是降低了病灶部位VEGF的表达量,进而抑制病灶血管生成达到治疗EMS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子宫内膜异位症药物及生物治疗新进展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 etriosis,EMS)是妇科常见病,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传统药物及手术治疗方案存在副作用大及较高复发率等缺陷。随着对病因学的深入研究和分子生物学等相关学科的快速发展,抗粘附、抗血管生成、抗炎症、免疫调节剂和激素受体调节剂等"源头治疗"已成为研究热点,为EMS治疗提供了全新的对策。现对此研究的最新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8.
子宫背带式缝合术治疗剖宫产产后出血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子宫背带式缝合术在治疗剖宫产产后出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研究组58例剖宫产术中宫缩乏力性出血病例采用子宫背带式缝合术治疗,随机选择30例剖宫产术中宫缩乏力性出血病例作为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治疗,在手术时间、产后出血量、产褥病率以及治疗效果等方面对比两组术式的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病例治疗后临床效果显著,其手术时间、产后出血量、产褥病率以及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一例因血液循环不良或再出血而再次手术或子宫切除,无并发症发生,子宫复旧、月经复潮时间无异常.结论:子宫背带式缝合术具有操作简单、止血迅速及安全易行等诸多优点,早应用可避免增加输血、感染机会以及失血性休克、DIC的发生,并能保留生育功能,是治疗剖宫产产后出血行之有效的外科止血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单克隆抗体对子宫内膜异位症(EMs)病灶生长行为及其血管生成的影响,为从抗血管途径治疗EMs提供依据。方法将EMs患者在位子宫内膜种植于SCID小鼠腹壁皮下,建立EMs鼠模型。接种第3周治疗组(n=10)腹腔注射VEGF单克隆抗体3 mg/kg/d,对照组(n=10)腹腔注射等体积PBS,连用14 d;测量病灶体积及组织称重,并采用免疫组化法测定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和VEGF的表达。结果治疗组病灶重量及体积低于对照组(P〈0.05),光镜下可见治疗组腺体萎缩,间质伴有不同程度的坏死;治疗组MVD及VEGF表达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VEGF单克隆抗体对EMs异位病灶的生长和血管生成有明显抑制作用,证实抗血管生成治疗EMs的策略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整合素аvβ3单克隆抗体对子宫内膜异位症(EMS)血管生成的抑制作用,为从抗血管途径治疗EMS提供依据。方法建立子宫内膜异位症鸡胚绒毛尿囊膜(CAM)模型,分设接种组、接种治疗组(LM609)和空白组。通过显微血管计数、原位铺片及组织学观察等方法检测接种的子宫内膜组织对CAM血管生成和整合素аvβ3单克隆抗体对异位内膜病灶生长行为的影响。结果接种组CAM血管生成反应明显增强,血管数目显著高于空白组;接种治疗组血管数目显著低于接种组;接种治疗组病灶在光镜下可见明显的坏死,LM609能明显抑制子宫内膜异位病灶形成。结论子宫内膜能明显促进CAM的血管生成,这为子宫内膜能够在异位种植和存活提供了一个依据;整合素аvβ3单克隆抗体能显著抑制异位病灶的血管形成,进而抑制子宫内膜的生长,由此证实抗血管治疗EMs的途径及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