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3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9篇
基础医学   20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5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9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61篇
中国医学   9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5篇
  2018年   5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5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主编寄语     
2013年新年伊始,国务院《生物产业发展规划》悄然出台,我国政府发展生物产业的思路和目标更加清晰地呈现在世人眼前.规划的出台,必将为生物产业的发展注入新的动力,让我们对未来充满期待.  相似文献   
52.
2013年,我们送走了一位95岁的老人,他发明了测定蛋白质和DNA顺序的方法,打开了分子生物学、遗传学和基因组学研究领域的大门,让我们永远记住他的名字,两度诺贝尔奖获得者Frederick Sanger。在过去的一年,中国生物技术界也发生了很多故事。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邓宏魁教授团队利用4个小分子化合物的组合诱导体细胞重编程为多潜能干细胞,为未来细胞治疗甚至器官移植提供了理想的细胞来源。而刚刚  相似文献   
53.
免疫T细胞在变态反应中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T辅助细胞是介导变态反应的主要免疫细胞。近年的流行病学的调查结果表明,发达国家的公共卫生环境及生活方式减少了儿童早期与病原微生物的接触,是近年来变态反应疾病发病率上升的主要因素。但是,有关其发病机制至今尚不清楚。本文主要综述了近年来免疫T细胞在变态反应中的作用机制及其治疗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54.
微管的生物学特性与药物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李建农  蒋建东 《药学学报》2003,38(4):311-315
微管是构成细胞骨架的主要成分 ,由 13条原纤丝纵向排列构成中空的圆柱状结构 ,每条原纤丝是由微管蛋白α和 β形成的异二聚体组装成的多聚体。微管普遍存在于真核细胞中 ,有聚合和解聚的动力学特性 ,在保持细胞的形态、细胞的分裂增殖、细胞器的组成与运输及信号物质的传导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自 0 37nm分辨率的微管蛋白异二聚体电子晶核图谱[1] 获得后 ,人们对微管的结构与功能有了更全面和深入的认识。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微管的生物学特性研究以及以微管蛋白为靶点的药物研究的进展情况。1 微管的结构特点及相关功能微管是通过微管蛋…  相似文献   
55.
目的研究紫草酸B(lithospermic acid B,LAB)在体外和细胞培养内的抗HIV-1作用及小鼠口服后的血清在细胞培养内的抗HIV-1活性.方法在体外无细胞系统内采用放射性核素3H掺入法、荧光方法和酶联免疫吸附法分别测定其对HIV-1逆转录酶、蛋白酶和整合酶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以传代人T淋巴细胞MT-4细胞感染实验病毒株HIV-1 Ⅲ B测定其对细胞的毒性和对HIV-1 P24抗原的抑制作用;给小鼠单剂量灌胃LAB 200 mg·kg-1后不同时间取血,分离血清,测定其在MT-4细胞培养内对HIV-1 Ⅲ B P24抗原的抑制率.结果LAB在体外抑制HIV-1整合酶和蛋白酶,其Ic50分别为(7.91±1.59)和(34.84 4±1.11)μmol.L-1,对HIV-1逆转录酶无效.在MT-4细胞培养内对细胞的半数有毒浓度(CC50)为(13.31 ±3.05)μmol稬-1,对MT-4细胞感染HIV-1 ⅢB后的P24抗原表达有抑制作用,IC50为(0.240±0.003)μmol稬-1,选择指数为54;与临床应用的HIV-1逆转率酶抑制剂核苷类齐多夫定(AZT)和非核苷类奈韦拉平(NVP)联合用药,均有协同抗HIV-1的作用,联合指数(CI值)分别为0.09和0.41.小鼠灌胃LAB 200 mg.kg-1后血清在细胞培养内有抑制HIV-1 ⅢB P24抗原的活性.结论LAB在MT-4细胞培养内抑制HIV-1的P24抗原表达,与临床应用的逆转录酶抑制有协同抗HIV-1的作用,但小鼠口服生物利用度较低.  相似文献   
56.
