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2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40篇
基础医学   32篇
临床医学   49篇
内科学   3篇
神经病学   10篇
特种医学   84篇
外科学   77篇
综合类   147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52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34篇
  2012年   41篇
  2011年   36篇
  2010年   37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47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35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5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61.
脊柱结核再次手术原因分析及治疗方案选择   总被引:12,自引:11,他引:12  
目的 回顾性分析脊柱结核再次手术的原因,并对个体化手术结果进行随访观察.方法 对三个脊柱外科中心24例再次手术的脊柱结核患者进行原因分析,并针对不同原因采用个体化治疗.再次手术方式:单纯病灶清除术14例,病灶清除、窦道切除术5例,一期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4例,二期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前后路联合固定1例.术后加强抗结核药物治疗12~18个月,定期观察红细胞降率、X线片、CT三维重建,评估结核活动及植骨融合情况.结果 再次手术为多因素作用的结果,主要原因有病灶清除不彻底、化疗方案不合理、全身营养不良、脓腔处理不当、内植物选择不当等.再次手术中无大血管、神经、输尿管损伤.再次手术后随访12~36个月,平均20个月,结核病变无复发.根据Bridwell标准,17例椎间植骨内固定患者植骨均融合,另7例患者椎间骨桥形成.结论 脊柱结核再次手术原因复杂,为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治疗难度大.术前应详细分析其复发的主要原因,加强营养支持治疗,强调个体化的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462.
目的设计合成β-榄香烯氨基酸衍生物,并进行体外、体内抗肿瘤活性研究。方法采用烯丙位的氯代反应合成β-榄香烯氯代物,再与氨基酸甲酯反应合成目标化合物。采用磺酰罗丹明B(SRB)染色法测定目标化合物体外对肿瘤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以小鼠腋下移植瘤为模型进行体内抗肿瘤试验,考察化合物5h对Lew is肺癌LL/2、肝癌H22模型的抑制作用。结果共合成15个β-榄香烯氨基酸和β-榄香烯氨基酸甲酯衍生物,其中12个化合物未见文献报道,合成化合物的结构经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和质谱确证。大部分目标化合物对人癌细胞HL-60、HeLa、SGC-7901的IC50值低于β-榄香烯。体内试验结果显示,化合物5h对Lewis肺癌LL/2、肝癌H22的生长有显著抑制作用。结论在β-榄香烯结构中引入氨基酸或氨基酸甲酯结构片段有利于提高此类化合物的抗肿瘤活性。  相似文献   
463.
蒋电明  周敖 《西部医学》2017,29(8):1037-1040
【摘要】 股骨转子间骨折常见于老年患者,患者骨折后常因长时间卧床导致生活质量下降,死亡率明显增加。手术内固定有利于患者早期下床活动与负重,可有效减少因长期卧床引起的并发症并降低髋内翻畸形的发生率。目前常用的手术固定方式主要分为髓内固定与髓外固定两大类,根据骨折类型的不同,手术方式的选择也有区别。本文就现有的内固定方式作一述评,对其各自的优缺点及适应证加以分析讨论,旨在为股骨转子间骨折手术方式的选择提供一定的指导与参考。  相似文献   
464.
目的 采用有限元技术对比分析3种内固定模式固定骨质疏松患者股骨转子下螺旋形骨折的生物力学效应,为优化内固定模式提供依据。方法 纳入10例因外伤致股骨转子下螺旋形骨折的女性骨质疏松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年龄65~75岁,身高160~170 cm,体质量60~70 kg。使用螺旋CT对其股骨进行扫描并通过数字化技术建立股骨三维模型,仿真构建采用近端髓内钉(proximal intramedullary nail,PFN)、股骨近端锁定钢板(proximal femoral locking plate,PFLP)以及二者结合(PFLP+PFN)3种内固定模式的计算机辅助设计模型。然后于股骨头处施加相同载荷500 N,比较分析3种内固定模式下内固定器应力分布、股骨应力分布及骨折固定后股骨整体位移情况,从而对其固定效果进行评估。结果 PFLP固定模式下钢板应力主要集中在主钉道,钢板各处应力不均等,由头端至尾端逐渐降低;PFN固定模式下应力集中于PFN外侧中段靠上;PFLP+PFN固定模式下,钢板最大应力出现在下段第1、2颗螺钉之间,PFN出现在中段外侧处。PFLP+PFN固定模式钢板最大应力较PFL...  相似文献   
465.
强直性脊柱炎(AS)合并胸腰椎骨折具有骨折不稳定、神经损伤发生率高、致残和致死率高等特点。AS合并胸腰椎骨折多由低能量损伤造成, 且脊柱强直及骨质疏松对影像学检查准确性的干扰较大, 故易漏诊。同时, 其治疗方案的选择也存在争议性, 缺少相关规范。非手术治疗易导致骨不连、假关节形成及迟发性神经损伤, 而手术治疗也存在内固定失效导致手术失败的风险。对于AS合并胸腰椎骨折, 目前尚无基于循证医学证据的诊疗指南。因此, 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分会脊柱创伤专业学组组织专家遵循循证医学原则, 本着科学性和实用性, 对相关文献进行系统回顾分析, 制订《成人强直性脊柱炎合并胸腰椎骨折临床诊疗指南(2023版)》, 从诊断、影像学评估、分型及治疗等方面提出10条推荐建议, 以规范AS合并胸腰椎骨折的临床诊疗。  相似文献   
466.
随着脊柱外科基础及临床研究的飞速发展,胸腰段椎体疾患,如骨折、肿瘤和感染的手术适应证日益扩大。与非手术治疗相比,手术治疗可更好地矫正畸形,提供更高的初始稳定性,进行更为彻底的神经减压,并可使患者早期恢复正常的工作和生活\[1\]。然而,外科技术的提高以及内固定器械的改进并不能完全消除手术失误和并发症的发生。Nasser等\[2\]报道胸腰段脊柱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可高达20.4%,显著高于颈椎手术。基于脊柱脊髓特殊的解剖结构和其重要的生理功能,此类事件的发生往往会造成灾难性的后果,不仅给患者及家属造成身心伤害,同时也增加了个人、家庭以及社会的经济负担。为了减少此类错误的出现,进一步提高手术成功率,笔者根据近几年的司法和医疗鉴定发现的一些问题,并结合自身的临床经验,就胸腰段椎体内固定的常见失误和原因及其对策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