云芝多糖是从担子菌杂色云芝培养物中提出的多糖。胞内多糖(IPPV)是从云芝深层培养菌丝体细胞内提出的一种匍聚糖,小鼠口服或腹腔注射,可显著保护流感病毒静脉感染所致死亡和肝脏病理损伤,口服最小有效量500mg/kg一次或每日一次 3日都有效;腹腔注射50~200mg/kg一次有效,多次给药无效。腹腔注射100mg/kg一次,对小鼠疤疹病毒静脉注射所致死亡和肝病变有23.8~28.6%的保护作用,但无统计学意义。胞内多糖腹腔注射50mg/kg一次,可促进小鼠肝Kupfer细胞吞噬功能,防止静脉注射流感和疱疹病毒所引起的Kupfer细胞吞噬功能抑制。胞内多糖和自云芝深层培养液提出的胞外多糖(EPPV)腹腔注射小鼠,可诱生血清干扰素,胞外多糖诱生干扰素滴度高于胞内多糖。进一步工作有可能提高云芝多糖的疗效。  相似文献   
57.
目的研究大八角根(RadixIlliciiMaji)中二萜类化学成分及其抗B3型柯萨奇病毒的活性。方法采用硅胶、C18反相硅胶、SephadexLH-20柱色谱以及制备HPLC等方法对二萜类化合物进行分离纯化,通过波谱学方法以及Mo(OAc)。诱导的圆二色谱法鉴定其结构,并采用细胞病变效应(cytopathiceffect,CPE)法对分离得到的化合物进行抗柯萨奇病毒B3的活性评价。结果分离鉴定了12个二萜类化合物,分别为4-表-脱氢松香酸(4-epi—dehydroabieticacid,1)、8,11,13,15-四烯松香烷-19-烷酸(8,11,13,15-abietatraen-19-oicacid,2)、jiadifenoicacidsB(3)、C(4)、G(5)和I(6)、majusanicacidsB(7)和D(8)、lamberticacid(9)、angustanoicacidsF(10)和G(11),及13-hydroxy-8,11,13-podocarpatrien-19-oicacid(12),经活性筛选发现,这些化合物具有较好的抗柯萨奇病毒B3的活性,IC50值为3.3—66.7μmol/ml。结论大八角根中的二萜类化合物抗B3型柯萨奇病毒的活性及毒性与其分子中的含氧取代密切相关,化合物3—6和9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的化合物。  相似文献   
58.
采用Catalyst软件包, 选择抗急性淋巴白血病细胞系活性相差较大的2种结构类型的17个苯甲酰脲类β微管蛋白抑制剂化合物作为训练集, 经构象分析, 构建出最佳药效团模型, 该模型含有2个疏水中心 (HP) 和2个氢键受体 (HBA), 具有良好的活性预测能力 (RMS = 0.43, Correl = 0.98, Weight = 2.06, Config = 15.97), 有利于设计和改造具有新型结构的β微管蛋白抑制剂。  相似文献   
59.
肝细胞癌的发病分子机制十分复杂,具有预后差、死亡率高的特点,并且对其有效的系统的治疗方案非常有限。近年来,随着国家对传统民族医药发展的重视,涌现出许多具有较好临床疗效的中药化合物。其中,天然产物小檗碱包含多种药理活性并且无明显毒副作用。最近的研究表明小檗碱可以通过多个方面发挥预防和降低肝细胞癌的作用,包括改善糖脂代谢,作用于线粒体有氧呼吸链,调节肠道微生态,作用于micro RNAs,以及诱导p53上调和抑制分化抑制因子-1(Id-1)表达等。综述小檗碱通过改善代谢水平抗肝细胞癌的研究进展,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0.
【目的】观察重组人脑利钠肽(rhlBNP)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并发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50例AMI合并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25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rh_BNP,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尿量、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等指标变化及心功能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且两组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84%VS68%,P〈0.01),观察组及对照组通过治疗后,临床观察指标均有明显好转,而观察组较对照组改善更为显著。【结论】与传统药物治疗相比,rhBNP能明显改善AMI后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且不增加副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